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文学·越南作家小辑之二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大雨正下着,环绕在微微倾斜的山腰的小路,已经变成了一条带有玄武岩褐红的溪流,整夜地流淌着。我躺在一个小茅棚里,听着这就在草墙旁边涓涓的流水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黎明时分,鸟儿啾啾地唱歌,水牛哞哞地叫着,公鸡也在屋顶打鸣。山峦起伏,树木苍翠。那清新的空气和云雾,不知是从附近的山顶扩散下来,还是从盆地升起,朦朦胧胧,四处蔓延,像一幅摇曳闪烁的水墨画。
  东边,山脚的坡地正散发出一片自然的光彩,正像一幅用完完全全的自然色绘制的漆画。成千上万的丝瓜开出的小黄花点缀在万绿丛中,成百上千的白蝴蝶翩翩飞舞。而那些紫色的小圆茄,则像是学生用的墨水一样星星点点的。我坐在这潮湿的草堆里,似梦非梦,想到了我的画,想起了我的父亲。
  四十三个来自潮州的大人和孩子,在郭家门前驻足。郭家是他们的同乡,在这里发展了半个世纪,现在已经成为此地最富有的家庭之一了。郭老先生已经上了年纪,他走到每一个木质圆桌旁,不断向大家作揖问好:“大家好好吃,吃饱了再说!”
  在他乡吃的第一顿饭,就是这样一桌丰盛的潮州宴。初次见面时的局促马上就消失了,宽大的餐厅不断响起大家浓郁的、抑扬顿挫而又清晰可辨的潮州腔。郭老先生在各桌之间停留,侧着头,像是在仔细倾听大家的声音。有孩子们的声音,有妇女的声音,都是原汁原味儿的乡音。
  孩子们乖乖地吃着饭,时而看看母亲,像是希望得到母亲的应许。母亲把孩子们洒落在碗旁的一粒粒米饭拾起,放到自己的碗里。而男人们,则是急切地询问着,竖起耳朵仔细地听。通过某种方式,郭老先生的传奇故事已经传遍了每个饭桌。他那时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跟着做郎中的叔叔,四处去采药。每过一个村庄,他都收集玻璃瓶、鸭毛……到如今,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知名企业家。大家都仰视郭老先生,把他当作自己的榜样。人们的脸上都明显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渴望。好像饭局还没结束,大家就都开始谈论如何谋生,立业,集资,做买卖。好像大家已经确定,明天就要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也就是在那个饭局之后,阿珊惶惶张张地跌下了楼,肚子胀得鼓鼓的,想要打喷嚏,但是又打不出,饭翻回口中,他瞪着眼睛,因为吃得太多以至于都无法呼吸了。
  叶先生已经回来了,想来好像是找不到四十年前自己熟悉的堤岸的路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不知多少场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改革,早已物是人非。而自己,也早已不是那个青丝缕缕,白天整日在码头装货卸货,晚上就混迹赌场的青年。他已经秃顶,白发稀疏。他慢慢地沿着闪烁着霓虹广告的罗街路走过。带路的人信誓旦旦地说会找到叶先生的朋友廖康,只要他还住在堤岸这一带。他不停地在小巷里打听着,叶先生也跟着打探着狭窄而又让人感到有些熟悉的街巷。
  那一排排点心铺子是某年中秋他曾经帮忙卖货的地方。没有客人的时候,卖东西的人的表情显得慌忙,仿佛是有什么事儿突然让他痛心。他的双眼漫不经心地看着道路,又仿佛做着像天空中的云朵一样变化无常的梦。想着许多汽车、楼房,体面的衣着,数也不数地花钱。
  路边,十几个人正围着一个黑板。一个人正认真地听着一个破旧收音机吭哧哼哧的声音,在黑板上写下五个数字。三轮车夫将一张彩票展开,认真地看着。当听到中奖号码公布,他撕碎了彩票,任碎片散落在路上,无精打采地骑上了车。
  叶先生知道,什么叫做一个梦的破灭。四十多年前的一天,将近黎明,他怅惘地走出赌场,两手空空。在陌生的街头,他拖着疲惫的双脚,看着路旁卖吃的小车,猪头肉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诱人。一位年轻的妇人大声叫着,那声音同他家乡的小姑娘的声音一样绵延不绝。他身体很虚弱,在人行道上席地而坐。闭上眼,闻到炒粉的味道。夹杂着一点儿焦味儿,叫卖声中掺杂着家乡的音调,让他肝肠寸断。
  回到堤岸的第一天夜里,他在开着冷气的旅馆的床垫上突然惊醒,惊慌失措,不知是梦里还是真的有一声接一声的喊“炒粉”的声音。他打开阳台的窗户向路上望去。一辆老旧的小车慢慢停下,一位穿着深蓝色衣服的老妇人,驼着背,沙沙地叫着“炒粉”。这叫喊声就像一阵狂风将他刮得魂不附体,那座心中无形的庙宇也发生了倾斜。那个饥饿的夜晚让他的心又绞到了一起。从前那渴望吃肠粉的心让他想叫上一大盘。但是,叫上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我走进屋子,看到两位老人一边说话一边哭泣。那位陌生的老人摇着头,满面愁容,默默地哭泣,而我父亲在一旁安慰。陌生老人擦了擦眼泪,握住我父亲的手。我父亲也哭了。两位老人看到我回来,父亲把我叫到他们面前,说道:“这位是叶方伯伯。我跟叶方伯伯、陈珊是同乡,坐同一条船来的越南。阿珊一来就死了,而我和叶方伯伯已经结为了兄弟。
  我已经很久没有遇见过故乡来的人了。今天,见到伯伯,我高兴极了,问道:“这么多年伯伯都在哪儿啊?”
