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汽车内饰作为汽车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部分,综合了美观性、功能性、实用性等一系列要求,其设计的好坏对整车在市场中的命运起到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汽车内饰;设计评价;情感
汽车内饰不仅是完成驾驶任务的功能载体和操作空间,而且其自身的造型也承载着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诉求,因此,传统造型评价模式不能满足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内饰设计评价需求。同时,汽车作为工业产品设计的典型案例,因其具有设计需求多样性、形态复杂性以及多学科交叉等“高技术”和“高情感”的特性,其设计方案的生成和评价与一般的产品设计会有所差别。
一、设计领域的情感测量
人的情感是基于多感官通道综合产生的心理状态,具有复杂性、模糊性、瞬时性等特征。如何挖掘并量化分析用户的情感期望,并将其转化为能够辅助设计的信息,一直是情感测量理论的研究难点。情感测量方法按照所使用技术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心理学的生理指标测量技术和基于心理学的心理反应测量技术。其中,基于心理学的生理指标测量技术包括眼动追踪技术、面部表情测量、声音表现性测量和情感测量多维度评估技术等测量方法;而基于心理学的心理反应测量技术包括语义差异法、口语分析法、PANAS量尺法、PAD测量法、产品愉悦测量问卷和Emocard测量法等。
二、内饰情感设计的品质感载体
情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而情感設计中的情感被定义为用户对产品感性设计的心理反应。汽车内饰品质感载体与情感设计关键,见图1。在汽车内饰情感设计中,情感则被理解为用户对汽车内饰材料、色彩、肌理、工艺的心理反应,以色彩、工艺衬托的汽车内饰表面材质是内饰情感设计的品质感载体,见图1a。NORMAN指出,人类的情感不仅仅具有逻辑的/理性的成分,它们与人感觉和行为紧密相连。在绘画领域,Philip Rawson认为“肌质”的情感化特征总被理解为一种同色彩一样充满强烈情感特征的表面特点,这里对肌质的感受源于人对材料的感知。情感设计本质上是处理用户属性与感性设计的关系问题,前者通过识别、测量、分析获得用户的情感需求,是用户域的研究课题;后者是情感设计和感性属性,是设计域的研究课题。汽车产品的高情感性对于个体具有一种自我价值的表现意义,而对于社会生活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探索和把握目标用户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特征,并通过适当选材与表面材质处理赋予材料情感化特质,使其与用户格调产生共鸣,是对汽车内饰情感设计品质化展现的关键。
三、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的应用领域与研究对象
1.应用领域。
在汽车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汽车的内饰开发作为整车开发的一大组成部分,同样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产品战略研究、产品概念开发、产品工程开发、产品市场营销。情感设计系统的应用贯穿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时刻起到沟通消费者需求与产品设计元素的作用(图2)。
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在产品战略研究阶段输入宏观环境、细分市场、目标消费者以及竞品特性等各种信息,通过科学的系统方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定量结果,在产品概念开发与工程开发两个阶段输出给造型设计与工程开发人员,辅助他们更好地将消费者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设计元素。
2.研究对象。
由于情感设计系统是一套沟通产品设计与消费者情感的体系,所以研究对象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具体产品或是消费者情感,而需要将这两者进行结合。从内饰产品的角度出发,需要全面且不重复地对整个内饰系统进行合理分类。兼顾到模块化设计的原则,可以将内饰按照实际的装配模块进行分类。例如分类的第一层次为:座椅模块、仪表板模块、中控台模块、车门模块等。分类的第二层次再将每个模块细化到基本的构成元素,例如将仪表板模块细分为:仪表盘盘体、刻度、数显窗口、指针、面板等。从消费者情感角度出发,需要根据人的实际感知方面来表现人的情感需求以及对产品的感性评价,并同时兼顾到用户对产品在功能上的期望。根据经典的工业设计理论,可以将人对产品的感知分为如下方面:视觉体验、触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整体环境体验以及产品功能体验。为了综合上述两者以获得用于情感设计系统的设计对象,可以通过构建一个矩阵来体现所有产品分类与感性分类条目相结合的可能性,再通过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筛选,定义出符合产品设计目标的情感设计对象。
四、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模型研究
1.系统整体模型的构建。
