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建筑施工企业基层从事质量与技术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对于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其中的难点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针对这些难点采取的一些对策,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这些难点以及采取的对策做一下总结,以利于在以后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借签和改进。
1 质量管理的第一个难点与相应对策。
1.1 质量管理的第一个难点
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个难点是施工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观念,也就是说参加施工的人员对质量不够重视,认为质量管理只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与自己无关。这里所说的施工人员包括企业的领导阶层到班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而这个问题的最关键之处是企业的决策层是否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是否有正确的质量观念。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质量,就等同于不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企业肯定要被市场淘汰。
1.2 针对这一难点采取的对策
根据企业现状,对职工分层次进行教育,使全体员工树立较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真正地印在脑子里,这样,企业的每一个人,做每一项工作,都从这里出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再加上正确的理论、方法和员工的努力,就一定能把质量工作做好,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是决策层,即企业的领导班子。他们所从事的质量管理活动和制定的质量方针,在总体上要有一个设想,即对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指明方向。
第二个层次是管理层。因为管理层具体实施质量管理工作,所以要经常性的组织学习,学习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理论,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建立本企业的质量体系工作中,建立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适应本企业特点的而且可操作性强的质量体系,并通过努力工作使之能够有效运行。
第三个层次是施工层,即班组。对这个层次的教育侧重于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学习,使其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要求施工。
2 质量管理的第二个难点与相应对策
2.1 质量管理的第二个难点
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二个难点是规章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也就是质量体系不能有效运行。表现之一就是管理是管理,操作是操作,两层分离,没有做到管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即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实施管理。以质量控制阶段中事中控制为例,从实际工程项目中收集原始数据,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看其是否有偏差,如果有,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偏差产生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用于工程实际中,再把应用结果反馈到管理部门,看对策是否有效,是否出现新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只有这样,才能改进实体质量,进而发现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改进质量体系。而且这种改进不是一次性的,应该是往复循环的持续改进。
2.2 针对这一难点采取的对策
一是根据标准要求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 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始终应“以人为本”,狠抓人的工作质量,避免人的失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增强人的质量观和责任感,使每个人牢牢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工程质量。
2.2.2 按照质量控制程序要求,严格控制投入品质量。对投入品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应按要求进行全面控制,从组织货源,优选供货厂家,直到使用认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要做到工艺先进,技术合理,环境协调,这才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2.3 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为此,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點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质量都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当上一道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这样,只要每一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要求,整个工程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2.2.4 严把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观。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是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在进行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时,一定要坚持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2.2.5 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即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的检查,这些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第二个措施是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对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做的好的以及起到促进作用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于做的不好的则要给予处罚。而且奖罚制度也要彻底落实。另外还要对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经常进行检查。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断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被研究出来应用于施工领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检测手段,进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使之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3 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难点与相应对策
3.1 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三个难点
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三个难点是如何正确处理投资、质量、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投资者都希望以最低的投资,最好的质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投资项目,以获得最好的效益。但是,投资、质量、进度又是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施工项目的质量受进度,投资的制约较大,如在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因此,在项目施工中,还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对立的统一。
3.2 针对这一难点采取的对策
3.2.1 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认真仔细地审查招标文件及合同条件,计算详细工程量,针对本项目做经济技术性分析,根据本企业的人员和设备及生产任务等实际情况,在保证工程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如果本企业承包这个工程项目,能否满足业主对质量的要求。如果能满足业主对质量、进度、投资的要求,则可以签订合同。如果不能满足,而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的要求又是科学合理的,则应该仔细考虑承包本工程项目所准备采取的措施。
3.2.2 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及本企业对该项能够投入的资源,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计划、投资控制(成本控制)计划,并制定保证这些计划能够实现的具体措施。
3.2.3 在施工阶段,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以求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进度。细化施工准备阶段编制的施工工艺,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使工程项目的每一工序甚至更小的事情都要按计划认真执行,根据工序是否关键来确定对其的投入,既如果这个工序是关键工序,就要对这个工序从投入品的质量到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进行控制,保证这道工序施工完成的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3.2.4 经常性地对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计划、成本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哪个计划的执行产生了偏离,就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继续实施。并把实施效果反馈回来,看采取的对策是否有效。如果是编制的计划存在问题,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保证最终各项目标的实现。