  “新加坡。”
  “您在那边生活得很不错吧?”
  “嗯,是的,伯伯很富有。”
  他擦了擦眼泪接着说:“孩子,你有什么想要的吗?钱还是女装?你想要什么伯伯就给你什么。“
  “谢谢伯伯,我什么也不想要。”
  他一下子怔住了。痛苦地看了看我父亲,然后转过来看着我,又流下了泪水。“每个人都有想要的东西的”,他接着说。
  我只好说:“我想要的,只有老天能给我呢!”
  我还没来得及說完我的意思,老人的眼睛又模糊了,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沉浸在了一个世界中,把头埋在了胸前。
  四十年前的一天夜里,叶方从赌场回到寓所,邀请我父亲和他一起离家谋生。“我们的好运不在这里。”叶方已经欠下太多的债,那些债像我父亲那样工作一辈子也无法还清。为什么我父亲没有一起走?他没有提及这些。通常,一个地方能够留住一个人,有时是因为那个地方埋葬着挚友亲人,有时是因为那里有着跟自己一同生活的心爱的女人。而这两点原因我父亲都有。四十年来,每逢清明,父亲都会为阿珊扫墓。之后,为母亲的墓培土,修葺母亲的墓,父亲都会带着我。我们父女俩孤零零地为母亲的墓挑土,除草,重新理清碑上的字迹,上香,然后静静地顺着小道走到那里坐下,望向山脚,盆地那边远远的,深绿色中透着一种芸薹的白色。一串串辣椒,西红柿都红透了。还有成百上千只蝴蝶,在这华美奇幻的盆地里翩翩起舞,像是在梦中一样。   父亲很少提到母亲。他们二人彼此相爱,相许,生下了我。之后,母亲去世了。父亲不知道,一个男人在失去自己心爱的女人之后,自己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但是,我慢慢长大,那种不幸渐渐渗入脊髓,以至于在某个时候,我深深地明白,失去母亲是一个人最大的损失;而后来的失去钱财、朋友、爱情,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损失罢了。
  叶方在他们分开的那夜十年后回来寻找我的父亲。他在马来西亚已经积攒了丰厚的家产。生意红火了,他想让我的父亲同他一道去那边谋生。而我的父亲拖家带口的,在天灾和战乱频频的地方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数百美军已经部署在这个地方。这个国家以后即使不被美国的炮弹打击得灰飞烟灭,也会在美国大兵的美元攻势下而破碎。“离开这儿,走吧!”“那孩子呢?”“交给外婆带,每个月寄些生活费回来。”我正在玩游戏,一下子站起来,踢开旁边的一切,跑到叶方面前大叫道:“你太坏了!妈妈才过世,丢下我不管了,你还怂恿我爸爸也不要我了!你以后死了,没有人给你哭丧!”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那时候,人们相信,我被母亲的亡灵附体来诅咒叶方。我不记得我曾经说过这些话。当叶方因没有办法挽回过错而绝望地低下头时,我爸才提起这件事儿。我也尝试着思考,为什么我会用这样恶毒的话语去诅咒他人?我那时之所以提到人死而无人哭丧,可能是因为我母亲的葬礼才刚刚结束没几个月。所有人都嚎啕大哭,看着人们往母亲的棺材上钉钉子,我感到了不幸,握紧小小的拳头锤在棺材上,恸哭道:“妈妈,不要丢下我!”
