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69-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字的基础,是1-2年级的重点。第一阶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安排,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根据这一要求,实验教材第一册安排学生认识400个生字,其中100个会写。识字量比以往教材有明显提高。如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几百个生字,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成了本次教材实验的重点。
我校针对课程标准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努力从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面这几点,做了大胆的尝试。
一、探索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识字的过程却往往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吸取各地识字教学的先进经验,又辅以游戏识字、谜语识字、多媒体识字、儿歌识字等方法,把单调、枯燥的汉字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游戏识字。一年级学生比较爱动,对游戏情有独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识字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拼音、图画与生字对号的“找朋友”:先把学生分成两组站在教室的两边,一组拿着写有拼音或画有图画的卡片,另一组拿着相对应的生字卡片,一边唱着《找朋友》的歌曲,一边向中间靠拢,找对后两名同学分别读一读所拿的生字。
2、谜语识字。猜谜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如“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碧);“田字头,人字中,一撇一竖成大功”(界)。如此一猜,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3、多媒体识字。现代化教学手段介入教学,发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学过拼音后,我们又尝试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识字,根据输入的拼音认读简单的同音字。如在键盘上输入“yu”这个音节,屏幕上显示出“玉”、“与”、“语”、“鱼”、“雨”等字,学生知道这些字都读“yu”,再告诉学生声调的不同,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4、儿歌识字。如教学11单元的“清”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地了“清”字,所以,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这个字,复习了“情”,还渗透学习了“晴、情、青、睛”,妙趣横生。
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乐趣,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二、发挥教材优势,增加識字数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课标”精神,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识字下限,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自主识字。
1、随文识字,确保下限。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最公平的识字场所。我们把课本要求认识的生字作为识字重点,做好三步才过关。第一步,教师或优秀生带读,初步认识生字;第二步,同桌或小组反复认读,逐步熟悉生字;第三步,小组或家长逐人逐字检查,读熟生字。第一次检查读不过,再检查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熟练。这样一来,保证了课标要求的每个学生识字的最低数量350个,达到了教学目标。
2、渗透性识字,增加识字量。教材除了要求认识的350个生字外,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生字还有很多,教参要求作为渗透性识字的内容。实践证明,在一段文字中,做有标记的字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学习。于是,我们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学过这篇课文后,除了要求认识的生字外,你还认识了哪些生字?把这些字用你喜欢的方式在课文中标出来,读给同桌听。这样一来,给优秀生提供了自主识字的机会,实现了因材施教。
发挥教材优势,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获得了识字的方法,也为学生课外识字积累了材料,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大语文观,拓宽识字渠道
识字不能是单纯的围绕课文进行,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为此,教科书设计了在生活中识字的第12单元《外面的世界》和其它单元的开放性识字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参的精神,我们把识字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外,精心设计了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种识字活动。
1、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会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首先我们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然后观察教室内的板报主题,从醒目的大标题开始认起,由优秀学生领读、带学;再让学生走出教室,认识学校内各种功能用房的门牌,如:舞蹈训练房、蒲公英画室、微机室、语音室、合唱团、书法家、餐厅、学生公寓等;最后观察校内的宣传标语,如:学风“文明勤奋、自立创新”、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警句“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等。
2、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我们是县直学校,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农村来说比较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也格外关注,所以我们利用家长会、家校练习册、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形式,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家庭识字。先让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然后让学生每天到家对照实物,读卡片,这样字与物相结合,学生容易记忆。然后再认识父母的姓名、单位等,最后扩展到认识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单位等。
3、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学习了教材第十二单元“外面的世界”后,我们布置学生观察从学校到自己家要经过哪些单位,看见哪些广告、标牌,运用学到的“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和“问——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回家后自己说一说,并让家长写下来。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学生几天认识一百多个字,像“安安超市”、“民生科技”、“雅芳洗化”、“南方小吃”“特别特酒家”、“国税局”、“财政局”、“电信大厦”、“博兴一小”等,有些甚至是平时难记的字词,学生却在几天中认识、记住了,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这些活动,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从而逐步建立大语文的学习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建立识字档案,不断积累、总结、提高
儿童识记后,遗忘也随之开始。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把语文课前的五分钟定为识字交流时间,学生先自己读一读昨天认识的生字,同桌再互相检查,最后小组长检查或教师抽查。识字的最终目的是阅读,为了复习生字并让学生及早阅读,我们还从课外搜集了一些生字少的儿歌、故事、古诗等短文,让学生反复阅读。同时,我们又建立了学生个人识字档案和班级识字档案,把每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的生字归类分别放到自己的档案袋里,一月一次复习、总结,并及时把学生识字数量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放在班级档案袋里,从而记录学生识字的过程。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们通过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渠道,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字的基础,是1-2年级的重点。第一阶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安排,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根据这一要求,实验教材第一册安排学生认识400个生字,其中100个会写。识字量比以往教材有明显提高。如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几百个生字,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成了本次教材实验的重点。
