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模式发展的挑战与展望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12月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落地开业至今,已经有19家民营银行获批成立。截至2020年末,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目前多为“一行一店”模式,业务上无法参与同业拆借、难以发行金融债或大额存单等,存在诸多业务限制,但在股东资源、科技基因和体制机制方面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营银行主要业务类型包括三类:个人消费贷和小微企业贷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可以说,民营银行的诞生初衷就是带着开放互联、科技创新和差异化经营的历史使命的。
  除微众银行等“头部”民营银行外,当前多家民营银行整体利润水平较低,仍处于微利经营的状态。因此,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下,民营银行借助自身科技和资源等优势,通过推进开放银行模式跨界互聯,与各业态进行融合,尽可能实现差异化经营,满足长尾客户需求几乎成了民营银行发展的必然。
  开放银行模式的兴起
  目前,开放银行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和美国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商业生态系统的数据、算法等共享,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第三方开发者、供应商等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核心能力。在这一概念和业务引入中国后,国内行业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广泛的实践探索。主流观点对中国银行业探索开放银行模式持肯定态度,认为开放银行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新业态,是银行在数字化社会深化演进过程中的发展方向,“走出去”和“引进来”将成为开放银行的主流模式。但业界亦普遍持稳慎推进态度,认为银行业在探索开放银行模式时应该谨记开放边界;开放的是金融服务,不是金融资质;开放的是数字能力,不是原始数据。
  总体而言,开放银行模式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以API(应用程序接口)、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技术实现方式为特点,通过双向开放的形式深化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的业务联接和合作,将金融服务能力与各类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提升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效率,实现多方合作共赢,以开放赢得未来。
  在国内,建设开放银行模式的想法最早由中国银行于2012年提出。2013年,中国银行正式上线了开放1600多个涉及移动支付、代收代付、跨国金融等接口的中银开放平台。中国银行开放平台通过开放接口为开发者打开了开发各类金融服务应用的大门,并将银行、开发者、用户聚合,形成互利共赢的生态。虽然起步较早,但中国银行的开放银行模式效果目前来看并不如体制机制较为灵活的民营银行理想。该模式的真正升温,除了民营银行积极探索之外,还有赖于近年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
  金融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为把握互联网时代涌现的新战略契机和市场空间,着力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和金融的深度融合转变发展方式和战略布局,在零售金融和公司金融等业务领域重点发力,实现了传统业务和经营方式的升级改造。尤其是API及SDK等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为开放银行发展奠定了相应的技术基础。
  解决数据割裂和信息孤岛的需求。随着数据的资产属性逐渐凸显,各类机构越来越注重自身获取数据的隐私性,但也导致目前市场中各类数据的割裂和分散,信息孤岛林立。中国金融领域用户数据的持有方或提供方主要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和政府机构三类主体。对用户而言,数据割裂使得用户无法在保障隐私安全可控的情况下迁移存于一家机构的信息,阻碍用户体验的帕累托改进;对机构而言,不同机构间的数据分割导致机构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开展业务时,仅能基于内部数据对用户勾画割裂的图谱,使得依托金融科技手段的人工智能难以实现深度研究。
  长尾客户蓝海的挖掘。开放银行模式能够拓展商业银行服务的客户人群,进入“竞争蓝海”,为商业银行服务长尾客群、助力普惠金融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撑。传统商业银行将“二八定律”作为金融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交易碎片化、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风险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长尾客户一直是传统商业银行不情愿也不敢触碰的领域。在开放银行模式下,商业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和成本,使得服务长尾客户具备可行性。商业银行App普遍存在使用频率低、客户黏性差等问题,开放银行采用API、SDK等方式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态合作伙伴,较好地解决了独立App使用时长短、低频率等痛点。
  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倒逼。利用开放银行技术,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满足零售客户需求。基于客户历史金融交易数据以及获得授权情况的日常行为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实现客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因此,在客户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倒逼下,开放银行模式逐渐产生。开放银行模式能够通过增加客户触达入口、扩展交易时间,提升客户的交易便捷性,符合移动化趋势。
  综上所述,开放银行模式的兴起是金融科技、数据资产、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依托大量线下网点所积累的存贷业务依然是主要业务收入来源;而对于民营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而言,由于其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存在诸多限制,依托金融科技,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的形式深化银行与第三方机构业务联接与合作,几乎成为了必然。
  民营银行发展开放银行模式的优势
  股东资源丰富,开放融合优势明显。民营银行的股东大多是实力强劲的互联网企业或行业领先的产业主体,拥有大量丰富的长尾客户资源。借助股东的优势资源,民营银行在经营中普遍选择了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力的开放银行模式,这在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中,优势显而易见。通过开放平台将服务与各种应用场景融合,银行不仅可以拓宽获客渠道,突破线下网点的约束,还可以提供更细化的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保持客户黏性。   民营银行机制灵活,运营轻量。作为新型银行,相比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民营银行资产具有明显的轻型化特征,也基本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因此在业务创新上非常灵活。由于政策规定,民营银行缺乏实体网点和客户经理,通过线下渠道拓展业务较为困难,核心业务主要依靠互联网开放平台开展,这对民营银行推进开放银行业务发展既是倒逼,也是机遇。
