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上好试卷讲评课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190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在讲评试卷之前,教师应认真仔细地批阅试卷,对每道试题的得分率进行统计,对每道试题的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对每道试题的讲评思路进行精心设计。一般来说,每一张试卷通常会覆盖测试范围的绝大部分的知识点,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的轻重地位不同,不同题型考查的能力层次不同,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没有重点;也不能仅仅对、抄答案,就题论题,浅尝辄止。而要做到有的放矢,把试卷讲深讲透。对于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在讲评试卷时,方法是关键,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始终的首要任务。讲评过程中,要淡化数学中非重要的一般性演算,应突出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渗透。
  2 在讲评时,我们可以采用分类划归,集中讲评的方法展开。对于解法相同或相似的试题集中讲评;对于数学情景相异,但数学过程本质相同或处理方法相似的试题集中讲评;对于数学情景貌似相同,但数学本质大相径庭的试题集中讲评。通过这样的集中讲评,可以达到举一反三、前后联系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些试题有多种解法,对这种一题多解的试题,在讲评时应向学生予以展示,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另外,在展示一题多解的过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不同解法的特点,比较不同解法操作程序的差异,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优解法,达到一题优解的目的。通过几种方法的分析比较,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了开拓,处理问题的方式变得多样了。在讲评时要选准时机,有意按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歧路适当出错,把错误重新暴露给学生,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分清对与错,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得出答案,问题本身虽获得了解决,但并不意味接替思维活动的结束,而应是深入认识的开始。同样,试卷讲评的结束,也并非是以试卷上试题讲评的终结为结束。在讲评试卷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归纳总结,使得学生解题过程更趋于完善合理,思维能力不断深化提高。
  3就一份试卷而言,讲评的目的在于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的答题指点迷津,并深化试卷所考的内容。讲评时不要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讲分析试卷,有的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请解答的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如何正确思维的,分析解题思路、小结答题技巧,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学生讲评对于难度较高的可由优生上台讲解他的审题过程、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展示他解题的书写过程,还可以选择学生卷面上的独到见解的题,让他们来介绍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则要请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激发那些“尖子”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通过自己讲评,能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及自学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也可以就学生做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请出现这种错误的同学说说他当时是怎么思考的,说出错处,分析原因,订正错题,其他同学听了有利于纠正自己思维上的错误,老师听了有利于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这期间,教师随机有意识地向学生质疑、点拨,充分让学生说理、辨析。错误比较普遍,问题相对集中的题目并配上相应的练习以便他们巩固。教师再依据考试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同类型、同结构、单向或综合变化或深化的题目,进行专项练习,进一步巩固强化试卷评析效果。而对于错误率中下的题目,教师尽量给予引导,提示即可,最后叫学生表达该题思路,或叫学生上来板书完成。每次试卷讲评后通常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一是要求他们课后及时花时间加以消化巩固,将错题记入错题本,经常看看,若还有不理解的就到老师处问;二是随机抽部分学生将错题再做一遍,以检验她们消化巩固的程度;三是在以后的测试中,针对普遍存在的错误题目,变换方式,增加复现率,以帮助他们真正掌握。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试卷讲评工作,注意讲评方法,让他们从测试中发现自己在知识点、解题能力、解题思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纠正,以弥补知识能力的缺陷,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一、与家长真诚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幼儿家庭教育状况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因为他们成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因此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是贯穿幼儿教育工作的纽带。  幼儿来到班级,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只有了解了每个家庭的状况,才能更好的开展家长工作,入园前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家长才不会有顾虑,主动进行沟通,为开展好家长工
期刊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已与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在一起幸福地度过了十个春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当好低年级班主任,必须在“爱、引、扶”三个字上下功夫。  一、爱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更是班主任的天职。从表面上看,它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看,它是教师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我们有责任把这种爱全部奉献给孩子。这是当好一个教师的奥秘所
期刊
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一、明其道理,积极引导  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端正行为态度,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师要抓住机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
期刊
一、我校办学理念的确立及内涵  正是基于这种日益加深的认识,加之对国家教育大势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多年来从事教育管理的体会,汲取许多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我和本校的同仁们在总结办学成果、提升办学经验、前瞻办学前景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符合学校校情、符合时代发展、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办学理念,概括讲就是:“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简称为“十二字”办学理念。我们赋予其主要内涵如下。  1“育人为本
期刊
一、注重活动开展,引导幼儿增强责任心  1有机整合活动的功能。不同的活动对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将不同的活动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责任心的全面增强。本学期我班开展了“责任星”栏目系列活动,推出了“学习责任星”、“环境责任星”“社会责任星“等,以前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有了自信,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不偏科了。  2挖掘活动的价值。在活动中有意识的挖掘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教
期刊
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能积极的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催化剂,它能使人精力充沛,思想灵活,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
期刊
课堂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自主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新型的教与学关系,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从而产生认知的需要,假如把身边的生活与知识联系起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
期刊
一、流失生逐年增加的原因  1家庭贫苦,无力支付各种费用。虽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但其他的费用并不低,例如 书费、住宿费、取暖费、晚自习费、各种培训费等等,再加上生活费,偶尔学校再要求学生捐款等,每年的费用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这些家庭往往希望孩子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或是家里不只一个孩子的家庭,就会无奈的选择舍大保小。  2学习成绩太差,承受
期刊
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教师的信心 。信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前提,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因为学生不听话而丧失对于自己教育能力的信心,但是我们有必要认识自己教育能力不足,才能有改进,才能增强信心。其次对学生也要有信心,我们相信没有培养不好的学生,没有哪个学生天生注定教不会,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的品性、能力、进步都与老师有很大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教育就能成功。  2教师的爱心。教育就是一
期刊
一、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合作意识引导  合作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需要发展。从学校竞争性的文化氛围过渡到学校合作性的文化氛围,教师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观念转化的过程,也是合作能力的发展过程。集体活动是合作观念转化为合作行为的媒介。在活动中,人与人的行为关系既可能是竞争性的,也可能是合作性的,或互不干涉的个体性的,但只有在共同的活动中,教师之间才能互动,才能沟通交流。只有沟通交流,教师才能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