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暂时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市场!”近日,在全球主要汽车大国和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公布了上半年业绩之后,中国车市迎来了这样的高度封侯。这不仅让中国各大汽车厂商喜笑颜开,作为用钢大户,汽车产销增长带来的用钢需求让中国各大钢铁厂同样兴奋地开足了马达。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同为汽车产业链上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们却并没有因此而乐观起来。
相反,汽车整车产销的越加旺盛,在钢铁需求剧增、钢铁价格持续上涨而整车成本极力压制的情况下,本就内外交困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越发地愁容满面。
成本转嫁之痛
“几乎每天签的合同都在往下压价!钢材成本上涨了20%左右,可公司生产的零部件售价却下调了5个点,几近赔本。而竞争激烈,有些订单固定不能动,不管你能不能承受都没有办法,除非实在撑不下去。”8月4日,北京东方万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销售处的史耀华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此表示。
截至8月6日记者发稿,5.5mm热轧板主要城市最高价已达 4500元/吨,当天全国均价为4350元/吨,多城市行情备注“缺货”、“货少”字样。相比此前4月30日3311元/吨的均价,可谓涨势凶猛。
显而易见,“5.5mm热轧板”作为汽车主要用钢——车身外壳双面镀金板的主要面材料,价位呈持续上涨趋势。而汽车制造用钢主要的底盘传动系统的优特钢和外壳用的双面镀金板两样材料从4月份到现在均价已经上涨了1500元/吨左右,生产汽车用的零部件钢材成本可谓突飞猛涨。
而另一面,汽车厂商们产销两旺的笑颜里并没有显露出钢铁价格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众所周知,今年中国车市的整体价位不但没有上调,反而略有下浮。
“今年上半年公司采购成本总体没有过度浮动,略有增加,但汽车出厂价格又相对下降,因为全球市场竞争,降价是大势所趋。针对这部分的成本差,作为主机厂或整车厂为了确保自己的利润空间,不得不对下游的企业进行压价,难免会想办法从汽车零部件供货商那里转嫁成本。”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采购部的一位市场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此坦言。在中国汽车产业“产销两旺”的光辉笼罩之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们承受着难言的成本转嫁之痛。
内外交困恶化
“汽车整车是不会跟随钢材等原材料的涨价而涨价的,相反,从目前汽车市场的发展形势看,降价趋势毋庸置疑。”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汽车产业损害预警专家陈光祖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表示。
陈光祖分析:“也正因如此,汽车原材料成本上涨,而汽车产品价格下降,这逼迫汽车企业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和灵活变通的采购模式来化解成本压力。而采购方面,通常就会加大对国外的零部件采购,实行车架、车门的外包,譬如日本就拥有先进的车身工业,无论钢材价格还是技术、规模,成本都远远低于国内。”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内外交困众所周知。6月3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发布的《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显示:目前中国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在全行业中的比例还不到1%,大中型企业也不足15%,且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而其余10%涉足高端产品的内资企业绝大多数也都与外方进行了合资。
如此技术、规模上的相差悬殊,意味着本就内外交困的中国零部件制造业在钢铁成本冲击之下将持续恶化。
钢价上涨持续堪忧
车市的红火,确实让不少国内汽车板钢铁获益匪浅。一般来说,一辆汽车60%~70%的车重都来自于钢铁,那么一辆汽车的用钢量也可略见一斑。
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占国内汽车板市场份额超过50%的宝钢国际钢贸公司今年1~5月累计销售汽车用钢28.5万吨。其中,5月份用户订货量达9.37万吨,比4月增长3.17万吨,增幅超过50%,创宝钢钢贸公司成立以来单月销量新高。
然而,钢铁厂商的获益却愈加加重了中国零部件制造业的成本负担。钢价的持续上涨施压,让这些夹缝中生存的中国零部件制造厂商更加如履薄冰。
兰格钢铁分析师李钊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2009年钢铁行情的大势上涨主要是受国家4万亿需求拉动的影响,相比7月份,宝钢钢材的出厂价格上涨了500元/吨,而8月中旬,宝钢、鞍钢等钢铁厂商又将公示新的出厂价格,届时,将依然维持300元~500元左右的涨幅,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到10月份。并且从更长期看,政策拉动会持续2年左右,钢价到2010年以后依然会高位运行。
而从目前形势分析,中国上半年的车市红火有目共睹:在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总体萎缩18%的情况下,中国车市仍然创造了近18%的增长率,产销两旺,汽车钢材用量增加的趋势短期不会改变。
数据显示,汽车(包括农用车)用钢量在中国全年钢材产量中比重逐年增加,2007年的比重是6%~7%,为3000多万吨。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有数字预测:到2010年,中国每年的汽车用钢在钢材产量中的比重会增至10%。也就是说,如果到2010年钢材产量达到预测的5.7亿吨,那么届时汽车钢材用量将增至6000万吨。
