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已经得到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因此合理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我通过教学实践摸索,认为以下学习方法非常适合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及素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探索
一、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行为,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十分必要,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都怀有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提出:“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各抒己见。然后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比喻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极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如:在学习运用WINDOWS 2000中的“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语学生不易听懂,我是这样来打比方的:“我们画图画,要用纸和笔,在电脑中画画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的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种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和讲授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任务当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生使用Powerpoint 软件制作幻灯片时,让学生运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制作一组介绍旅游景点的多媒体作品,学生们兴致很高,有介绍张家界的、有介绍杭州西湖的、还有介绍桂林山水的……,一幅幅作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搜集、整理、美化、加工资料的过程中完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在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又如:我在辅导学生使用Word软件进行计算机写作时,制定了以下学习任务:通过学习,能够独立用计算机写作文,并对其进行编辑、排版、存盘、打印。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协作学习、师生会话商讨、学生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完成了Word基本功能的教学。在学生熟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式学习,使学生设计、编排、创作出一份份创意独特的电子小报作品,展示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加增强了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作的信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并和其他学科教学以及学生的作业联系起来形成技能应用迁移,比如:“六一”节即将来临,我启发学生用计算机做一个电子贺卡,将它打印出来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利用学过的技能,从信息源获取素材,加上自己的创意形成图文并茂的贺卡,用E—mail发送给好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有效地将所掌握的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融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创作的成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三、精讲多练,提高质量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上机操作中,我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作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屏幕上播放,再详细讲解操作技巧后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相关知识。在“文字编辑”练习时,我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學生对Word 2000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此外,在每节课前3-5分钟,我都会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关键靠我们不断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探索
一、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行为,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十分必要,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都怀有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提出:“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各抒己见。然后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比喻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极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如:在学习运用WINDOWS 2000中的“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语学生不易听懂,我是这样来打比方的:“我们画图画,要用纸和笔,在电脑中画画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的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种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和讲授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任务当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生使用Powerpoint 软件制作幻灯片时,让学生运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制作一组介绍旅游景点的多媒体作品,学生们兴致很高,有介绍张家界的、有介绍杭州西湖的、还有介绍桂林山水的……,一幅幅作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搜集、整理、美化、加工资料的过程中完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在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又如:我在辅导学生使用Word软件进行计算机写作时,制定了以下学习任务:通过学习,能够独立用计算机写作文,并对其进行编辑、排版、存盘、打印。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协作学习、师生会话商讨、学生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完成了Word基本功能的教学。在学生熟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式学习,使学生设计、编排、创作出一份份创意独特的电子小报作品,展示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加增强了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作的信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并和其他学科教学以及学生的作业联系起来形成技能应用迁移,比如:“六一”节即将来临,我启发学生用计算机做一个电子贺卡,将它打印出来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利用学过的技能,从信息源获取素材,加上自己的创意形成图文并茂的贺卡,用E—mail发送给好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有效地将所掌握的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融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创作的成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三、精讲多练,提高质量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上机操作中,我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作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屏幕上播放,再详细讲解操作技巧后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相关知识。在“文字编辑”练习时,我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學生对Word 2000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此外,在每节课前3-5分钟,我都会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关键靠我们不断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