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的审美意蕴直接秉承了原始艺术的混合特征。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理念中得以逐渐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艺术形态。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产地较多,流行十分广泛,表达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它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提供着原始动力,为中国现代艺术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提供着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
【关键词】年画;民俗;民间艺术;中国元素
【中图分类号】J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272-02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厌恶工业都市的情感倾向在人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回归大自然,,寻找原始民间艺术,追求纯朴稚拙的人类童年情趣,追求原始艺术的神秘感和真挚野性,这种人类对本性的执著与追求使得民间艺术的价值和份量受到空前重视。中国现今兴起的“民间文化热”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是人类内心空虚而致的返自然现象。在中国,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在现代人内心的一种涌动。
中外艺术的起源趋同,其艺术设计的思维特征也是趋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发展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和变异,但是,作为一个漫长的文化历史阶段,原始神秘文化并没有伴随着分解型文化的产生而消失。中国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就是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结晶,民间艺术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
民间年画、鞭炮、窗花,是旧历春节中不可缺少的三样东西,尤其是年画,俗称“喜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一直深入寻常百姓家。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一次,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逐渐脱离了和过年的联系,失去了“年味”,甚至已从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消失,变成了纯粹的“画”,而在艺术家手中,年画的元素是不朽的,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1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
历史上农业社会的形态结构不仅成就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生
成并发展的基本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认知是与人的味觉快感相联系的。许慎《说文解字》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主膳也。”“甘,美也,从口含一。”这便揭示出以味为美的起源观。这种最初的对美的认知是直接从身体感觉的对象中触发的,其实质内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某种合人意的事物,意味着对人生价值的体悟。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所表现出的功利倾向是以善为本的,是一种精神性的物化转换。在民间艺术的各个品类中,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对生殖、生命的渴望无处不在,老百姓总是用善的正面形式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这种精神上、观念上的趋利避害的功利追求,通过各种恰当的审美形式表达出来,使参与者或受众群体的功利意愿得到一种意念性的满足,这种形式特征具体表现为构图饱满、对称;造型完整、意象;色彩鲜艳、爽朗;气氛热烈、生动;工艺自然、灵透。
2“年画”——雅俗共赏的中国民间艺术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避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艺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的特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胖娃娃等。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有500多年的历史,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丰富,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造型质朴简练,填色鲜艳悦目。
正因为年画的这种“取之于民,用至于民”的特性,使得年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广为流传,民间艺人的本色设计,文人骚客的精雕细琢为民画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色人群在艺术审美上的沟通变得轻而易举。真正的大众艺术在年画中得到了体现。
3现代艺术中的“年画”元素
我国自古以来的太极阴阳哲学对中国民间艺术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的艺术设计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太极图案最终成为象征中华民族的标志图案之一。民间崇尚完整圆满,讲求对称偶数,喜好以大为美等审美观,不仅体现在中国民间艺术中,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
民间艺术中民间木版年画的完美构图、互不遮挡的人物造型,民间吉祥图案中的“喜相逢”纹样,还有许许多多阴阳相合,俩俩成对的造型,如“阴阳鱼”、“比翼鸟”、“双头驴”、“扣碗”等等,无不反映出正负相生、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而这种哲学观念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深深地烙在每个现代人的心里,直接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观,这一点在平面设计中显得尤为突出,在艺术设计的其他领域也普遍存在。
现代艺术工作者、艺术家、设计师都在不断努力探索发现着与众不同的新鲜理念和元素,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无疑成为了“在经典中提炼经典”的捷径,尤其是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师们在他们的作品中争相开始了用现代的手段演绎现代与传统融合的比拼战。
无论从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刮起的“唐装”风,还是在“申奥”过程中,设计师们费心为中国形象贯穿的中国色、中国形,处处都体现出本土文化是中国形象走向世界的王牌。民族元素是中国设计抗衡所谓西方主流设计的制胜符。年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绘画艺术,以其崭新的艺术姿态摇身一变,更加灵动地为各类设计提升了艺术审美和高贵实用的双重价值。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已经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是能够深入表现内容的处理手法,也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形式。
4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年画——民间艺术——中国元素,是一个层层递进,生生不息,发展升华的概念。不仅对于现代艺术家、设计师是一个值得研究发扬的话题,对于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值得不断提升的课题。从而,我们更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学习、借鉴,不能对中国民间艺术形成表层而单一的模仿。追求表面的稚拙味,毫无法度的“变形”,歪头歪脑,短手短脚,片面地追求原始风,无节制的“粗犷”、“滥用脸谱”、廉价“图腾”。
对待中国民间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我们要对其蕴涵着的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个性和审美因素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来充实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使其展现出新的民族生机。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艺术元素的工艺之美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智慧结构,也是科学理性意识经人文思想、伦理观念,反复陶冶出的时尚世界观。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类对最新社会艺术文化的认识。在这种艺术元素不断深化的原则中,无论人类使用什么材料,运用何种表现形式,都是以人文意识为核心,以科学经验为手段,无不带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这正符合了现代人渴望一切以内心情愫为本的生活理念及审美倾向。
