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调胃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探讨本方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疗程为4周,观察组采用自拟“调胃散”治疗,对照组则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4%,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自拟“调胃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肝郁脾虚型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拟;调胃散;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脾虚型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胃镜下所见及病理学特点可将其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常发于胃窦部,组织学检查:炎症多局限于胃粘膜浅表层,浅表上皮破坏脱落,被新生上皮所代替;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急性发作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固有深层胃腺无减少或异常。胃镜表现:○1粘膜表层充血性红斑○2粘膜水肿○3粘液增多附着于粘膜,不易脱落○4炎症较重者粘膜脆弱,严重者粘膜出血或糜烂。因临床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肝郁脾虚型较为常见,我科针对此型自拟“调胃散”施治,取得了较好疗效,通过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属肝郁脾虚型患者92例,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3.2岁,病程1~6年,平均2.8年;对照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8~51岁,平均33.4岁,病程1~7年,平均2.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井冈山全国慢性胃炎会议”制定的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1.2.2中医辩证标准:表现为胁肋胀闷,脘腹不舒,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嗳气,反酸,时作太息,体倦食少,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弦而虚。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组采用自拟“调胃散”,处方如下:香附105g、黄芩70g、延胡索35g、半夏35g、陈皮70g、党参70g、白术70g、茯苓70g、甘草35g。上药共研细末,过300目筛,用法:每次10g、温水冲服、一日2次。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
  3 疗效观察
  3.1疗效判定:参照“2000年井冈山全国慢性胃炎会议”制定的检查标准拟定。○1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恢复正常;○2显效:症状缓解,胃镜检查好转2/3以上;○3有效:症状减轻,或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胃镜检查无变化。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3.2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见表1。
  4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或“痞证”范畴。古典医籍对本病的论述较多,单从病因方面讲,就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迺行,复则民病口疮,甚则心痛”;《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提出:“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丹溪心法·痞》谓:“胀满痞塞者,皆土之病也”等论述。笔者参阅古训,结合实际,针对临床中较为多见的肝郁脾虚型病例自拟“调胃散”。经系统应用与统计研究,证实确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病情和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内科学【M】. 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 李东垣(校注:靳国印).脾胃论【M】.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4】 姚春鹏(译注).黄帝内经【M】.第一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5】 魏玲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32例[J].甘肃中医,2010,08。
  【附注:作者姓名:钱业伟 出生日期:1982.5.10. 性别:男 学历:本科 职称:主治医师 单位:托县中蒙医院 科室:中医内科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小儿疝气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小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如药物因素、偷液操作因素、输液器及患者等因素,在临床上严格监拉每一个环节,全程控制质量,以减少临床偷液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输液反应;热原;对策  前言:输液反应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的质量、输液操作及输液内加入其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分析腔静脉滤器植入行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腔静脉滤器植入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替吉奥和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进展期胃癌(AGC)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104例AG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52例,治疗组采用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实验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血肌酐、尿氮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和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例为显性糖尿病,占4%,显著低于对照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2月,急诊就诊患者240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13月急诊就诊患者2640例,采用优质护理为研究组。结果:对照组护理效果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 对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时段收治的100例未出现切口感染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年龄、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德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进行检测肝功能以及乙肝病毒转阴情况。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其差异显著具有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s the same. Today for postoperative pain therapy mainly concern with all 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