  技术驱动,科技实力强劲。扎实的金融科技实力是民营银行的重要优势,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金融科技的使用,使得民营银行发展开放银行业务具有明显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金融科技可以助力民营银行以更加便捷、智能、低成本的方式通过开放银行业务为体量巨大的长尾客户提供服务;其次,金融科技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民营银行的风控能力,保证民营银行在服务长尾客户的同时有效控制不良资产水平;最后,通过金融科技的使用可以让民营银行发掘和创建更多应用场景,拓展了民营银行开放银行的业务边界。
  依托互联网基因,产品创新多样。结合2015年6月原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民营银行在创立之初就承担着开放创新的使命。依托得天独厚的互联网基因,民营银行积极推进开放互联和模式创新,利用新一代技术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目前,19家民营银行的定位和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业务创新均非常注重平台合作和开放互联,推动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共享。
  民营银行发展开放银行模式的挑战
  API接口标准不一,行业标准缺失
  民营银行的核心业务中有大量内容是依托开放银行模式进行的,因此创建一套可供所有人使用的API,对于民营银行而言至关重要。目前,行业内API标准芜杂,接口标准的混乱不仅会增加商业银行、第三方合作伙伴等参与机构的对接等额外成本,还会产生数据安全性等风险。由于金融业务涉及安全性、隐私性与合规性,API标准的制定不仅要考虑技术功能,同时还须兼顾法律、管理等因素。此外,由谁牵头制定标准、采纳何种API标准,存在着较多的利益分歧,这直接影响各方承担成本的大小,并且间接决定了哪一方可以在开放银行业务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API标准的制定如何满足各方诉求将是长期的博弈过程。
  除与API标准相关的技术标准外,开放平台建设和管理、合作商户准入、用户隐私保护等均需要标准的约束来治理目前行业乱象。因此,完善的标准体系对于业务高度依赖开放银行模式的民营银行而言尤为重要。
  开放会暴露新的网络安全隐患
  传统模式下的商业银行是一个闭环系统,商业银行仅须保障自身的信息安全, 具备相应的风险防控能力。然而,开放银行促使商业银行与诸多合作伙伴建立联接,风险易在信息安全技术及风险防控能力较弱的节点暴露,安全挑战随之而来。
  由于民营银行没有线下网点,业务几乎全完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因此网络安全对民营银行尤为重要。民营银行应对合作伙伴进行端到端的严格监测,并帮助实力薄弱的企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合作联盟能够抵御网络攻击,保障数据安全, 同时也能使合作联盟中各机构免受资产资金、商业机密、声誉口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损失。
  数据的隐私保护
  商业银行业务与用户资金高度相关,数据安全问题更为敏感重要,因此,数据安全是开放银行合规发展的底线,面临的相关挑战也更多样化,如潜在的第三方欺诈、数字入侵及客户隐私泄露等问题,开放银行在隐私保护方面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事前如果缺少健全的授权机制,资质不佳的合作方有可能非法盗用银行的数据;事中外部合作方可能超范围使用银行提供的接口;事后如果欠缺完善健全的纠纷投诉机制,容易出现跨行业纠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此,民营银行应合理运用新兴技术有效保护数据隐私,在用户授权认可的前提下,探索开放银行业务的良性发展。
  业务连续性难以充分保障
  商业银行在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展业务时,各环节的推进及最终的成果都依赖于共同协作。当合作伙伴经营出现问题或因故终止业务合作时,容易引发业务连续性风险,不仅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业务发展,还可能因业务终止损害消费者利益。对此,商业银行应严格控制合作伙伴的准入,确保其满足业务相关合作标准,同时执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制订应对业务连续性风险的恢复计划,提高商业银行的危机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
  民营银行发展开放银行模式的展望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编制,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行业或业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标准和规范的引领和约束,目前在开放银行领域依然缺少统一的开放银行标准和政策指导文件。为了更好地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民营银行应该在标准建设方面相互合作,积极配合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参与开放银行技术、开放平台建设、合作商户准入要求、用户数据隐私保护规范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完善的标准和规范约束不仅可以规范开放银行市场发展,还能让监管机构放松开放银行业务发展约束,为中国开放银行模式的发展争取更多空间。
  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牢记开放底线。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是民营银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重中之重,未来随着开放银行模式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将依托开放银行模式与更多业态进行互通和融合,并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金融科技结合,对用户进行深度刻画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很容易出于利益驱使,产生诱导和压榨用户资源的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用户利益,而且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最终反噬银行形象。因此,在未来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民营银行在经营开放银行模式时一定要时刻秉持底线思维:一是防止通过精细的用户画像过度诱导和压榨用户资源,过度加杠杆,超过用户可以承载的上限;二是在业务拓展过程中要坚守开放的金融普惠定位,不能用准确的用户评分和风险筛选进一步恶化对低质量群体的排斥和碾压,使得原本就在普惠金融中受到排挤的小微企业或客户雪上加霜。
  依托股东资源,发挥机制优势。作为民营企业主导的银行机构,相比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民营银行在业务创新性和灵活性方面有较强优势。同时,目前民营银行的主要股东往往是大型互联网企业或头部产业机构,有较为强劲的资源。因此,在开展开放银行业务时须注重发挥机制优势。依托大型互联网企业成立的民营银行可以在确保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依托互联网平台流量推动开放银行业务发展;依托具有产业优势的股东成立的民营银行,可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融资需求进行开放银行业务拓展。
  善用科技基因,注重提升经营效率。随着数字化转型逐渐深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金融科技也正深刻变革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借助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民营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牢牢把握金融科技的前沿发展趋势,不断挖掘科技对金融的赋能潜力。这主要表现在重视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应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以及用科技手段构建风控体系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与第三方机构的业务互联和合作,提高开放银行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民营银行中科技实力较为强劲的互联网银行,发展定位上可以进一步明确为“金融科技银行”。