【关键词】年画;民俗;民间艺术;中国元素
【中图分类号】J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272-02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厌恶工业都市的情感倾向在人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回归大自然,,寻找原始民间艺术,追求纯朴稚拙的人类童年情趣,追求原始艺术的神秘感和真挚野性,这种人类对本性的执著与追求使得民间艺术的价值和份量受到空前重视。中国现今兴起的“民间文化热”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是人类内心空虚而致的返自然现象。在中国,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在现代人内心的一种涌动。
中外艺术的起源趋同,其艺术设计的思维特征也是趋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发展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和变异,但是,作为一个漫长的文化历史阶段,原始神秘文化并没有伴随着分解型文化的产生而消失。中国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就是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结晶,民间艺术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
民间年画、鞭炮、窗花,是旧历春节中不可缺少的三样东西,尤其是年画,俗称“喜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一直深入寻常百姓家。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一次,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逐渐脱离了和过年的联系,失去了“年味”,甚至已从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消失,变成了纯粹的“画”,而在艺术家手中,年画的元素是不朽的,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1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
历史上农业社会的形态结构不仅成就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生
成并发展的基本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认知是与人的味觉快感相联系的。许慎《说文解字》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主膳也。”“甘,美也,从口含一。”这便揭示出以味为美的起源观。这种最初的对美的认知是直接从身体感觉的对象中触发的,其实质内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某种合人意的事物,意味着对人生价值的体悟。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所表现出的功利倾向是以善为本的,是一种精神性的物化转换。在民间艺术的各个品类中,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对生殖、生命的渴望无处不在,老百姓总是用善的正面形式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这种精神上、观念上的趋利避害的功利追求,通过各种恰当的审美形式表达出来,使参与者或受众群体的功利意愿得到一种意念性的满足,这种形式特征具体表现为构图饱满、对称;造型完整、意象;色彩鲜艳、爽朗;气氛热烈、生动;工艺自然、灵透。
2“年画”——雅俗共赏的中国民间艺术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避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艺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的特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胖娃娃等。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有500多年的历史,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丰富,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造型质朴简练,填色鲜艳悦目。
正因为年画的这种“取之于民,用至于民”的特性,使得年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广为流传,民间艺人的本色设计,文人骚客的精雕细琢为民画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色人群在艺术审美上的沟通变得轻而易举。真正的大众艺术在年画中得到了体现。
3现代艺术中的“年画”元素
我国自古以来的太极阴阳哲学对中国民间艺术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的艺术设计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太极图案最终成为象征中华民族的标志图案之一。民间崇尚完整圆满,讲求对称偶数,喜好以大为美等审美观,不仅体现在中国民间艺术中,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
民间艺术中民间木版年画的完美构图、互不遮挡的人物造型,民间吉祥图案中的“喜相逢”纹样,还有许许多多阴阳相合,俩俩成对的造型,如“阴阳鱼”、“比翼鸟”、“双头驴”、“扣碗”等等,无不反映出正负相生、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哲学观念。而这种哲学观念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深深地烙在每个现代人的心里,直接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观,这一点在平面设计中显得尤为突出,在艺术设计的其他领域也普遍存在。
现代艺术工作者、艺术家、设计师都在不断努力探索发现着与众不同的新鲜理念和元素,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无疑成为了“在经典中提炼经典”的捷径,尤其是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师们在他们的作品中争相开始了用现代的手段演绎现代与传统融合的比拼战。
无论从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刮起的“唐装”风,还是在“申奥”过程中,设计师们费心为中国形象贯穿的中国色、中国形,处处都体现出本土文化是中国形象走向世界的王牌。民族元素是中国设计抗衡所谓西方主流设计的制胜符。年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绘画艺术,以其崭新的艺术姿态摇身一变,更加灵动地为各类设计提升了艺术审美和高贵实用的双重价值。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已经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是能够深入表现内容的处理手法,也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形式。
4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年画——民间艺术——中国元素,是一个层层递进,生生不息,发展升华的概念。不仅对于现代艺术家、设计师是一个值得研究发扬的话题,对于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值得不断提升的课题。从而,我们更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学习、借鉴,不能对中国民间艺术形成表层而单一的模仿。追求表面的稚拙味,毫无法度的“变形”,歪头歪脑,短手短脚,片面地追求原始风,无节制的“粗犷”、“滥用脸谱”、廉价“图腾”。
对待中国民间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我们要对其蕴涵着的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个性和审美因素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来充实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使其展现出新的民族生机。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艺术元素的工艺之美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智慧结构,也是科学理性意识经人文思想、伦理观念,反复陶冶出的时尚世界观。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类对最新社会艺术文化的认识。在这种艺术元素不断深化的原则中,无论人类使用什么材料,运用何种表现形式,都是以人文意识为核心,以科学经验为手段,无不带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这正符合了现代人渴望一切以内心情愫为本的生活理念及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