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让生命之花精彩绽放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做不到的,时间能做到


  文/曹专 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项目组核心成员
  《百喻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国王生了一个女儿后,命令医师给一种药,能使女儿吃了立即长大。医师很聪明,对国王说:“这种药眼下没有,必须去寻找。在我找药期间,您不能见公主,等公主服药后,才能见。”十二年后,他采药回来。把药给公主吃了后,带她去见国王。国王见了很高兴地说:“真是神医,我女儿吃了药立即长大了。”
  我们可能都会嘲笑国王的无知,不懂得是时间让女儿长大了,反认为是药物的作用。可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其实也像这个国王,他们也期待有教育的特效药能让孩子立即发生改变。须知,世上没有药物能让人的身体立即长大,也没有药物能让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立即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思维策略、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个性特质都需要长时间的培育。
  铁要成钢是需要时间的。在我看来,人发展的四个关键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和时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保证,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一种人,或者是政治家、军人、律师,抑或是乞丐、盗贼。”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我们都有过充足的重视,但是时间对人的作用,我们却总是容易忽略,总是“木已成舟,生米已成熟饭”才追悔莫及。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特别希望自己身边的某个人变好却总是事与愿违的体会,很多人都有过想帮助某个人改变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课程专家泰勒曾说过:“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通过教育经验能够使儿童的人格结构发生巨大的改变,16岁时,人格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对基本人格结构进行再教育就变成非常困难的任务,而且通过正规的学校计划已不可能完成。”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是什么,是时间铸成的铜墙铁壁。
  每个人都是时间的产物。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小学入学时不如别人,有很多坏习惯,那是因为他比别人落后了六年;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初中入学时不如别人,有很多坏习惯,那是因为他比别人落后了十二年。六年的成长债,一两次的着急上火,三天两头的家校沟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十二年的成长债,琳琅满目的培训班,一对一的名师辅导,也是杯水车薪。
  一个病重的躯体,需要时间来恢复;一颗受伤的心灵,需要时间来疗理。同样,一个发展不太好的孩子,需要时间给他创造希望与奇迹。
  教育做不到的,时间能做到。