  “别丢下我!”难道是那三天的歇斯底里的哭泣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可能,我注定会带着对孤独的恐惧而度过一生。就像我那诅咒的话让叶方永远无法忘怀一样。老先生七十岁,有妻子,有儿子和儿媳妇,有女儿和女婿,有孙子和外孙。他家产丰厚,以至于地方财政报纸将他列入了 1980年代最富有的五十人名录。叶方拥有了福、禄、寿三项。但是,每天晚上,他还是会惊醒,会觉得自己听到了那个小孩儿的哭喊声“你以后死了,没有人给你哭丧!”已入暮年,叶先生渐渐能够感觉到一个孩子说“你太坏了,你怂恿我父亲”时眼中的恐惧。
  我拉着他的手叫道:“伯伯。”
  他睁开眼睛,摇了摇头,没说什么,连一口气都没有出。
  人们顺着雨势在山腰上种烟草。当烟草树发芽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蝴蝶会飞来。烟草杆上的花经常会吸引许多颜色各异的蝴蝶来回起舞。我跟在后面。盆地土质松软,气候湿润。站在一排排的烟草杆中,我伸起手,让蝴蝶环绕着飞舞。父亲也坐在山腰上,向我挥挥手。我高兴地跟着五彩的蝴蝶雀跃,但每跑两三步就会回头看看父亲,而且只要遇到稍微高大一点儿,可以遮住半个人脸那么高的烟草杆时,我就会赶紧跑回父亲身边,抱紧他。我爸都会安抚我,说道“爸爸在这里嘛。”经常,我会从梦中惊醒,大声叫着“不要丢下我!”这种对被抛弃的恐惧的心理,或许是失去母亲的孩子一辈子的阴影,是一辈子都会遭受的折磨。
  戊申年春节的夜里,做完除夕夜的供拜,父亲带我去供拜关帝庙。我站在母亲遗像的旁边,暗自许下了新年的愿望,然后才去睡觉。鞭炮声响起,枪炮声响起。硝烟四起,战火纷纷。我赶紧坐起来,喊“爸爸!”父亲还没有回来。我赶紧跑出家门,在一片混乱、流弹中奔跑。爸爸,爸爸!当父女俩回到了老宅,父亲赶紧又拿出供桌祭拜土地,敬香,跪在地上,感谢神灵保佑了我。然后父亲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父亲拂了拂手。二十年来,父亲一直忙忙碌碌,省吃俭用。而现
  在,又得一切从零开始。
  从我很小的时候起,一种遗失和破败的感觉就一直渗透到我的大脑里。所以,我对他人的谢绝也同样简单而实在。“谢谢伯伯,我什么都不想要。”我从来不记得儿时的愿望。我平时也没有什么想要东西。有时候年轻气盛,我也会对一些东西有强烈的欲望。但是,那些东西,只有老天能赐给,人们把那称作是天才。有时,就像刚才,我也想象自己能够有一种能力,能够画一幅画。
  这幅画能够在每年清明的时候提醒我,让我从容地从沙子路上走到半山腰我坐的地方,向下面的盆地看去。这个景象,父亲早已在我心中打好了底稿。
  现在是雨季,这条小道差不多都变成了一条小溪。父亲和叶伯伯带着东西到山顶结义的地方祭拜阿珊。这儿当年是父亲还是叶伯伯专门为阿珊挑选的地方呢?在给阿珊的棺材培土的时候,父亲看了看周围的草木,抚慰道:“阿珊住在这儿,周围的景致倒也像是故乡了。”叶伯伯仰头望向天空,长叹一声“哎呀”,离开父母,离开兄弟,离开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远渡重洋,到了这儿,却只吃了一顿饭就去世了。人生的意义难道只是把自己送到他乡,就离开人世吗!
