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课难上,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上不好就会枯燥乏味,催人欲睡。因此,语文课如何“搞活”应该视为每名语文教师教学历程的研究重点。就课堂气氛而言,有一个活跃的,积极的,充满灵性的师生对话空间无疑是很必要的。
一、巧设导语,创设浓厚的氛围
我在《我与地坛》(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七课)中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和歌曲导入法。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且节选的两部分之间又相互独立,所以这篇课文我就分两课时完成,每课时各设计一个导语。第一部分写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我就用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导入。《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我采用了歌曲导入法。先让一位字体写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抄写了满文军的歌词《懂你》,然后让学生体会这首歌词的哪些语句最令他们感动,说说他们的感受。诸如"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一年一年风霜遮住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体会。""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都纳入了学生的视线,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播放这支歌,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于是课堂上弥漫着儿子对母亲理解挚爱的歌颂和母亲不能分享儿子成功的伤感。
实践证明,这些创设情景简洁自然的导语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引入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多方“搞笑”激发兴趣
我觉得,“让笑声课走进课堂”的过程是全体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强调一个“启”字,即通过适时适度合情合理的点拨,使学生有了想笑的意识、冲动,乃至条件反射。对学生而言,要强调一个“悟”字,如果领会不了教师幽默风趣语言中的丰富内涵,那么,再好的点拨也无异于隔靴搔痒对牛弹琴了。可见,关键还是在于“启”的方式:既要独具匠心,体现师者广博胸襟,学者风范,又要水到渠成,干净利落,力避拖泥带水,矫揉造作。这样才能催化学生的“悟”。在“启”字上,还要注意避免庸俗化、市侩化,应保证语文课有较高的人文品位。
事例(一):课堂偶发事件举偶。也许每名一线教师都不乏这样的经历:当你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咣啷”一声,一名学生连桌带人翻倒在地;当你演得忘乎所以时,突然一名学生莫名其妙的“啊——”了一声;或者当你正说得口沫横飞时,双目余光所及之地,竟有一名“逆子”神游梦乡!┉┉对于这些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师切忌狂轰滥炸式的批评,排山倒海式的教育。正确不费力,育人又搞笑的办法是“零处理”,装装糊涂。比如,你可以轻声细语地对熟睡之人说:“某某,小心着凉,老师给你拿床被來如何?”睡觉者一定会面红耳热霍然惊醒,一定会在全班学生的会心一笑中重整精神。既不影响师生情绪,又保证了听课效率,及时的拉回了迷途野马,何乐而不为?
事例(二);精心营造几次难忘。
“笑”能提神,“笑”可解乏,“笑一笑,十年少”。诚然,笑的确使人受益。高一新生正值十五六岁花季妙龄,刚刚摆脱无忧无虑的“普九”教育,忽然面对高中繁重的课业负担,超负荷的知识含量,在思想认识上,心理承受能力上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红灯区。于是,他们一个个过早的“成熟”了,不再年轻浪漫朝气蓬勃了,不再欢声笑语童心满怀了。这个时候,需要语文教师用“笑”来慰安他们渐趋麻木的心灵,用“笑”来抚慰他们开始木讷的面孔。
事例(三):驾驭语言,艺术教学.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勾践灭吴》这一课,文章很长,也比较枯燥。其中有这样一段:
“将娩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讲到这时,还有两分钟下课。我突然问道:“为什么生男与生女的奖励不一样?”生答“重男轻女”。我接着问:“奖励的区别在哪?”生答“一狗一猪”,问“为什么如此不同?”生答“狗比猪好”“狗肉比猪肉好吃”“吃狗肉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见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我振臂高呼:“同学们,努力学习吧,为了考上名牌大学,为了每天都有狗肉吃而努力奋斗!”笑声中,一堂课又落下了帷幕。
三、寻幽探微,拨动敏锐的触角
课文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教师若不注意探究发掘,也很可能被学生忽视,一旦这些地方被挖掘出来,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只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余秋雨《道士塔》)。针对上面这段文字,我提了一个问题:四个"惨白"的意思是否相同,这深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结果学生从中悟出了作者深沉的痛苦悲哀和有恨不知向谁发泄的愤懑以及在那个情境中不知该怎样保护珍贵遗产的无耐等复杂的感情。
四、善于设疑,激发思考的激情
问题设计巧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我在教郑愁予的《错误》(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要概括。②这首小诗隐含着一个怎样的故事?③这首诗出场的有两个人物——"我"、"你",这两个人背后还有另外两个人,你能说出他们是谁吗?④"你"的丈夫抑或是情人为何让"你"独守空房,备受寂寞之苦?⑤"你"的丈夫或情人不归的原因除了大家所说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的负心薄幸,"悔叫夫婿觅封侯"的前程设计,"可怜五定河边骨,犹是春闻梦里人"的残酷战争外,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实男人都有一颗云游四海,闯荡江湖的不羁之魂。试想在灵魂深处,恐怕没有一个男人甘愿足不出户,老死户牖,骨子里都希望自己如一只雄鹰搏击天宇。只有当他们倦了,折翅了,才想到归巢,不然,从古到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思妇闺妇那么多的羁旅之思呢?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从"望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苹洲"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到"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再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部爱情史简直就是一部柔肠百断悲伤史。)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巧妙设计,又要见机行事因势利导;既要有预定目标,又要注重课堂上临时生成的目标。只有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课堂这个"过程与方法"的集合中,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大舞台,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