于无声处听春雷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逛书城,一眼就被它封面上那道撕裂的纸纹拉了过去,灯红酒绿与薄灰惨淡骤然割裂,书名《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稳稳当当地立在裂纹一侧。由于封面和书名的吸引,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这十余年来他走遍世界,对社会、时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现象和弊端洞若观火,他以亦庄亦谐的笔锋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直面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也在与世界的碰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
  余华这部杂文集中的文章大体可以分成两部分,一类是作者关于自身创作、阅读经验的叙述,表达了余华作为一个书写者的体验和思索。比如,在《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中关于文学意义的表述:“我曾经说过,如果文学里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属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作品里,读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就像在属于别人的镜子里也能看清楚自己的形象一样。”纵横古今中外,虽然文学的形式千变万化,我们也确实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但对于文学我们依然有着同样的情怀。另一类则是作者在世界各地游历以及个人生活的笔记,以“他者”为参照,体量时代与生活。比如,在《一个国家,两个世界》里,余华这样写道:“展望今后的十年,我觉得,或者说我希望,我们发展的速度应该慢下来,这匹脱缰的野马应该跑累了,应该放慢脚步了。然后,我们可以在个人价值和家庭价值之间找到平衡。”这简直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呼声。
  余华的这部杂文集以《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为题,这也是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在这篇文章中,他以六一儿童节的一个新闻报道为例,一个北京的小男孩想要的礼物是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而一个西北小女孩则羞怯地希望得到一双白球鞋。“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句话概括了我们的时代,不仅是生活水平的差距,更可怕的是观念的差距,部分人已经站在了欧美同样的水平线上,关注环保、动物和空气,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在农業时代和工业时代初期。这部杂文集的内容看似芜杂,包括生活记录、旅行见闻、反思、追忆、臆想等等,多数标题及内容跟“差距”无关,但是作者把我们跟别人的差距、我们自己跟自己的差别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从过去的日子到现在的日子,涉及方方面面。
  读过《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觉得仿佛跟余华上了一堂跨越十年的文学和人生的大课,一面与蜂拥而至的现实正面交锋,一面穿梭于梦境、回忆与想象之间。余华在文中提及中国近几十年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变化过于迅速的疑惑和沉思,虽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毕竟说出了我们想要表达的很多东西,看到自己内心被说出的那一刻,彷佛于无声处听到春雷轰轰响起,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即将来临,我们也共同期待着所处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佚 名/图】
其他文献
戾先生,本名戾气,职业、籍贯、年龄不详。有人曾问过他年龄:“先生贵庚?”他一句话就把人家顶到南墙上:“关你屁事,吃饱了撑的,神经病!”小区的人都知道他火气大,说话难听,几乎没人搭理他。  当然,秦桧还有三个朋友,戾先生也有几个能说上话的哥们儿。几个臭味相投的人到一起,那就是比着发牢骚,讲怪话,恨天骂地,这也不满意,那也瞧不上。骂富人都是为富不仁,犯事儿就该蹲大牢;骂当官的无官不贪,都该挨枪子;骂商
期刊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面子这个东西很重要,每个人都想有面子。  那么,怎样才算有面子?据易中天先生分析,争面子需要本钱。“一般说来,但凡别人没有而只有自己才有,或虽然别人也有,却不如自己多、好,或不如自己先有,都可以视为本钱。”举个简单例子,在社会普遍贫穷的年代,谁家里要是有台电视机,则显得特别有面子,而放到现在就不算了,因为现在电视机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  当然,光是自己有,别人没有还不足以争来
期刊
古人作品中对狐狸褒贬不一,《太平广记》《搜神记》《西京杂记》《朝野佥载》均有涉及。金末元初诗人、文学家元好问也写了《狐锯树》故事,说的是山西太原的猎人铁李在墓地拴了一只鸽子作诱饵,然后,爬上树。是夜,狐狸们来了,识破了他的阴谋诡计,九尾狐带头冲着树上喊:铁李,铁李,你以为用一只鸽子就能诱惑我们吗?我们瞧不起你,你不安心务农,蠢得像驴,经常杀害无辜的生灵。我们也是地球村的村民啊。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期刊
如今户外广告到处都是男科广告,宣言“男人自己的医院”。但上男科门诊,一定要去正规医院。  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男性病,男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差不多都患这个病,十分钟跑一趟厕所。故此男科门诊业务很忙,就诊的人从门诊室排到走廊里。  但男科也有大病,膀胱、前列腺都容易长肿瘤。肿瘤病人做过手术后都会定期来复诊,有些老病号与医生都很熟了,见面对医生笑一笑,说明他还活着,又见面啦。我正碰上一位病人复诊,这个病人患
期刊
回了一趟老家,吴小丁又听到土皮升迁的消息。  土皮本名吴坡,是吴小丁同窗。学生时代,吴坡一手字写得十分潦草,有一年新学期开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发回刚批改的作文本,当念到“吴土皮”时,同学们面面相觑,老师觉得奇怪,就念了一下作文的开头一段,请那位同学主动认领——看到吴坡徐徐站起,同学们恍然大悟,哄堂大笑,把老师闹了个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从此,同学们就给吴坡取了个外号“土皮”,一直叫到他毕业,叫到
期刊
趕紧送几架望远镜过来!
期刊
有人说学者当官是“死胡同”,不过从历史上看,并非总是如此。如学者型官员赶上了明君贤主,下场就好;如不幸遇到了昏君,学者当官没一个有好下场。那句“学而优则仕”成就了中国数千年由文人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局面,但知识分子是否善于做官,适应官场,仍是历史待解的一个课题。  古代官员中追求“学而优则仕”文人学者居多。历史上,学者当官的大有人在,因为如不当官,就没有话語权。《论语·子张》中子夏说:“仕而优则学,
期刊
平时在家很少看电视,一次外出开会,打开宾馆房间的电视机,屏幕上跳出了海派清口周立波的小品《强迫症》,遂以强迫症精神看完。觉得很有意思,于是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病例”,写下如下文字。  据周立波讲,崔永元就是一个“病得不轻”的强迫症“患者”。为了《口述歷史》这个节目,他花10年时间,穷其精力和资金,留下了600万分钟的关于历史人物的影像资料,若每天24小时不停地看,也要花数年时间才能看完。崔永元以
期刊
读了《杂文月刊》2016年10月(上)杨十郎先生的《扫清汉语奥吉亚斯牛圈》一文(以下简称《扫清》),既有同感,也有不同意见。  同感是,诚如杨先生所说,当前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中,错用词语、读音错误的情况屡见不鲜。笔者近年多次参加出版部门组织的图书、报刊编校质量检查,深感许多报刊甚至是一些大报名刊,錯字别字、错用词语、文理不通、前后矛盾、褒义贬用、贬义褒用、知识错误、繁(体)简(体)混用以及标点符号
期刊
酒可以壮胆。“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以交朋友名义设宴招待铁路工人地下党员李玉和,李明知是计,喝下妈妈一碗酒后,毅然赶赴“鸿门宴”……武松仗着在酒店豪饮的十八碗老酒,不听酒家劝告硬闯景阳冈,醉态酩酊中活活打死吊睛白额大虫。倘若没有那十八碗老酒打底,武松还能成为名扬四海的打虎英雄吗?  “组织”可以壮胆。平时唯唯诺诺低三下四,一旦傍上了某个组织加入了某个团队,立马感觉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