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湖北装备制造业规模经济的现状及其对湖北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湖北装备制造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偏低,规模经济不显著,从而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后提出通过构建内、外部规模经济优势,发展湖北装备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提高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湖北装备制造业 规模经济
1. 湖北装备制造业规模经济的现状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大致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8个大类中的46个中类所包含的178个小类的投资类机电产品。湖北省对除武器弹药制造业之外的其它七类产业都有所涉及。
湖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其装备制造业的企业规模有着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发展加快。“十五”以来,湖北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股份改造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大多数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新的法人治理结构陆续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开始形成,并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通过“三改一加强”和结构调整,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专业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小巨人企业。
① 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加。截至2003年底,湖北省装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单位数为1602家,其中大中型企业为217家,占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总数的13.55%,较之2000年约增长了4个百分点。
② 大中型企业规模增加。2003年,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平均每个企业工业增加值2267万元,高于全省工业企业22.6%,比2000年扩大了53.2%,升幅快于全省工业18.1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271.28亿元和1003.7亿元,分别占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63.5%和销售收入的73.88%;实现利润41.09亿元、利税80.46亿元,分别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79.88%和77.87%。
③ 企业生产集中度提高。2003年,湖北省装备制造业人均拥有固定资产12.76万元,比2000年提高24.5%。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8.33万元,提高34.9%;普通设备制造业为8.96万元,提高24.5%;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66万元,提高24.4%。
④ 骨干企业集团形成。目前,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已拥有东风汽车公司、武昌造船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高地位的骨干企业集团。另外,还培育了一批专业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小巨人企业,例如围绕整船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武昌造船厂、宜昌船厂、葛洲坝船厂、清江船业、鄂州船厂、武汉重型铸锻厂等企业已成为内河船舶制造的骨干企业,在中小型特种船舶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尽管湖北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湖北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 企业整体规模偏小。2003年,湖北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平均产值分别比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低5.3%至10.6%,平均每个企业资产分别低8.5%至13.1%。以汽车产业为例,2003年湖北省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有14家,总产量为34.45万辆,尚不及发达国家一个企业的产量,离汽车生产的最小合理化规模15万辆的要求,差距悬殊。
② 市场集中度偏低。众多生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使企业规模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产业集中度提高。然而,湖北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却偏低,这也与湖北装备制造业规模经济水平偏低相适应。汽车工业是最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也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2003年,湖北省汽车产量总计38.86万辆,汽车产量前三名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市场绝对集中度CR3为45.67% ,中国2003年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生产集中度为50.4%,美、日、韩的CR3已分别达到98.9%、63.1%、97.1%。
③ 专业化协作水平偏低。湖北省强势企业的作用不突出,主导产品的带动力不强,多数分行业从产品开发到批量生产、到产品成套的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精密模具、仪器仪表、基础通用件行业全面衰退,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例如日本一个汽车企业的零部件协作工厂有上万家,而湖北省的二汽尚不足200家。
2. 规模经济与湖北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关系分析
为了判定规模经济对湖北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这里用工业企业平均规模表示各产业规模的发展程度,企业平均规模越大,说明规模经济越显著,反之亦然。其计算公式是: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工业总产值/企业单位数(单位:亿元/个)。
湖北装备制造业主要产业与全国及强竞争力区域同类产业企业平均规模比较(2003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湖北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不显著。从总体上看,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3个产业的企业平均规模高于全国水平外,其他4个产业均低于全国水平。就各个产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会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产业发展的规模水平与全国比较显著,但与强竞争力区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湖北省颇具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平均规模为1.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吉林和上海的企业平均规模却分别达到了4.97和3.04,远高于湖北。普通机械制造业是湖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企业平均规模为0.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上海和山东却分别为0.62和0.66;金属制品业是湖北的较弱竞争力产业,企业平均规模为0.41,高于全国水平,但属于强竞争力省区的江苏和山东的企业平均规模却达到了0.51。
② 就全国产业发展的强竞争力区域来说,其规模经济不显著,但湖北与之相比明显偏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湖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全国范围内4个强竞争力省区中分别有两个高于和低于全国水平,但湖北的企业平均规模仅为0.67,低于上海、江苏和山东,仅比浙江略高。
③ 产业竞争力强的省区规模经济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而湖北则低于全国水平。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是湖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企业平均规模只有1.27,而在竞争力强的省区中规模经济显著。