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模型由紧密联系的3大部分组成:知识库构建、目标消费者需求研究与产品设计。(1)知识库构建。知识库的构建基于现代网络数据库技术(例如微软ASPNET3.5平台),构建面向多用户的情感设计数据库,使用者可以包括市场研究人员、设计师、工程开发人员、IT专员等。这个知识库是一个动态的共享数据库,其内容包括:设计元素库、感性词汇库、功能与技术库、人机工程参数库以及其他知识库。这些数据库由各方面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调用及更新,使得整个知识库紧跟设计发展的趋势。(2)目标消费者需求研究。这部分是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的实际应用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通过以感性工学方法为主,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研究方法为辅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可以针对一个设计对象给出3个主要结论消费者的关注点(即设计目标),消费者需求意向,以及消费者需求意向与设计元素的对应关系。这3方面结论,可以用于指导与辅助内饰产品开发,设计师可以通过这些结论清晰地了解内饰设计的重心在哪里、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样的、怎样的产品设计元素可以满足这些需求。(3)产品设计。这部分的主导工作由设计师与工程开发人员完成。开发人员根据系统对消费者需求研究的结论输入,输出内饰设计草图或模型,再返回系统进行消费者验证和方案修改。直到最佳方案产出,再输入知识库系统,为下一次改型和开发打下基础。这样整个系统就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并且紧跟目标消费者需求的内饰设计支持系统。
2.系统的应用。
(1)消费者关注点的获得。首先针对一系列设计对象进行目标消费者满意度与关注度测量,再通过应用“优先权四象限分析法”,综合衡量出消费者对一个设计对象的关注度与满意度的关系,从而决定哪些设计对象是重点,哪些并不重要。设计目标由此获得。(2)消费者需求意向的获得。通过让消费者对各个设计方案进行感性形容词对的打分,结合他们对于各个方案的满意度评价,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即可获得最令目标消费者满意的感性偏好,即为消费者的需求意向。例如邀请一组某一级别车型的消费者针对仪表盘造型,评价几种设计样本在“动感稳重”、“闲适紧张”、“家居感工业感”、“平面感立体感”、“个性化大众化”这些感性词对中的偏向,再结合这几种设计样本的满意度评分,即可定量计算出符合目标消费者需求的仪表盘造型需要满足的感性意向由重要到不重要依次为,动感、紧张、家居感、立体感、个性化。(3)消费者需求意向与设计元素对应关系的获得得到了上一步骤得出的消费者需求意向,只需再结合相应的设计样本进行共性总结,即可得出需求意向与设计元素的对应关系。如上述例子,可以总结出:3个紧密排布的筒形仪表盘最能突出动感和紧张感,四圆形的仪表盘排布、白色或黄色的背光最能体现稳重的家居感等。
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可以为汽车内饰开发过程提供大量较为客观且准确的设计指导信息,使得汽车内饰开发紧扣目标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通过深入研究,相信这套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整车外型开发。不过,人的创新才是成功的根本。
关键词:汽车内饰;设计评价;情感
汽车内饰不仅是完成驾驶任务的功能载体和操作空间,而且其自身的造型也承载着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诉求,因此,传统造型评价模式不能满足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内饰设计评价需求。同时,汽车作为工业产品设计的典型案例,因其具有设计需求多样性、形态复杂性以及多学科交叉等“高技术”和“高情感”的特性,其设计方案的生成和评价与一般的产品设计会有所差别。
一、设计领域的情感测量
人的情感是基于多感官通道综合产生的心理状态,具有复杂性、模糊性、瞬时性等特征。如何挖掘并量化分析用户的情感期望,并将其转化为能够辅助设计的信息,一直是情感测量理论的研究难点。情感测量方法按照所使用技术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心理学的生理指标测量技术和基于心理学的心理反应测量技术。其中,基于心理学的生理指标测量技术包括眼动追踪技术、面部表情测量、声音表现性测量和情感测量多维度评估技术等测量方法;而基于心理学的心理反应测量技术包括语义差异法、口语分析法、PANAS量尺法、PAD测量法、产品愉悦测量问卷和Emocard测量法等。
二、内饰情感设计的品质感载体
情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而情感設计中的情感被定义为用户对产品感性设计的心理反应。汽车内饰品质感载体与情感设计关键,见图1。在汽车内饰情感设计中,情感则被理解为用户对汽车内饰材料、色彩、肌理、工艺的心理反应,以色彩、工艺衬托的汽车内饰表面材质是内饰情感设计的品质感载体,见图1a。NORMAN指出,人类的情感不仅仅具有逻辑的/理性的成分,它们与人感觉和行为紧密相连。在绘画领域,Philip Rawson认为“肌质”的情感化特征总被理解为一种同色彩一样充满强烈情感特征的表面特点,这里对肌质的感受源于人对材料的感知。情感设计本质上是处理用户属性与感性设计的关系问题,前者通过识别、测量、分析获得用户的情感需求,是用户域的研究课题;后者是情感设计和感性属性,是设计域的研究课题。汽车产品的高情感性对于个体具有一种自我价值的表现意义,而对于社会生活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探索和把握目标用户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特征,并通过适当选材与表面材质处理赋予材料情感化特质,使其与用户格调产生共鸣,是对汽车内饰情感设计品质化展现的关键。
三、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的应用领域与研究对象
1.应用领域。