  叶先生咬着牙望向天边,双眼写满了深沉和愁苦,就像一个刚刚输了赌局的赌徒。
  在老家村子的时候,亲戚朋友们经常缺穿少食,但是没有人是真正的穷苦!只是,到了去异乡谋食,去客地求生才深深感觉到了作为外人的低贱。叶先生在阿珊的坟前发誓,他们一定会有房子,有车子,一定会有很多很多钱。在墓碑前摆上了敬香、水果。纸钱,冥器摆成一排,串成一串。一屋子的冥器,竹篾冥纸,有前屋后院,楼上有阳台,而院子里又有赏月的地方。客房、书房宽敞明亮,还有供汽车停靠、司机住宿的车库。
  叶伯伯默默为阿珊祷告,然后点燃了纸房子。他将纸钱一张一张地放入火中,我和父亲曾经这么做过一次。七十年代的头几年,父亲的生意也开始兴隆了。公司的现金流分散在上百个代理处。那天下午,代理们纷纷涌来上交货款。父亲也知道那些传闻,说是马上就要取消货币了,会按照人头平均分配钱财,要通过审查家产来打击资产阶级。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够不让前来算账的代理们交钱啊!那时候父亲还在数钱,点数。之后,他把一堆堆钱都扔到麻袋里。整夜,父亲都坐在一袋袋钱中间,无法入睡,在昏睡和惊恐的状况下等待黎明。兑换货币的人员帮助父亲申报现有的账目。父亲掏出了衣袋里的钱,交了申报凭证,看了看那一袋袋的钱财。它们不能申报,它们已经成了不合法的钱财。又有新的传闻了。父亲关上门,拿出了那个被用作烧纸钱的盆子,亲手将一袋袋钱投入火盆。烧了近一个小时,烟雾弥漫。我必须去厨房拿一些木炭,让这些钱烧得更快些,让房间通风。
  纸钱,纸房子,纸糊的汽车,一会儿就全部烧完了。
  两位老人站了起来。从父亲深邃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很多年前,一个少年在竹丛中折断一枝竹子,做成竹笛,与童年时的女孩嬉戏。鲁迅的那条小道已经走成了大路,而李白的那轮月亮他们也曾举头而望,低头思念自己的故乡。两位老人相约回到老家的村子。叶伯伯马上就要飞往香港了。父亲还没有申请到护照,会通过中越边境陆路进入中国。
  父亲年纪大了,半夜常常醒来,突然想起某年的这事儿那事儿。他想起了戊申年春节攻势之后的那个新年,他去圣母天后庙祈福,借了几个橘子和一个红包来作为本钱。农历十五,父亲带了两桶橘子和许多红包前来还愿。父亲还记起,曾经承诺要在能婶的兒子上学的那年送他一双鞋。现在,他已经长大了,他的儿子也已经长大了,还住在那个村子里。父亲亲自去给他们父子买鞋。父亲还记得,在那次换钱事件之后,得了重病,住在医院。有一位女医生,每次发粥的时候都会问我父亲的痛是否好些了?我去找了那人,让父亲感谢,并道别。没过多久,附近的人都知道父亲马上就要走了,都来道别,或者给父亲送一些礼。看到那些面孔,或是听到了一些名字,父亲都会提起共同经历的新事旧事,剪不断,理还乱。白天,父亲都接待那些前来送别的客人,或是去熟人家里辞行;而晚上,就在家里来回走着,清点行李,向我吩咐各种事务。我看着父亲,突然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触动了我。我恳求道:“父亲,路太远了,您还是不要去了吧!”
  父亲笑了笑,说:“我不是去什么地方,我只是回家。”
  我又来到那条成溪的小道。竹篱边雨水成河,匆匆地向下流淌。盆地上空的雾气已经散去。蝴蝶飞来,像是在瓜藤上聚会。鸟儿也飞来觅食,不再在那竹丛叽叽喳喳了。一片片蘑菇冒了出来,一群群黄蚂蚁忙着产卵。我踩在那条溪流里,把脚放在细沙上,在温暖的斜阳下,从容地走着,就像蝴蝶的翅膀,那样轻盈。
  责任编辑 包倬
其他文献
海退潮  沙滩上无数脚印重叠  坑洼着记忆 巷道  连着巷道 游进岛心  细沙一直舔着脚趾  白皮肤挨着黑皮肤  夜色暧昧 灯火诡异  接踵而至的肩  空气里浓浓的荷尔蒙  我把足迹  丢在那里  梦的丛林郁郁葱葱  酒吧里一个混血女  在打击乐伴奏下翻唱  蹩脚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拖曳伞  我看见了风 它蓝色透明 像海  我看见了风 红色 它是我们头顶上的伞  我是一种物质
期刊
冷雨敲窗,一壶普洱  芬芳的气息,陪我禅定  雨点般的思绪纷纷坠地  时光手指弹奏忧伤之曲  内心万壑千川带着决绝的勇气  折翅之梦想四处碰壁  眼镜,本子,笔,散落一地  诗的血脉依然贲张  何惧流尽最后一滴  孤独无援,煎熬着残酷隐忍的坚强  想让一切尽早结束  并且祈祷 最终的胜利  悸动  山的背面 暮色已四合  少女抬着头望天  她的脚下  覆盖着比暮色更浓的树叶  海的这边 远方
