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打扫卫生,我站在小凳子上擦玻璃,一不小心我的脚踏空了,从小凳子上摔了下来。“哈哈!哈哈!看老师多不老实!”“哈哈!哈哈!老师摔倒了!”“哈哈!哈哈!……”孩子们笑成一团。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本身在家里就有优越感,多半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关心和帮助,只知道让别人为自己付出,很少考虑到自己该如何关心他人。现在的家庭形成了倒金字塔结构:四个祖辈,两个父辈,一个宝贝。这样的家庭模式使宝宝从小就生活在被关爱的氛围中,很少有关爱他人的机会。社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很大。比如现在的媒体很多,孩子接收信息的渠道也相应增加,大学生把倒地的老太太送进医院导致被索赔上万元之类事件在电视上偶有曝光,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老师从小凳子上摔下来,孩子们却哈哈大笑。我想,我要以此为契机,抓住这次偶发事件对孩子们进行教育。
大家知道,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是游戏,首先我决定用不组织游戏活动来惩罚他们。当时,离户外游戏还有不到5分钟的时间(我原本答应孩子们等到手工课结束后,带他们到户外玩游戏,他们非常喜欢和我一起玩),我假装屁股很痛的样子跪在地上,迟迟不肯起来。眼看到了游戏的时间,可我还没站起来的意思,孩子们安静下来,一个个看着我。我心想,我的教育马上就要奏效了。这时,果果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伸出小手,问:“侯老师,还疼吗?”我点了点头。“那我帮你揉揉吧!”我趴在地上让果果用小手在我屁股上揉呀揉。我不停地对果果说:“谢谢果果!谢谢果果!”半分钟左右,有许多孩子也站起来。我暗喜,知道他们也想帮我揉,这时我站起来。孩子们纷纷问:“老师,你的屁股不疼了吗?”“还有一点儿疼,不过果果给我揉了揉,我感觉好多了。”“那还能做游戏吗?”“能!大家都这么心疼老师,老师再疼也要带大家做游戏。”孩子们都笑了。“老师,你以后再摔倒了,我帮你揉!”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关心的话。
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而只能通过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动手操作、实际接触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等,去体验、观察、发现、思考、积累和整理自己的经验。
接下来的半个学期,我调整教育目标,从爱的教育入手,利用孩子们喜欢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从游戏入手。“老狼老狼几点了”是我班孩子比较喜欢的游戏。我改变了以前的游戏规则,把“被老狼捉到的小羊要退出游戏”改为“只要有三个同伴帮你就能重新参加游戏”,通过设置遇到困难或危险有同伴帮助这样的愉快情境,孩子玩得更高兴了。在活动分享环节我问大家:“今天的游戏玩得开心吗?为什么更开心?”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大家知道了被人帮助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同时,孩子们也体验到了帮助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迷路的小花鸭”“布娃娃摔倒了”是大家喜欢的儿歌表演,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司马光砸缸”等经典故事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的优秀作品。在教育活动中,我深入挖掘这些歌曲和故事的思想内涵。同时,我还充分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培养孩子的爱心。比如给小树浇水,把在操场玩耍的小弟弟、小妹妹送回教室,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班级工作。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置了“爱心花园”,孩子每做一次好事,“花园”里就会多一朵花。孩子们看到“花园”里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高兴极了,还时常关注着自己今天是否又有一朵花开放。
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保证。首先我组织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将会受益终生。会上,家长和我一起做了一个体验活动“请你照我这样做”。当我说到“拍拍小手摸摸耳朵”时,我摸了摸自己的脚,绝大多数家长想也没想就跟着我摸起了自己的脚。我笑了,家长们也笑了。我问:“你们的耳朵为什么长在了脚的上面?”“跟你学的呗!”“这个游戏你们想到了什么?”家长们明白了,家长的行为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决定性作用。
这一段时间,我班再没有出现过“一个幼儿倒了,其他幼儿趴在他身上”的现象,主动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多了。小朋友总是在班里过生日,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真诚地为别人送上祝福也成了孩子们的习惯。班里关心他人的人多了。泽宇小朋友病了一周没来园,孩子们建议去医院看他,我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一次,我因为女人特有的原因而肚子疼,孩子们发现了,关切地问这问那。第二天来园,大部分孩子带来了贴花等小礼品,竟有十多位家长也向我表示问候。感动的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睛,我真幸福!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要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不但学会照顾自己, 还要学会照顾别人;做事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还要多为别人考虑。