钢铁对于目前的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仍然是举足轻重。钢价的持续上涨对于中国国内与钢铁有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确实遭到了非常直接的影响和挑战,内外交困之下承受成本转嫁之痛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不堪重负。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同为汽车产业链上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们却并没有因此而乐观起来。
相反,汽车整车产销的越加旺盛,在钢铁需求剧增、钢铁价格持续上涨而整车成本极力压制的情况下,本就内外交困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越发地愁容满面。
成本转嫁之痛
“几乎每天签的合同都在往下压价!钢材成本上涨了20%左右,可公司生产的零部件售价却下调了5个点,几近赔本。而竞争激烈,有些订单固定不能动,不管你能不能承受都没有办法,除非实在撑不下去。”8月4日,北京东方万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销售处的史耀华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此表示。
截至8月6日记者发稿,5.5mm热轧板主要城市最高价已达 4500元/吨,当天全国均价为4350元/吨,多城市行情备注“缺货”、“货少”字样。相比此前4月30日3311元/吨的均价,可谓涨势凶猛。
显而易见,“5.5mm热轧板”作为汽车主要用钢——车身外壳双面镀金板的主要面材料,价位呈持续上涨趋势。而汽车制造用钢主要的底盘传动系统的优特钢和外壳用的双面镀金板两样材料从4月份到现在均价已经上涨了1500元/吨左右,生产汽车用的零部件钢材成本可谓突飞猛涨。
而另一面,汽车厂商们产销两旺的笑颜里并没有显露出钢铁价格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众所周知,今年中国车市的整体价位不但没有上调,反而略有下浮。
“今年上半年公司采购成本总体没有过度浮动,略有增加,但汽车出厂价格又相对下降,因为全球市场竞争,降价是大势所趋。针对这部分的成本差,作为主机厂或整车厂为了确保自己的利润空间,不得不对下游的企业进行压价,难免会想办法从汽车零部件供货商那里转嫁成本。”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采购部的一位市场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此坦言。在中国汽车产业“产销两旺”的光辉笼罩之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们承受着难言的成本转嫁之痛。
内外交困恶化
“汽车整车是不会跟随钢材等原材料的涨价而涨价的,相反,从目前汽车市场的发展形势看,降价趋势毋庸置疑。”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汽车产业损害预警专家陈光祖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表示。
陈光祖分析:“也正因如此,汽车原材料成本上涨,而汽车产品价格下降,这逼迫汽车企业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和灵活变通的采购模式来化解成本压力。而采购方面,通常就会加大对国外的零部件采购,实行车架、车门的外包,譬如日本就拥有先进的车身工业,无论钢材价格还是技术、规模,成本都远远低于国内。”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内外交困众所周知。6月3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发布的《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显示:目前中国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在全行业中的比例还不到1%,大中型企业也不足15%,且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而其余10%涉足高端产品的内资企业绝大多数也都与外方进行了合资。
如此技术、规模上的相差悬殊,意味着本就内外交困的中国零部件制造业在钢铁成本冲击之下将持续恶化。
钢价上涨持续堪忧
车市的红火,确实让不少国内汽车板钢铁获益匪浅。一般来说,一辆汽车60%~70%的车重都来自于钢铁,那么一辆汽车的用钢量也可略见一斑。
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占国内汽车板市场份额超过50%的宝钢国际钢贸公司今年1~5月累计销售汽车用钢28.5万吨。其中,5月份用户订货量达9.37万吨,比4月增长3.17万吨,增幅超过50%,创宝钢钢贸公司成立以来单月销量新高。
然而,钢铁厂商的获益却愈加加重了中国零部件制造业的成本负担。钢价的持续上涨施压,让这些夹缝中生存的中国零部件制造厂商更加如履薄冰。
兰格钢铁分析师李钊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2009年钢铁行情的大势上涨主要是受国家4万亿需求拉动的影响,相比7月份,宝钢钢材的出厂价格上涨了500元/吨,而8月中旬,宝钢、鞍钢等钢铁厂商又将公示新的出厂价格,届时,将依然维持300元~500元左右的涨幅,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到10月份。并且从更长期看,政策拉动会持续2年左右,钢价到2010年以后依然会高位运行。
而从目前形势分析,中国上半年的车市红火有目共睹:在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总体萎缩18%的情况下,中国车市仍然创造了近18%的增长率,产销两旺,汽车钢材用量增加的趋势短期不会改变。
数据显示,汽车(包括农用车)用钢量在中国全年钢材产量中比重逐年增加,2007年的比重是6%~7%,为3000多万吨。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有数字预测:到2010年,中国每年的汽车用钢在钢材产量中的比重会增至10%。也就是说,如果到2010年钢材产量达到预测的5.7亿吨,那么届时汽车钢材用量将增至6000万吨。
钢铁对于目前的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仍然是举足轻重。钢价的持续上涨对于中国国内与钢铁有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确实遭到了非常直接的影响和挑战,内外交困之下承受成本转嫁之痛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