期刊
哪一年我记不清了,反正是 90年代初的一个梅雨天的晚上,身上黏糊糊的,我和老婆池立温存了一次。我们结婚快 5年了,一直没孩子,池立有不孕症,双侧输卵管不通,所以我们很少有欲望,我一门心思考托福准备出国,她也支持我,在生孩子问题上我一直安慰她。我点燃了一根烟,我说下次再也不考了。她背过身,嘟囔了一句,随你。  我焦虑地叹口气。半年前马林去纽约撇下我大学同学盛晶,临走时他找我,有些沮丧地挠头,盛晶怀孕
期刊
我留到最后的那个身份是属于大地的  不需要称谓,繁杂如帝王蝶的斑纹  那从无所畏惧的火焰中重新聚拢而来的  事物,我因它们而得以填充  一个生命委身于另一个生命这意味着  我将重生,那奔跑于旷野的犀牛  也是这副模样,长长的人类的猎枪  正瞄准它们的头颅,就像无数颗子弹  就要穿越时代的心脏  我在那样的时刻才祈求神明给予恩赐  赋予原本平等的万物以最初的安宁  给河流以天空的岸,给天空以  人世
期刊
我们需要:  一堵黄土墙,盖着零散的松枝  几棵干净利落的大梨树核桃树  温暖的阳光,一堆荞麦杆  我们需要:  就此,席地而坐  簡单利落地说话  懒得说话就直接自己睡大觉  不必觉得辜负了又一个春光明媚  雪花是一种爬行动物  雪花是一种爬行动物。  跟着风,从西北一路爬过来  又从山顶爬下来,刚好  在今晨到达我们的村庄  山腰上的房子冷得直哆嗦  大口大口地吐着云气
期刊
今年9月2日,是郭小川百年诞辰。他不幸离开我们,也快满43周年了!  郭小川(1919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当代诗坛成就最大、影响最广泛、受到广大读者喜爱和欢迎的杰出诗人之一。  早在少年时代,郭小川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在贫穷荒凉、满目疮痍的祖国大地上,他同离乡背井的人民一起逃亡。在阴云密布、风雨如磐的北平大街上,他同饥寒交迫的人民一道游
期刊
你认识我大舅吗?对,就是在小说《巫师王》中出现的那位大舅,那个人人叫他岳云、岳云的大舅,从小就有诗才。根据我妈到处跟人宣传,大舅八岁就会作诗,而且作的是五言绝句。听我妈说得多了,听得熟烂,我也会随口背出来,什么“鹏儿待翼成,万里飞九重,岂能学小燕,只翔屋檐中”。我妈说我大舅是胸有宏志 (我还误听成了“胸有红痣”),属于小时候就了不起的那种人。当提起我大舅,我妈从不吝啬夸奖,仿佛那些赞美的话,都不需
期刊
她走出黑漆漆的屋子,茅草房顶上的露水映射着秋天淡淡的月光。  “别忘了买火柴和盐巴!”丈夫睡意朦胧的声音从狭小的卧室里传出来。她温柔的答道:“好的,我记住了。”  她拉起围巾,包住两只耳朵,把钱卷好放到贴身衣服里。从这儿到城里要先走两公里小路,然后到公路边招手拦车。隐约有音乐从远处岗子上的某座房子里传  出来,虽然听不太清楚,但她仍能辨别出那是一首她结婚前熟悉的曲子:“我会送你过河,替你把围巾围好
期刊
荡舟西湖是那几个诗人朋友的主意。租一条画舫,躲在里面喝酒吟诗、谈古论今,我觉得这可能会辜负眼前的美景。我將头伸出窗外,不管是山不转水转,还是水不转舟转,我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夕照山上的雷峰塔。  对于我这样的半辈子没有离开过西南地区的人来说,雷峰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西湖,甚至整个杭州的。《新白娘子传奇》第一次热播的时候,我小学刚毕业。那时候重庆奉节的农村还没有有线电视,这部电视连续剧陪伴我度过了
期刊
一  在我着手去写每个故事之前,其实已经有许多人物暗藏在我的脑海里了,他们的脸上闪烁着昏黄的亮光,时刻准备着对我讲述各自生命中或快乐或忧伤的精彩故事。与其说是我写出了他们,倒不如说是这些形象逼真的人物在与我进行对话时,重新创造了他们自己。这便是记忆的力量。借助过往那些鬼魅的记忆,我试图用这些轻盈的故事去捕捉历史的瞬间,去重新审视那些早已坍塌掉的废墟,通过虚构与记忆的还原,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