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文学鉴赏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人学,终极目标指向的是人的灵魂,其基本任务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它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为核心,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承文化、了悟人生等方面有着任何艺术力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巴金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几乎无一例外,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都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因而语文教育元老吕叔湘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文’应包括两个‘文’,一个‘文学’,一个‘文言文’。”指出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张志公先生甚至曾主张“单开一门文学课”,“教地道的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的态度看待文学作品。以感受性领悟为主,涵泳、体验,并伴以积极的思维活动,获得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其教学目的,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意识、情感力、文学审美品位和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至高目标。
  1 培养鉴赏态度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体验、领悟艺术形象或意境意蕴,在文学鉴赏的享受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具备审美心境。中学生己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为他们从阅读文学作品到进入美的鉴赏创造了条件。而要获得美的鉴赏,首先要摆脱日常意识状态,转入特定的审美心境,具有宁静的、适合接纳关的事物的心胸,也就是说,要对审美对象(即文学作品)抱一种明确的审美态度,杜甫在《望岳》诗中写到:“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荡胸”、“决毗”这种安宁、坦荡、专注的精神状态,正是中学生进入文学鉴赏所必须具备的。引导审美趣味。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存在差异。这些能力不但具有各自的指向性,而且在能力的高低钝锐之间,有着极其不同的质调。因而,他们在美的鉴赏和判断中,会对某些鉴赏对象或对象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喜好和偏爱,表现出一定的审美趣味。在各不相同的审美趣味之间,不但有高下之分,而且有健康与病态、进步与落后之别。这就要求教育者正确引导,摆脱低级庸俗趣味,培养健康高尚趣味,从而形成正确高雅的审美态度。
  2 掌握鉴赏知识
  从文学形象方面看,它主要涉及形象、性格和典型等方面的知识,如人物形象体系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人物的典型化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是会读。学会身临其境地听读或自读,较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形象。二是领悟。巴尔扎克曾给艺术作品下过十分精辟的论断:“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文学作品往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平凡小事中表现重大主题,这就要求学生小中见大,领悟作品内涵,达到鉴赏目的。从文学语言方面看,它主要指有关语言风格和特点方面的知识。如简洁与繁复、朴实与华丽、典雅与理俗、豪放与婉约、庄重与谐谑等等。从艺术技巧方面看,它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局布篇等知识,如写作中常用的描写方式:情景交融、点面结合、对比烘托等。此外,对学生介绍一些最基本的哲学、美学、文学史、文学评论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对鉴赏文学作品也是大有裨益的。
  3 学会鉴赏方法
  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各有其不同的鉴赏角度和方法,也有其内在逻辑与一般规律。教学时,教师应从作品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抓住作品的主要特征,举一反三,融汇贯通,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把握整体性。整体把握文学作品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对作品感兴趣,才能进入作品深层,曲径探幽,美不胜收。文学鉴赏时,我们要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其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中,对审美对象的整体美进行宏观的把握,而不局限于半边一隅,寻章摘句。其次,透视层次性。文学作品的鉴赏要依循其层次结构,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使作品的意义得以逐层展开、步步生成。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粗略地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形式把握与形象感受。这一层次在于对作品外层要素的构成及表层含义的把握和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的初步感受。第二层次是深层组含的探究。这一层次是要捉到作品的艺术精髓,必须透过表层,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等因素,深入去体会和领悟作品借助形式或形象所暗示、象征的深层组含。第三层次是对作品理性价值的思考。这一层次是文学鉴赏活动的最高层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它一般集中表现为对作品主题的探讨及其社会价值的评价等。在鉴赏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有重点地把握各个层面的不同蕴涵和整体组味。另外,培育敏锐度。学生敏锐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其鉴赏文学作品的效果,对“宇宙中最活跃、最复杂和最有秩序性和多样统一的生命活动的观察”是最有利于提高审美的敏锐度的。
  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只要掌握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那么,培养中学生的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高职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去探讨教师教学中应如何对课堂问题进行心理调控,从而熟悉课堂教学的心理调控过程。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质量管理 心理调控    1 引言  所谓心理调控是指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巧妙处理课堂教学问题,化解师生间的不良情绪,营造一种师生相融的课堂气氛,让师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领导下师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并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要注意些什么呢?  1 注意树立愿学爱学的教学思想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英语课程标准》又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英语教学首先应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如果轻视或放弃口语训练,只重视应试教育的分数高低,那么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我们的英语教学必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效率低下”的现状。为此,本人在实践中形成了“自主预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现结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这一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1 “自主预学,合作探究”教
期刊
【摘 要】 实现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要让学生“上好学”,尤为重要的是应该改革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创设个性发展平台,提供公平展示机会,彰显教学相长魅力,实现校内教育公平。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教育公平 健康发展    实现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的一贯追求,更是今天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
期刊
【摘 要】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  【关键词】 指导 创设 拓宽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要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意见。  1 指导课前准备  一般说来,口语交际应做好课前准备。如资料的搜集、信息
期刊
自由写作形式具有如下几个几个特点:选材由学生自己定,文章形式也由学生自己定,写多长多深没有严格规定,实际上就是比较自由,这种作文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办法,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写作才华,而且将学生作品交流阅读,还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几年来,我一直提倡自由写作教学,逐步认识到这种写作的一些规律,下面先结合学生作文简单谈谈。  1 直接书写自己成长中的心路历
期刊
【摘 要】 物质不仅有化学名称,而且还有俗名;俗名不但有趣,而且有着深厚的化学发展史;有俗名的物质及典型用途按照所含核心元素的类别进行分类总结。  【关键词】 俗名 化学式 典型用途    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比较多,许多物质不仅有化学名称,而且还有俗名。这些俗名不但有趣,而且有着深厚的化学发展史。有的物质的俗名与用途有关,如:硫酸镁可用做泻药,故称“泻盐”;次氯酸钙有漂白作用,由此取名“
期刊
形如f(x)=ax3+bx2+cx+d(a≠0)的函数叫做三次函数。由于三次函数的导函数是二次函数,而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三次函数的问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亮点,尤其是文科数学更是如此。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利用几何画板,较为深入地研究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三次方程的解的个数的问题。  1 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设三次函数f(x)=ax3+bx2+cx+d(a≠0
期刊
在新课改的旗帜下,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起以前的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上有很大进步。尽管如此,学生仍然缺乏上语文课的兴趣,因为我们的绝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离开了对学生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语文课就犹如一幅陈旧的黑白图片,暗淡而模糊。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中,让它闪耀着美丽的光辉。  1 感受文本之美  语文课本上的经典作品之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着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