④ 产业竞争力强的省区规模经济比较显著,而湖北则低于全国水平。北京、浙江、山东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它们的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为0.62、0.42、1.45,除浙江企业平均规模偏低外,其余两个都较高,而湖北的企业平均规模值仅为0.31;仪器仪表制造业竞争力强的省区中,除福建省的企业平均规模为0.57,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他几个省区均有显著的规模优势,而湖北的企业平均规模仅为0.26,明显逊色于它们。
3. 发展湖北装备制造业规模经济的对策
3.1 构建内在规模经济优势
由于企业规模小而导致的规模经济不显著是湖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可以提高技术、生产设备、管理组织、市场渠道、信息和原料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今后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在构建企业规模经济方面应做出以下努力:第一,改革政府产业组织管理模式,消除影响产业集中和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通过企业的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形式,促使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进产业优势扩张;第二,围绕优势企业或有竞争力的产品,开拓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方式,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占领更为广阔的市场;第三,强化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大企业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把与自己相关的众多小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建立“协作群生产”;第四,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凭借技术创新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核心产品,从而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企业凭借技术纽带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可以迅速地实现规模扩张。
3.2 构建外部规模经济优势
企业外部规模经济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也是十分有效的。和外部规模经济有关的一个显著的经济现象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产业在同一区域的集中,便利了人员的流动和交往,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通过技术人员的流动,社区活动中的人际交往等方式,厂商所拥有的技术会很容易地外溢,使其他厂商免费或廉价地获得信息和技术;产业集聚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带动了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配套服务等的相应发展,由此企业可以获得市场规模效益;产业集聚内的企业可以就近寻找交易对象,就近取得原材料、中间产品供应,减少了寻找费用、运输费用等交易成本。总的看来,产业聚集所导致的规模经济是一种市场行为,对于这种经济行为,政府应当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进行引导和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自由竞争秩序,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区域产业规模的发展。第二,注意保持区域产业聚集的适度规模。聚集规模的大小应该和湖北省资源条件的承载力相适应。第三,支持和鼓励大、中、小企业同时发展,以确立产业规模经济的整体优势。第四,搞好公共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为区域内各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网。
主要参考文献:
【1】 《湖北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版
【2】 《湖北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版
【3】 《2004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4版
【4】 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版
【5】 陶良虎、宗艳:装备制造业:湖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突破口,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3,18—22
【6】 戴双兴: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经济纵横,2004,1,12—15
关键词:湖北装备制造业 规模经济
1. 湖北装备制造业规模经济的现状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大致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8个大类中的46个中类所包含的178个小类的投资类机电产品。湖北省对除武器弹药制造业之外的其它七类产业都有所涉及。
湖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其装备制造业的企业规模有着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发展加快。“十五”以来,湖北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股份改造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大多数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新的法人治理结构陆续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开始形成,并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通过“三改一加强”和结构调整,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专业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小巨人企业。
① 大中型企业数量增加。截至2003年底,湖北省装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单位数为1602家,其中大中型企业为217家,占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总数的13.55%,较之2000年约增长了4个百分点。
② 大中型企业规模增加。2003年,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平均每个企业工业增加值2267万元,高于全省工业企业22.6%,比2000年扩大了53.2%,升幅快于全省工业18.1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271.28亿元和1003.7亿元,分别占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63.5%和销售收入的73.88%;实现利润41.09亿元、利税80.46亿元,分别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79.88%和77.87%。
③ 企业生产集中度提高。2003年,湖北省装备制造业人均拥有固定资产12.76万元,比2000年提高24.5%。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8.33万元,提高34.9%;普通设备制造业为8.96万元,提高24.5%;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66万元,提高24.4%。
④ 骨干企业集团形成。目前,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已拥有东风汽车公司、武昌造船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高地位的骨干企业集团。另外,还培育了一批专业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小巨人企业,例如围绕整船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武昌造船厂、宜昌船厂、葛洲坝船厂、清江船业、鄂州船厂、武汉重型铸锻厂等企业已成为内河船舶制造的骨干企业,在中小型特种船舶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尽管湖北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湖北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 企业整体规模偏小。2003年,湖北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平均产值分别比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低5.3%至10.6%,平均每个企业资产分别低8.5%至13.1%。以汽车产业为例,2003年湖北省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有14家,总产量为34.45万辆,尚不及发达国家一个企业的产量,离汽车生产的最小合理化规模15万辆的要求,差距悬殊。