我校针对课程标准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努力从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面这几点,做了大胆的尝试。
一、探索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识字的过程却往往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吸取各地识字教学的先进经验,又辅以游戏识字、谜语识字、多媒体识字、儿歌识字等方法,把单调、枯燥的汉字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游戏识字。一年级学生比较爱动,对游戏情有独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识字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拼音、图画与生字对号的“找朋友”:先把学生分成两组站在教室的两边,一组拿着写有拼音或画有图画的卡片,另一组拿着相对应的生字卡片,一边唱着《找朋友》的歌曲,一边向中间靠拢,找对后两名同学分别读一读所拿的生字。
2、谜语识字。猜谜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如“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碧);“田字头,人字中,一撇一竖成大功”(界)。如此一猜,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3、多媒体识字。现代化教学手段介入教学,发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学过拼音后,我们又尝试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识字,根据输入的拼音认读简单的同音字。如在键盘上输入“yu”这个音节,屏幕上显示出“玉”、“与”、“语”、“鱼”、“雨”等字,学生知道这些字都读“yu”,再告诉学生声调的不同,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4、儿歌识字。如教学11单元的“清”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地了“清”字,所以,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这个字,复习了“情”,还渗透学习了“晴、情、青、睛”,妙趣横生。
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乐趣,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二、发挥教材优势,增加識字数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课标”精神,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识字下限,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自主识字。
1、随文识字,确保下限。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最公平的识字场所。我们把课本要求认识的生字作为识字重点,做好三步才过关。第一步,教师或优秀生带读,初步认识生字;第二步,同桌或小组反复认读,逐步熟悉生字;第三步,小组或家长逐人逐字检查,读熟生字。第一次检查读不过,再检查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熟练。这样一来,保证了课标要求的每个学生识字的最低数量350个,达到了教学目标。
2、渗透性识字,增加识字量。教材除了要求认识的350个生字外,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生字还有很多,教参要求作为渗透性识字的内容。实践证明,在一段文字中,做有标记的字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学习。于是,我们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学过这篇课文后,除了要求认识的生字外,你还认识了哪些生字?把这些字用你喜欢的方式在课文中标出来,读给同桌听。这样一来,给优秀生提供了自主识字的机会,实现了因材施教。
发挥教材优势,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获得了识字的方法,也为学生课外识字积累了材料,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大语文观,拓宽识字渠道
识字不能是单纯的围绕课文进行,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为此,教科书设计了在生活中识字的第12单元《外面的世界》和其它单元的开放性识字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参的精神,我们把识字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外,精心设计了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种识字活动。
1、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会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首先我们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然后观察教室内的板报主题,从醒目的大标题开始认起,由优秀学生领读、带学;再让学生走出教室,认识学校内各种功能用房的门牌,如:舞蹈训练房、蒲公英画室、微机室、语音室、合唱团、书法家、餐厅、学生公寓等;最后观察校内的宣传标语,如:学风“文明勤奋、自立创新”、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警句“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等。
2、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我们是县直学校,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农村来说比较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也格外关注,所以我们利用家长会、家校练习册、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形式,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家庭识字。先让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然后让学生每天到家对照实物,读卡片,这样字与物相结合,学生容易记忆。然后再认识父母的姓名、单位等,最后扩展到认识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单位等。
3、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学习了教材第十二单元“外面的世界”后,我们布置学生观察从学校到自己家要经过哪些单位,看见哪些广告、标牌,运用学到的“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和“问——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回家后自己说一说,并让家长写下来。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学生几天认识一百多个字,像“安安超市”、“民生科技”、“雅芳洗化”、“南方小吃”“特别特酒家”、“国税局”、“财政局”、“电信大厦”、“博兴一小”等,有些甚至是平时难记的字词,学生却在几天中认识、记住了,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这些活动,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从而逐步建立大语文的学习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建立识字档案,不断积累、总结、提高
儿童识记后,遗忘也随之开始。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把语文课前的五分钟定为识字交流时间,学生先自己读一读昨天认识的生字,同桌再互相检查,最后小组长检查或教师抽查。识字的最终目的是阅读,为了复习生字并让学生及早阅读,我们还从课外搜集了一些生字少的儿歌、故事、古诗等短文,让学生反复阅读。同时,我们又建立了学生个人识字档案和班级识字档案,把每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的生字归类分别放到自己的档案袋里,一月一次复习、总结,并及时把学生识字数量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放在班级档案袋里,从而记录学生识字的过程。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们通过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渠道,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提高了识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