为孩子创设一个人人能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关爱的良好环境,是爱的教育的重要一环。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本身在家里就有优越感,多半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关心和帮助,只知道让别人为自己付出,很少考虑到自己该如何关心他人。现在的家庭形成了倒金字塔结构:四个祖辈,两个父辈,一个宝贝。这样的家庭模式使宝宝从小就生活在被关爱的氛围中,很少有关爱他人的机会。社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很大。比如现在的媒体很多,孩子接收信息的渠道也相应增加,大学生把倒地的老太太送进医院导致被索赔上万元之类事件在电视上偶有曝光,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老师从小凳子上摔下来,孩子们却哈哈大笑。我想,我要以此为契机,抓住这次偶发事件对孩子们进行教育。
大家知道,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是游戏,首先我决定用不组织游戏活动来惩罚他们。当时,离户外游戏还有不到5分钟的时间(我原本答应孩子们等到手工课结束后,带他们到户外玩游戏,他们非常喜欢和我一起玩),我假装屁股很痛的样子跪在地上,迟迟不肯起来。眼看到了游戏的时间,可我还没站起来的意思,孩子们安静下来,一个个看着我。我心想,我的教育马上就要奏效了。这时,果果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伸出小手,问:“侯老师,还疼吗?”我点了点头。“那我帮你揉揉吧!”我趴在地上让果果用小手在我屁股上揉呀揉。我不停地对果果说:“谢谢果果!谢谢果果!”半分钟左右,有许多孩子也站起来。我暗喜,知道他们也想帮我揉,这时我站起来。孩子们纷纷问:“老师,你的屁股不疼了吗?”“还有一点儿疼,不过果果给我揉了揉,我感觉好多了。”“那还能做游戏吗?”“能!大家都这么心疼老师,老师再疼也要带大家做游戏。”孩子们都笑了。“老师,你以后再摔倒了,我帮你揉!”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关心的话。
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而只能通过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动手操作、实际接触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等,去体验、观察、发现、思考、积累和整理自己的经验。
接下来的半个学期,我调整教育目标,从爱的教育入手,利用孩子们喜欢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从游戏入手。“老狼老狼几点了”是我班孩子比较喜欢的游戏。我改变了以前的游戏规则,把“被老狼捉到的小羊要退出游戏”改为“只要有三个同伴帮你就能重新参加游戏”,通过设置遇到困难或危险有同伴帮助这样的愉快情境,孩子玩得更高兴了。在活动分享环节我问大家:“今天的游戏玩得开心吗?为什么更开心?”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大家知道了被人帮助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同时,孩子们也体验到了帮助别人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迷路的小花鸭”“布娃娃摔倒了”是大家喜欢的儿歌表演,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司马光砸缸”等经典故事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的优秀作品。在教育活动中,我深入挖掘这些歌曲和故事的思想内涵。同时,我还充分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培养孩子的爱心。比如给小树浇水,把在操场玩耍的小弟弟、小妹妹送回教室,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班级工作。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置了“爱心花园”,孩子每做一次好事,“花园”里就会多一朵花。孩子们看到“花园”里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高兴极了,还时常关注着自己今天是否又有一朵花开放。
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保证。首先我组织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将会受益终生。会上,家长和我一起做了一个体验活动“请你照我这样做”。当我说到“拍拍小手摸摸耳朵”时,我摸了摸自己的脚,绝大多数家长想也没想就跟着我摸起了自己的脚。我笑了,家长们也笑了。我问:“你们的耳朵为什么长在了脚的上面?”“跟你学的呗!”“这个游戏你们想到了什么?”家长们明白了,家长的行为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决定性作用。
这一段时间,我班再没有出现过“一个幼儿倒了,其他幼儿趴在他身上”的现象,主动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多了。小朋友总是在班里过生日,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真诚地为别人送上祝福也成了孩子们的习惯。班里关心他人的人多了。泽宇小朋友病了一周没来园,孩子们建议去医院看他,我满足了孩子们的要求。一次,我因为女人特有的原因而肚子疼,孩子们发现了,关切地问这问那。第二天来园,大部分孩子带来了贴花等小礼品,竟有十多位家长也向我表示问候。感动的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睛,我真幸福!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要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不但学会照顾自己, 还要学会照顾别人;做事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还要多为别人考虑。为孩子创设一个人人能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关爱的良好环境,是爱的教育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