② 市场集中度偏低。众多生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使企业规模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产业集中度提高。然而,湖北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却偏低,这也与湖北装备制造业规模经济水平偏低相适应。汽车工业是最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也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2003年,湖北省汽车产量总计38.86万辆,汽车产量前三名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市场绝对集中度CR3为45.67% ,中国2003年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生产集中度为50.4%,美、日、韩的CR3已分别达到98.9%、63.1%、97.1%。
③ 专业化协作水平偏低。湖北省强势企业的作用不突出,主导产品的带动力不强,多数分行业从产品开发到批量生产、到产品成套的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精密模具、仪器仪表、基础通用件行业全面衰退,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例如日本一个汽车企业的零部件协作工厂有上万家,而湖北省的二汽尚不足200家。
2. 规模经济与湖北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关系分析
为了判定规模经济对湖北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这里用工业企业平均规模表示各产业规模的发展程度,企业平均规模越大,说明规模经济越显著,反之亦然。其计算公式是: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工业总产值/企业单位数(单位:亿元/个)。
湖北装备制造业主要产业与全国及强竞争力区域同类产业企业平均规模比较(2003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湖北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不显著。从总体上看,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3个产业的企业平均规模高于全国水平外,其他4个产业均低于全国水平。就各个产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会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产业发展的规模水平与全国比较显著,但与强竞争力区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湖北省颇具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平均规模为1.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吉林和上海的企业平均规模却分别达到了4.97和3.04,远高于湖北。普通机械制造业是湖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企业平均规模为0.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上海和山东却分别为0.62和0.66;金属制品业是湖北的较弱竞争力产业,企业平均规模为0.41,高于全国水平,但属于强竞争力省区的江苏和山东的企业平均规模却达到了0.51。
② 就全国产业发展的强竞争力区域来说,其规模经济不显著,但湖北与之相比明显偏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湖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全国范围内4个强竞争力省区中分别有两个高于和低于全国水平,但湖北的企业平均规模仅为0.67,低于上海、江苏和山东,仅比浙江略高。
③ 产业竞争力强的省区规模经济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而湖北则低于全国水平。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是湖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企业平均规模只有1.27,而在竞争力强的省区中规模经济显著。
④ 产业竞争力强的省区规模经济比较显著,而湖北则低于全国水平。北京、浙江、山东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它们的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为0.62、0.42、1.45,除浙江企业平均规模偏低外,其余两个都较高,而湖北的企业平均规模值仅为0.31;仪器仪表制造业竞争力强的省区中,除福建省的企业平均规模为0.57,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他几个省区均有显著的规模优势,而湖北的企业平均规模仅为0.26,明显逊色于它们。
3. 发展湖北装备制造业规模经济的对策
3.1 构建内在规模经济优势
由于企业规模小而导致的规模经济不显著是湖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可以提高技术、生产设备、管理组织、市场渠道、信息和原料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今后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在构建企业规模经济方面应做出以下努力:第一,改革政府产业组织管理模式,消除影响产业集中和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通过企业的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形式,促使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进产业优势扩张;第二,围绕优势企业或有竞争力的产品,开拓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方式,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占领更为广阔的市场;第三,强化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大企业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把与自己相关的众多小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建立“协作群生产”;第四,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凭借技术创新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核心产品,从而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企业凭借技术纽带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可以迅速地实现规模扩张。
3.2 构建外部规模经济优势
企业外部规模经济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也是十分有效的。和外部规模经济有关的一个显著的经济现象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产业在同一区域的集中,便利了人员的流动和交往,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通过技术人员的流动,社区活动中的人际交往等方式,厂商所拥有的技术会很容易地外溢,使其他厂商免费或廉价地获得信息和技术;产业集聚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带动了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配套服务等的相应发展,由此企业可以获得市场规模效益;产业集聚内的企业可以就近寻找交易对象,就近取得原材料、中间产品供应,减少了寻找费用、运输费用等交易成本。总的看来,产业聚集所导致的规模经济是一种市场行为,对于这种经济行为,政府应当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进行引导和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自由竞争秩序,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区域产业规模的发展。第二,注意保持区域产业聚集的适度规模。聚集规模的大小应该和湖北省资源条件的承载力相适应。第三,支持和鼓励大、中、小企业同时发展,以确立产业规模经济的整体优势。第四,搞好公共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为区域内各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网。
主要参考文献:
【1】 《湖北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版
【2】 《湖北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版
【3】 《2004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4版
【4】 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版
【5】 陶良虎、宗艳:装备制造业:湖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突破口,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3,18—22
【6】 戴双兴: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经济纵横,2004,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