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英语课堂中运用竞争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但是,教师应注意正確引导,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竞争机制;主动性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出发点,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适当运用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的兴趣越高,学习的效果越明显,记忆的效果也最好。反之,如果只是简单地、干巴巴地教给他们单词,然后翻译出单词的意思,他们不但不爱听,而且记忆的效果也不好。运用竞争机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把全班学生划分为六个小组,这六组学生分别有组名和口号,是一个小集体。笔者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给守纪律、爱发言的学生加分,违反纪律的减分,最后评出优胜组。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能评上优胜组,发言时积极踊跃,学新单词时认真跟读。通过比赛的方式,看谁学得快,发音准,学生能积极配合,效果较好。运用竞赛的方法,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潜能生树立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释放潜能,就必须进行激发,而竞争是激发潜能的最好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合理的竞争内容,不能只关注优等生,更要关注潜能生。例如,讲解“My friends”时,让学生根据体貌特征形容自己的好朋友。谁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许多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纷纷举手参与活动。
对话表演是许多学生最不愿做的练习,他们课下没有认真预习,对“let’s talk”的内容不熟练,课堂上自然畏惧表演,尤其是大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由此,笔者采取竞争的方法,每组评选“最佳组合”或“最佳演员”。为了得到这些头衔,这部分学生学习时更认真用心了。每当他们举手要求表演的时候,笔者总是及时鼓励他们。当他们表演完毕,笔者也会肯定他们的努力,并针对情况给他们奖励。这样,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滋味,增强了自信心。这种方式使每位学生为自己小组的目标而奋斗,在集体的胜利中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形成集体荣誉感。
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但不太稳定,难以持久,有求新、求奇的心理,采用鼓励、竞争的办法,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在复习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涣散,如果让他们自由复习,很多学生会开小差,或者做小动作。怎样才能最大化利用课堂时间,让他们积极复习?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组织竞赛活动,如“单词小擂台”“对话大比拼”等,让学生选择一位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竞争对手”,一对一展开较量。优秀的学生本身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们不断与“对手”较量,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平时懒散一点的学生,也不甘落后。通过这种方式,所有学生都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实践证明,竞争机制融入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竞争机制可以有效改善课堂的气氛及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多学习,多思考,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丁永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J].宁夏教育,2008(2).
关键词:英语课堂;竞争机制;主动性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出发点,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适当运用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的兴趣越高,学习的效果越明显,记忆的效果也最好。反之,如果只是简单地、干巴巴地教给他们单词,然后翻译出单词的意思,他们不但不爱听,而且记忆的效果也不好。运用竞争机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把全班学生划分为六个小组,这六组学生分别有组名和口号,是一个小集体。笔者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给守纪律、爱发言的学生加分,违反纪律的减分,最后评出优胜组。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能评上优胜组,发言时积极踊跃,学新单词时认真跟读。通过比赛的方式,看谁学得快,发音准,学生能积极配合,效果较好。运用竞赛的方法,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潜能生树立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释放潜能,就必须进行激发,而竞争是激发潜能的最好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合理的竞争内容,不能只关注优等生,更要关注潜能生。例如,讲解“My friends”时,让学生根据体貌特征形容自己的好朋友。谁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许多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纷纷举手参与活动。
对话表演是许多学生最不愿做的练习,他们课下没有认真预习,对“let’s talk”的内容不熟练,课堂上自然畏惧表演,尤其是大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由此,笔者采取竞争的方法,每组评选“最佳组合”或“最佳演员”。为了得到这些头衔,这部分学生学习时更认真用心了。每当他们举手要求表演的时候,笔者总是及时鼓励他们。当他们表演完毕,笔者也会肯定他们的努力,并针对情况给他们奖励。这样,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滋味,增强了自信心。这种方式使每位学生为自己小组的目标而奋斗,在集体的胜利中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形成集体荣誉感。
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但不太稳定,难以持久,有求新、求奇的心理,采用鼓励、竞争的办法,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在复习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涣散,如果让他们自由复习,很多学生会开小差,或者做小动作。怎样才能最大化利用课堂时间,让他们积极复习?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组织竞赛活动,如“单词小擂台”“对话大比拼”等,让学生选择一位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竞争对手”,一对一展开较量。优秀的学生本身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们不断与“对手”较量,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平时懒散一点的学生,也不甘落后。通过这种方式,所有学生都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实践证明,竞争机制融入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竞争机制可以有效改善课堂的气氛及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多学习,多思考,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丁永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J].宁夏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