  坚持差异化经营,注重开放银行业务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差异化经营是国家设立民营银行的重要初衷之一,民营银行应始终秉持这一使命,将差异化经营始终作为自身的长远战略,不断探索开放银行业务在差异化经营中的应用与创新。目前,19家民营银行依托各自的股东背景,虽然差异化经营发展思路各有侧重,但与传统商业银行在各业务领域进行错位竞争的核心思路整体一致。未来民营银行差异化经营的落脚点应该进一步聚焦于普惠金融领域,依托开放银行业务触达各类應用场景,满足包括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消费金融等大量长尾客的需求,形成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特色化客群。
  (作者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一度停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行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银行业也不例外。但在国家“六保”“六稳”的政策引导下,银行业将防风险、促稳定作为自身发展的重心,审时度势、精准施策、积极抗疫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纵观上市银行
期刊
我国各省和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省联社”)是我国农信社改革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代表省级政府履行对省内农村金融机构行使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过去十几年间,省联社在我国农信社改革、农村金融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农信机构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省联社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益突出。  省联社体制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省联社的管理职能缺乏产权
期刊
在中国银行业大裂变及银行业生态体系的历史转折下,农商行特别是资产规模在百亿元以下的农商行(以下简称“小型农商行”)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课题。小型农商行作为经营地域受限、综合竞争力较弱的一类金融机构,在经营上拥有“体量輕型”“客户轻型”和“业务轻型”的经营特征。要在本地金融市场中赢得优势,小型农商行势必要明确定位,凸显其长,努力向“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未来银行转变。  小型农商行数字化转型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财税金融政策,为实体经济纾困解难。为深入了解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复工复产达产情况及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精准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困难、预期、政策需求等,我们对湖北省咸宁市523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现场调研等方式对部分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当前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实施效应较好,但是在落实过
期刊
非标业务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非标业务定义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前,根据银监会2013年8号文的规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型融资等。”此处对非标业务定义采取的是正面列举法。而资管新规则是先定义了标准化债权资产,指出
期刊
由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区块链被列为“十四五”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也发文,要求供应链金融提高效率,运用金融科技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积极布局探索区块链技术,创新传统业务模式,纾中小微企业融资之困。  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将各参与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著增强,其中以石油天然气最为突出。石油天然气资源成为继水资源之后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石油天然气行业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因则是金融支持,包括顺畅的结算通道、资金支持,以及金融引导下的资源最优配置。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中石油集团”)通过收购重组控股昆仑银行,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产融银行横空出世。携带着石油资本的基因,昆仑
期刊
编者按: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一批包含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烟台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纳入其中。目前,烟台市银行业积极支持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但仍然存在融资集中于规模企业、金融创新力度不足、系统性风险隐患较大和资金转移风险较高等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产业集群是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在一定
期刊
中俄两国于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至今已满20年,这20年来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巩固、深化,经贸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合作得到长足发展。2019年,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迎来更大发展机遇。两国领导人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并将“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作为新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高度的政治互信为两国金融合作的发展奠定了良
期刊
近年来金融司法审判被指摘出现了监管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法院将金融监管的部门规章直接作为司法裁判依据、对金融交易合同的“穿透式审查”突破商事交易意思自治和商事外观主义原则、裁判尺度和逻辑随监管政策呈现周期性交替等。司法监管化的趋势在根源上是金融规制权力配置的困境。所以,协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的关系,明晰两类权力的分工与边界,对稳定市场预期、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民间借贷为例,梳理了司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