生命教育强调什么


  文/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会长
  在我看来,生命教育是良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代名词。它标示着教育的方向,规定着教育的品质,照射着教育的内容与主题。
  我之所以特别推崇生命教育,是因为真切地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的美好生活添彩,才是教育正当的价值追求。人类社會一切个人或组织所有正直而光明的努力和作为都是为了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多的人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生命教育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并能收到实效,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生命教育强调将“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作为所有学校办学的宗旨和目标,作为高高飘扬在学校的一面旗帜,作为办学的灵魂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词。
  生命教育强调重视人的精神生命,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引导师生过一种充满诗意与崇高的精神生活,使人们从平庸、琐碎、昏暗的日常生活中超越出来,努力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深刻。
  生命教育强调调动学生全部的生命潜能,引导学生为幸福人生而学习。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远远不只是人的智力劳动过程,也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一部分。缺乏内在动力和情感支持的脑力劳动极易导致人的疲劳。唤醒、激发、提升学生对于成长的渴望,享受智力劳动的快乐,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生命教育强调将学生成长中的欣喜、快慰、挫折、烦恼和困顿等生命经历和生命感受,作为教育的契机和资源,引导学生正视自我,通过反求诸己、反身而诚来获得人生的真理与智慧。
  生命教育强调将学生作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系统化、课程化,注重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
  生命教育强调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学生对教师的付出充满敬意和感恩,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生命情怀。
  生命教育强调教师不仅从学科的逻辑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也能够从生命教育的视角解读和发掘教学内容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创造幸福人生的价值。
  生命教育强调创造安全、尊重、激励与理智挑战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使课堂成为温暖的、开放的、分享的精神场域。
  生命教育强调各级各类学校都自觉地承担起父范教育和母范教育的职责,让学生有准备去成为称职的父亲和母亲。因为这既关系到家庭幸福,也关系到我们的民族素质,关系到我们能拥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生命教育强调为教师的美好生活添彩,关注教师校园生活质量,关注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关注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使教师真正成为既受人尊敬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育领导者如果不关注教师的生存境况和生命境界,不关注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一味地关注学校的办学特色,关注学校的品牌营造,无异于舍本逐末。
  生命教育强调知行合一。自古以来,“知行合一”就是人们自觉追求的崇高人生境界。“行”不仅是“知”的一个目的,“行”也能检验、强化、提升、拓展和丰富“知”,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生命教育所强调身体力行的教育主张是高度一致的。   生命教育强调教育者要有一种新的人格,一种真诚的、亲切的、体恤的、欣赏的、喜乐的、温暖的个性品质。不仅要认识和理解人的生命特征,也需要将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敬畏生命、成全生命体现在我们所有哪怕是细微的行为之中。
  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需要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使它从一个教育观念变成教育信念。所谓“信念”就是我们确信无疑、坚信不疑的观念。要使一个观念变成信念需要我们彻底地思考、充分地分享和不断地强化。我们力图通过种种努力,让生命教育在更多的教育者心中深深地扎根,并成为更多的教育者生命成长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文/朱永新 苏州大学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新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拓展生命的长宽高。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的人。
  纵观生命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肉身的诞生,是生命的自然事实;交往关系的存在,则是生命的社会事实;自我意识的觉醒,是生命的精神事实。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理解生命的三个基本向度。所以,新教育把生命理解为具有三重意义的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
  自然生命是指个体的物质存在,如身体、组织、器官等身心系统。社会生命是指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精神生命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人的三重生命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
  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离开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就不可能存在。自然生命的长度,有效地保障并促进着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继续发展。
  社会生命也制约着自然生命的丰富和精神生命的提升。每一个自然生命都会被时空所局限,此时社会生命的宽度,影响着人们对自然生命的认知和把握,并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精神生命的境界。
  精神生命则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局限,绽放人这一特殊生命体的存在价值。精神生命的高度,是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最终升华与定格。
  在这三重属性之中,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是人的本质属性,离开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人的自然生命就退化为简单的动物属性,不可称其为人。所以,只有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的人。这样的生命体,才是我们认为的完整的人。
  新教育认为,人的成长,或者说教育的意义,就像筑造一座金字塔,以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为底座,底座越牢固越庞大,精神生命之高则越可能坚不可摧,直至高耸云霄。
  也就是說,生命最终是否幸福完整,是由生命的三重属性共同决定。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精神生命之高则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长宽高三者的立体构筑,构成了生命这一“容器”的容量。一个平常的肉身究竟能够走多远?一个普通的灵魂究竟能够创造怎样的传奇?要以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三个维度观照,进行追寻。
  从一个理想的生命状态来说,全面地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是最完美的生命结构,但由于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生命的长度有时是不可控制的。有些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由于其生命拥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他们的生命容量依然很庞大,生命的品质依然很高洁,足以形成一座伟大的丰碑。
  我们以此反观今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就不难发现:如今越来越早就开始的严密应试训练,不仅轻视生命的长度,同时也极大缩减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宽度,弱化了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高度。所以,新教育提出的“新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把生命作为教育的原点,主张通过教育,让每一个生命积极拓展自身的长宽高,也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
其他文献
读罢钱理群教授《“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崔可忻纪念集〉代序》(以下简称《“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笔者承认,自己已经很久未曾感受这份震撼抑或领受这种启迪了。钱理群教授、崔可忻大夫伉俪情深,他们不但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到达令人仰止的高度,更在人生的暮年演绎出对生命的善待和对生死的透悟。  “死生,亦大矣。”在积习中或者说在我们传统的观念当中,向来是讳言死亡的。“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第十一》)
期刊
照例,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每位新进教师组织一次教学观摩课。观摩的目的,其一是想借初任教师的新教学思维,启迪我们更为进步的教育理念;其二是观察其教学能力,是否有需改进和修正的地方,好帮助新进教师成长。  前几天,我们这群老师有幸观摩了一场精彩的生命教育课。给我们演示教学的是陈老师,一位刚考上教师甄试来校服务的年轻老师。  一开始,陈老师讲述了一则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他以前在补习班一起补习的同学。他
期刊
今年正值中國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弘扬革命精神,缅怀英雄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陆续以个人、小队、中队等形式前往红色展馆、革命基地开启“红色寻访”之旅。  红色寻访活动的开展,展现了凤凰学子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幸福蓬勃成长的精神面貌,也加深了少先队员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体悟,激发了队员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期刊
身为教师,我热爱着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我付出热情,用心地做好每一项教育工作。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真诚,讲团结,讲合作,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我一直都有一个梦想,而且正努力用心编织着,我期待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在一个积极良好的集体中追求真知,发挥特长,追求进步,奉献爱心,体验成功的喜悦,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学生之间平等和谐地相处,能互帮互助,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为了圆梦,我
期刊
当学生说出一句怪话,或做出某个反常的举动时,很可能有深層的心理原因。探究、了解和分析学生内心世界,是班主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知生,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生。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只有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用心体察,才能读出源于学生灵魂深处的真正渴求,才能找到弥补其短板的可行之法。教从知悉学情始  “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你还不明白吗?”
期刊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老师的责任,对每个孩子都抱有希望,是老師的深情。但是,倘若家长和社会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甚至期望每个被送进学校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教育下成才。那么,我只能说,你们太高估老师了,也太低估家庭教育的影响和有些孩子的顽固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整个社会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共识:学生有问题,那一定是老师的问题。在这种舆论下,老师有嘴难说,有理难辩,有冤难喊。甚至有一句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经典篇目,它给小学生提供了写作范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材这本范本,挖掘写作素材,通过设计仿写、补写、扩写、续写等写作训练,提高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写
期刊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一种教学过程,一个学生学习数学是否成功,取决于他是否形成了数学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一个没有很好掌握语言这一思维工具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小学
期刊
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往往都是来源于生活经验。在数学课堂中,情景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的发生。在教学改革的路上,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恰当的教学环节,在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实际获得。在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去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起始页,都会展现出这项知
期刊
作文是以思维为核心,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也可以说,作文是思维的体现结果,思维是作文的一种先前准备。因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高思维水平,是发展学生智力、开拓思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问题缘起  《2018年北京卷考试说明》明确提出“提倡写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2015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假如与我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2016年的“神奇的书签”,2017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