以上是我根据这几年施工中的经验总结的质量管理的难点与采取的对策。只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正确的方法,依据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实施科学的管理,就一定能向业主交付让他们满意的产品。
1 质量管理的第一个难点与相应对策。
1.1 质量管理的第一个难点
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个难点是施工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观念,也就是说参加施工的人员对质量不够重视,认为质量管理只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与自己无关。这里所说的施工人员包括企业的领导阶层到班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而这个问题的最关键之处是企业的决策层是否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是否有正确的质量观念。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质量,就等同于不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企业肯定要被市场淘汰。
1.2 针对这一难点采取的对策
根据企业现状,对职工分层次进行教育,使全体员工树立较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真正地印在脑子里,这样,企业的每一个人,做每一项工作,都从这里出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再加上正确的理论、方法和员工的努力,就一定能把质量工作做好,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是决策层,即企业的领导班子。他们所从事的质量管理活动和制定的质量方针,在总体上要有一个设想,即对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指明方向。
第二个层次是管理层。因为管理层具体实施质量管理工作,所以要经常性的组织学习,学习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理论,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建立本企业的质量体系工作中,建立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适应本企业特点的而且可操作性强的质量体系,并通过努力工作使之能够有效运行。
第三个层次是施工层,即班组。对这个层次的教育侧重于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学习,使其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要求施工。
2 质量管理的第二个难点与相应对策
2.1 质量管理的第二个难点
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二个难点是规章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也就是质量体系不能有效运行。表现之一就是管理是管理,操作是操作,两层分离,没有做到管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即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实施管理。以质量控制阶段中事中控制为例,从实际工程项目中收集原始数据,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看其是否有偏差,如果有,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偏差产生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用于工程实际中,再把应用结果反馈到管理部门,看对策是否有效,是否出现新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只有这样,才能改进实体质量,进而发现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改进质量体系。而且这种改进不是一次性的,应该是往复循环的持续改进。
2.2 针对这一难点采取的对策
一是根据标准要求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 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始终应“以人为本”,狠抓人的工作质量,避免人的失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增强人的质量观和责任感,使每个人牢牢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工程质量。
2.2.2 按照质量控制程序要求,严格控制投入品质量。对投入品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应按要求进行全面控制,从组织货源,优选供货厂家,直到使用认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要做到工艺先进,技术合理,环境协调,这才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2.3 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为此,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點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质量都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当上一道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这样,只要每一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要求,整个工程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2.2.4 严把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观。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是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在进行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时,一定要坚持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2.2.5 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即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的检查,这些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第二个措施是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对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做的好的以及起到促进作用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于做的不好的则要给予处罚。而且奖罚制度也要彻底落实。另外还要对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经常进行检查。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断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被研究出来应用于施工领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检测手段,进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使之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3 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难点与相应对策
3.1 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三个难点
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三个难点是如何正确处理投资、质量、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投资者都希望以最低的投资,最好的质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投资项目,以获得最好的效益。但是,投资、质量、进度又是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施工项目的质量受进度,投资的制约较大,如在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因此,在项目施工中,还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对立的统一。
3.2 针对这一难点采取的对策
3.2.1 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认真仔细地审查招标文件及合同条件,计算详细工程量,针对本项目做经济技术性分析,根据本企业的人员和设备及生产任务等实际情况,在保证工程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如果本企业承包这个工程项目,能否满足业主对质量的要求。如果能满足业主对质量、进度、投资的要求,则可以签订合同。如果不能满足,而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的要求又是科学合理的,则应该仔细考虑承包本工程项目所准备采取的措施。
3.2.2 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及本企业对该项能够投入的资源,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计划、投资控制(成本控制)计划,并制定保证这些计划能够实现的具体措施。
3.2.3 在施工阶段,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以求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进度。细化施工准备阶段编制的施工工艺,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使工程项目的每一工序甚至更小的事情都要按计划认真执行,根据工序是否关键来确定对其的投入,既如果这个工序是关键工序,就要对这个工序从投入品的质量到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进行控制,保证这道工序施工完成的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3.2.4 经常性地对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计划、成本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哪个计划的执行产生了偏离,就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继续实施。并把实施效果反馈回来,看采取的对策是否有效。如果是编制的计划存在问题,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保证最终各项目标的实现。
以上是我根据这几年施工中的经验总结的质量管理的难点与采取的对策。只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正确的方法,依据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实施科学的管理,就一定能向业主交付让他们满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