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6-7日,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在“人工智能 教育”的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召开的,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作为主题,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发来贺信。刘利民在贺信中说,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施智能教育就是为教育参与者创建一个教育的智能伙伴。智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各方教育参与者必须协同创新。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应用实验,要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方向,专家引领理论前沿,用户提出业务需求,企业助推技术落地,师生应用提高教育质量”的协同模式,深入变革教育模式,充分挖掘教育潜力,不断创造教育的新生态,让智能教育真正引領美好的未来。
“本次智能教育大会汇集了人工智能、教育和语言文字等领域的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和未来教育进行深入交流,特别是针对智能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和智能教育试验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将为中国教育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也为语言文字事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在致辞中说。
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建设主持主场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北京成像技术高精尖中心高级科学家李太豪,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孙茂松,先后以“智能时代的教育”“人工智能的国际化发展与中国教育的智能化必然”“智能时代的大规模在线教育”为题发表演讲,并与现场领导、嘉宾进行了互动。
李德毅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对世界经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要实现到2030年中国成为世界人工智能高地的战略目标,教育先行迫在眉睫。教育本质是对人脑的塑造,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如果能够逐步普及智能教育,就能‘百县示范,千县试点,万校使用,亿人受益’。”
李太豪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竞争的焦点。美国、英国、德国等世界各国纷纷发布专门报告,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发展战略,力争在人工智能领域抢占世界领先地位。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结合,肯定是要解决教育的问题。智能教育首先能够使教育规律被深度地认知,其次能够使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得到实现,第三能够使个性化的教育从理念走向现实。
孙茂松就智能时代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人工智能技术能不能帮助大规模在线教育:二是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什么帮助。孙茂松指出,互联网上已经提供了相当好的实现大规模教育的教学资源和非常成功的例子。人工智能技术对大规模在线教育意义重大。孙茂松建议,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教育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让每个人从出生以来,终生都有唯一的账号,并将一生里自己和一起发生学习行为的同学数据都保留。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各种课程的智能辅助教学算法,跨语言教育的技术支撑环境,都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数据的。
周建设在主题报告的总结中指出,教育事业迎来智能化变革,未来智能教育产品将会比教师更有效地解读学生,从情感、智力、能力各方面,提供精准教育服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将智能教育产品投入应用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期盼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智能教育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主持第1个专场报告会。围绕“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方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权等6位嘉宾做了主题发言,并与现场领导、嘉宾进行交流。光明日报教育版主编杜冰主持第2个专场报告会,围绕“中国教育现状及其对人工智能的期待”,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等5位嘉宾做了主题发言,并与现场领导、嘉宾进行交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新主持第3个专场报告会,围绕“智能教育生态建设”进行研讨。云南师范大学原校长、泰国坎查纳布里皇家大学名誉校长骆小所主持第4个专场报告会,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进行研讨。
会上,李德毅与到会主要领导、顶级专家共同挥洒金沙,举行隆重仪式,启动了“中国智能教育新时代”,并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大会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支持,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都师范大学、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语言智能专业委员会承办。参会单位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近30 所高校负责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河北、湖南、广西、云南、新疆等25个省区市的地方政府负责人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发来贺信。刘利民在贺信中说,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施智能教育就是为教育参与者创建一个教育的智能伙伴。智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各方教育参与者必须协同创新。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应用实验,要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方向,专家引领理论前沿,用户提出业务需求,企业助推技术落地,师生应用提高教育质量”的协同模式,深入变革教育模式,充分挖掘教育潜力,不断创造教育的新生态,让智能教育真正引領美好的未来。
“本次智能教育大会汇集了人工智能、教育和语言文字等领域的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和未来教育进行深入交流,特别是针对智能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和智能教育试验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将为中国教育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也为语言文字事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在致辞中说。
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建设主持主场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北京成像技术高精尖中心高级科学家李太豪,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孙茂松,先后以“智能时代的教育”“人工智能的国际化发展与中国教育的智能化必然”“智能时代的大规模在线教育”为题发表演讲,并与现场领导、嘉宾进行了互动。
李德毅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对世界经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要实现到2030年中国成为世界人工智能高地的战略目标,教育先行迫在眉睫。教育本质是对人脑的塑造,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如果能够逐步普及智能教育,就能‘百县示范,千县试点,万校使用,亿人受益’。”
李太豪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竞争的焦点。美国、英国、德国等世界各国纷纷发布专门报告,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发展战略,力争在人工智能领域抢占世界领先地位。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结合,肯定是要解决教育的问题。智能教育首先能够使教育规律被深度地认知,其次能够使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得到实现,第三能够使个性化的教育从理念走向现实。
孙茂松就智能时代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人工智能技术能不能帮助大规模在线教育:二是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什么帮助。孙茂松指出,互联网上已经提供了相当好的实现大规模教育的教学资源和非常成功的例子。人工智能技术对大规模在线教育意义重大。孙茂松建议,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教育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让每个人从出生以来,终生都有唯一的账号,并将一生里自己和一起发生学习行为的同学数据都保留。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各种课程的智能辅助教学算法,跨语言教育的技术支撑环境,都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数据的。
周建设在主题报告的总结中指出,教育事业迎来智能化变革,未来智能教育产品将会比教师更有效地解读学生,从情感、智力、能力各方面,提供精准教育服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将智能教育产品投入应用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期盼各界力量共同推动智能教育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主持第1个专场报告会。围绕“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方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权等6位嘉宾做了主题发言,并与现场领导、嘉宾进行交流。光明日报教育版主编杜冰主持第2个专场报告会,围绕“中国教育现状及其对人工智能的期待”,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等5位嘉宾做了主题发言,并与现场领导、嘉宾进行交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新主持第3个专场报告会,围绕“智能教育生态建设”进行研讨。云南师范大学原校长、泰国坎查纳布里皇家大学名誉校长骆小所主持第4个专场报告会,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进行研讨。
会上,李德毅与到会主要领导、顶级专家共同挥洒金沙,举行隆重仪式,启动了“中国智能教育新时代”,并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大会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支持,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都师范大学、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语言智能专业委员会承办。参会单位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近30 所高校负责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河北、湖南、广西、云南、新疆等25个省区市的地方政府负责人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