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中学信息化修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信息修养不仅会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修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将影响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随着教育部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计划的实施,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进行,给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修养,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了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着对中学生信息修养的教学模式研究作出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修养 教学研究方式
一、信息修养的由来及概念来源
美国专家保罗·左考斯基于1974年最早提出了信息修养的概念,它包含传统文化教育的延续与发展;使教育者达到自学与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了解与应用信息资源与工具,具有基本的信息能力。后来美国后现代课程理论提倡者给信息修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修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一个对信息的要求,形成基于信息要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确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二、关于培养学生信息修养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教育的一线教师,个人认为信息学科应是信息修养培养的主阵地。根据国外关于信息修养的研究理论成果和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我认为中学生的信息修养主要培养中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批判性评价和精确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培养的能力;信息传递的能力;信息创造的能力;信息协同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信息修养的教学模式
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计算机课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操作训练,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开展教学,造成学生只会操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自身的能力,忽视学生信息修养的培养。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转变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在学校展开信息技术教育的迫切要求。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具体如下:
(一)“任务互动”教学模式。“任务互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其显著特点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和基于几项任务完成的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互动能力,尤其是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在设计任务互动时应该具备以下两点要求: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
在采用“任务互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修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动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抛锚式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Intenet网上查阅资料后,再让同学们制作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好后进行播放和评价,在学生的自主评价讨论中会发现许多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三)“学科整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修养,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如果离开基础知识,信息修养的形成会变为空谈。反过来,信息修养在各学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将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正好是培养学生发挥信息,发掘学生多种潜能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邬家炜编著《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2004年9月
[2]王吉庆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修养 教学研究方式
一、信息修养的由来及概念来源
美国专家保罗·左考斯基于1974年最早提出了信息修养的概念,它包含传统文化教育的延续与发展;使教育者达到自学与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了解与应用信息资源与工具,具有基本的信息能力。后来美国后现代课程理论提倡者给信息修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修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一个对信息的要求,形成基于信息要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确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二、关于培养学生信息修养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教育的一线教师,个人认为信息学科应是信息修养培养的主阵地。根据国外关于信息修养的研究理论成果和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我认为中学生的信息修养主要培养中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批判性评价和精确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培养的能力;信息传递的能力;信息创造的能力;信息协同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信息修养的教学模式
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计算机课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操作训练,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开展教学,造成学生只会操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自身的能力,忽视学生信息修养的培养。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转变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在学校展开信息技术教育的迫切要求。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具体如下:
(一)“任务互动”教学模式。“任务互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其显著特点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和基于几项任务完成的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互动能力,尤其是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在设计任务互动时应该具备以下两点要求: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
在采用“任务互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修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动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抛锚式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Intenet网上查阅资料后,再让同学们制作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好后进行播放和评价,在学生的自主评价讨论中会发现许多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三)“学科整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修养,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如果离开基础知识,信息修养的形成会变为空谈。反过来,信息修养在各学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将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正好是培养学生发挥信息,发掘学生多种潜能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邬家炜编著《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2004年9月
[2]王吉庆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