在汽车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汽车的内饰开发作为整车开发的一大组成部分,同样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产品战略研究、产品概念开发、产品工程开发、产品市场营销。情感设计系统的应用贯穿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时刻起到沟通消费者需求与产品设计元素的作用(图2)。
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在产品战略研究阶段输入宏观环境、细分市场、目标消费者以及竞品特性等各种信息,通过科学的系统方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定量结果,在产品概念开发与工程开发两个阶段输出给造型设计与工程开发人员,辅助他们更好地将消费者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设计元素。
2.研究对象。
由于情感设计系统是一套沟通产品设计与消费者情感的体系,所以研究对象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具体产品或是消费者情感,而需要将这两者进行结合。从内饰产品的角度出发,需要全面且不重复地对整个内饰系统进行合理分类。兼顾到模块化设计的原则,可以将内饰按照实际的装配模块进行分类。例如分类的第一层次为:座椅模块、仪表板模块、中控台模块、车门模块等。分类的第二层次再将每个模块细化到基本的构成元素,例如将仪表板模块细分为:仪表盘盘体、刻度、数显窗口、指针、面板等。从消费者情感角度出发,需要根据人的实际感知方面来表现人的情感需求以及对产品的感性评价,并同时兼顾到用户对产品在功能上的期望。根据经典的工业设计理论,可以将人对产品的感知分为如下方面:视觉体验、触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整体环境体验以及产品功能体验。为了综合上述两者以获得用于情感设计系统的设计对象,可以通过构建一个矩阵来体现所有产品分类与感性分类条目相结合的可能性,再通过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筛选,定义出符合产品设计目标的情感设计对象。
四、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模型研究
1.系统整体模型的构建。
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模型由紧密联系的3大部分组成:知识库构建、目标消费者需求研究与产品设计。(1)知识库构建。知识库的构建基于现代网络数据库技术(例如微软ASPNET3.5平台),构建面向多用户的情感设计数据库,使用者可以包括市场研究人员、设计师、工程开发人员、IT专员等。这个知识库是一个动态的共享数据库,其内容包括:设计元素库、感性词汇库、功能与技术库、人机工程参数库以及其他知识库。这些数据库由各方面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调用及更新,使得整个知识库紧跟设计发展的趋势。(2)目标消费者需求研究。这部分是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的实际应用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通过以感性工学方法为主,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研究方法为辅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可以针对一个设计对象给出3个主要结论消费者的关注点(即设计目标),消费者需求意向,以及消费者需求意向与设计元素的对应关系。这3方面结论,可以用于指导与辅助内饰产品开发,设计师可以通过这些结论清晰地了解内饰设计的重心在哪里、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样的、怎样的产品设计元素可以满足这些需求。(3)产品设计。这部分的主导工作由设计师与工程开发人员完成。开发人员根据系统对消费者需求研究的结论输入,输出内饰设计草图或模型,再返回系统进行消费者验证和方案修改。直到最佳方案产出,再输入知识库系统,为下一次改型和开发打下基础。这样整个系统就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并且紧跟目标消费者需求的内饰设计支持系统。
2.系统的应用。
(1)消费者关注点的获得。首先针对一系列设计对象进行目标消费者满意度与关注度测量,再通过应用“优先权四象限分析法”,综合衡量出消费者对一个设计对象的关注度与满意度的关系,从而决定哪些设计对象是重点,哪些并不重要。设计目标由此获得。(2)消费者需求意向的获得。通过让消费者对各个设计方案进行感性形容词对的打分,结合他们对于各个方案的满意度评价,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即可获得最令目标消费者满意的感性偏好,即为消费者的需求意向。例如邀请一组某一级别车型的消费者针对仪表盘造型,评价几种设计样本在“动感稳重”、“闲适紧张”、“家居感工业感”、“平面感立体感”、“个性化大众化”这些感性词对中的偏向,再结合这几种设计样本的满意度评分,即可定量计算出符合目标消费者需求的仪表盘造型需要满足的感性意向由重要到不重要依次为,动感、紧张、家居感、立体感、个性化。(3)消费者需求意向与设计元素对应关系的获得得到了上一步骤得出的消费者需求意向,只需再结合相应的设计样本进行共性总结,即可得出需求意向与设计元素的对应关系。如上述例子,可以总结出:3个紧密排布的筒形仪表盘最能突出动感和紧张感,四圆形的仪表盘排布、白色或黄色的背光最能体现稳重的家居感等。
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可以为汽车内饰开发过程提供大量较为客观且准确的设计指导信息,使得汽车内饰开发紧扣目标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通过深入研究,相信这套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整车外型开发。不过,人的创新才是成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