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事实上,一方面是大量阅读,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的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语文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
一、培养阅读兴趣
1、设置阅读的悬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悬而未决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儿童尤其如此。所以,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悬念,能激起儿童的阅读期待。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抓住开头的激趣导入,中间的释疑研读,结尾的总结拓展精心设计悬念,创设阅读期待,无论是知识性的,还是趣味性的,都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热点,促进探究心理,让学生在热切的期待中去阅读课文。以激趣导入为例: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夏夜多美》一课,老师首先出示"多美"两个字让学生读,然后在"多美"前面画一横线,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填空说话,什么多美?在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畅叙后,老师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夜"感受夏夜多美。如此悬念,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期待。
2、提出"阅读"的要求
教学过程的每次阅读,都应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即读书之前对学生要提出阅读要求,且这种要求是可望可及的,学生才会在读中不断体验成功,增强读的信心。这样,也才能变盲从性阅读为探究式读书。
3、营造"阅读"氛围
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推动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同样,良好的阅读兴趣,总是伴着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产生。而良好的情境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及行为来决定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如,教师良好的言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音、诗、画、像等辅助教学设施,渲染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浸润中产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留给"阅读"的空间
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当然无从谈起,而获得自主的前提是要给学生留有阅读的空间。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青蛙作为有益于人类的动物,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把它写得很美:"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珠洁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教师这时不应是灌输,而应采取激励性语言:"文中的青蛙很美吗?"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领会文章语言的内在意蕴,使思维活动更加活跃,使学生对语言的美感认识更为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二、阅读形式巧指导
充分利用教材的课程资源,精心设计阅读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实现课堂巧指导。如:
1、鼓励学生自读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要求:声音不能太大、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读好后读懂后请放下课本(老师就知道你已读懂了)。这样,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2、小组合作阅读
对于阅读内容,我让他们四人一组,每个组员轮流读给其他成员欣赏。小组长(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检查并每周评选出"阅读之星"予以奖励。
3、加强"阅读"互动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过程的多项互动。本人认为,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读"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听课文录音、听老师范读,同学与同学间互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指名读、集体读,使课堂上真正充满了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读的互动,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借鉴,在读中体悟内容。
4、读读、画画、议议
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等形式,让他们把阅读中的故事,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读读、画画、议议。如《两只小狮子》一课,朗读过程中可让学生找出两只小狮子的不同,孩子们通过读抓住了"刻苦"和"懒洋洋",体会得很准确,读得也很到位。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乌鸦喝水》等课,我都是让孩子们用画表情的方式体会课文角色的心情。学生画出了小壁虎借尾巴,借不着尾巴,发现自己长了新尾巴的表情,自然也体会了心情。这样在再指导阅读时就水到渠成了。
三、强化体会,注重感悟
1、给予选择的自由
教育学家罗杰斯说:"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这就是说,如果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学习热情会格外高涨。所以,除了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外,还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小组合作阅读的对象等。总之,给予这样的自由,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阅读的主人,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体验的效果会更好。
2、珍视独特的体验
每个孩子的生活体验不尽相同,我们应珍视孩子独特的观点,事实上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就是赋予作品与学生更强大的生命力。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随时进行着思想的交流,作为教者应以学生为主。如教学《夏夜多美》一文,在讨论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睡莲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时,就应充分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让他们去自主探究体会角色的语气,自己把握文章的读法。
3、重视"阅读"的评价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及时准确地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经过观察,我发现,班里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孩子却读得干干巴巴。在课堂上,对于有进步的孩子,我一定要把他的成功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夸夸他,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让暂时有困难的孩子充满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还应充分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如:灿烂的笑容,亲切、温暖的举动,都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有较丰富的积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就小学阶段来说,背诵优秀诗文篇目要达到16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290万字以上,教师应培养学生有选择的,持久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爱阅读、善阅读。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丰富的实践中,才能领悟阅读、学会阅读,获得阅读的"真知",曾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他把读书对人的影响,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如此形象而深刻。所以,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事实上,一方面是大量阅读,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的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语文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
一、培养阅读兴趣
1、设置阅读的悬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悬而未决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儿童尤其如此。所以,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悬念,能激起儿童的阅读期待。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抓住开头的激趣导入,中间的释疑研读,结尾的总结拓展精心设计悬念,创设阅读期待,无论是知识性的,还是趣味性的,都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热点,促进探究心理,让学生在热切的期待中去阅读课文。以激趣导入为例: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夏夜多美》一课,老师首先出示"多美"两个字让学生读,然后在"多美"前面画一横线,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填空说话,什么多美?在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畅叙后,老师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夜"感受夏夜多美。如此悬念,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期待。
2、提出"阅读"的要求
教学过程的每次阅读,都应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即读书之前对学生要提出阅读要求,且这种要求是可望可及的,学生才会在读中不断体验成功,增强读的信心。这样,也才能变盲从性阅读为探究式读书。
3、营造"阅读"氛围
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推动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同样,良好的阅读兴趣,总是伴着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产生。而良好的情境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及行为来决定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如,教师良好的言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音、诗、画、像等辅助教学设施,渲染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浸润中产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留给"阅读"的空间
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当然无从谈起,而获得自主的前提是要给学生留有阅读的空间。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青蛙作为有益于人类的动物,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把它写得很美:"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珠洁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教师这时不应是灌输,而应采取激励性语言:"文中的青蛙很美吗?"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领会文章语言的内在意蕴,使思维活动更加活跃,使学生对语言的美感认识更为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二、阅读形式巧指导
充分利用教材的课程资源,精心设计阅读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实现课堂巧指导。如:
1、鼓励学生自读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要求:声音不能太大、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读好后读懂后请放下课本(老师就知道你已读懂了)。这样,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2、小组合作阅读
对于阅读内容,我让他们四人一组,每个组员轮流读给其他成员欣赏。小组长(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检查并每周评选出"阅读之星"予以奖励。
3、加强"阅读"互动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过程的多项互动。本人认为,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读"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听课文录音、听老师范读,同学与同学间互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指名读、集体读,使课堂上真正充满了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读的互动,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借鉴,在读中体悟内容。
4、读读、画画、议议
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等形式,让他们把阅读中的故事,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读读、画画、议议。如《两只小狮子》一课,朗读过程中可让学生找出两只小狮子的不同,孩子们通过读抓住了"刻苦"和"懒洋洋",体会得很准确,读得也很到位。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乌鸦喝水》等课,我都是让孩子们用画表情的方式体会课文角色的心情。学生画出了小壁虎借尾巴,借不着尾巴,发现自己长了新尾巴的表情,自然也体会了心情。这样在再指导阅读时就水到渠成了。
三、强化体会,注重感悟
1、给予选择的自由
教育学家罗杰斯说:"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这就是说,如果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学习热情会格外高涨。所以,除了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外,还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小组合作阅读的对象等。总之,给予这样的自由,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阅读的主人,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体验的效果会更好。
2、珍视独特的体验
每个孩子的生活体验不尽相同,我们应珍视孩子独特的观点,事实上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就是赋予作品与学生更强大的生命力。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随时进行着思想的交流,作为教者应以学生为主。如教学《夏夜多美》一文,在讨论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睡莲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时,就应充分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让他们去自主探究体会角色的语气,自己把握文章的读法。
3、重视"阅读"的评价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及时准确地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经过观察,我发现,班里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孩子却读得干干巴巴。在课堂上,对于有进步的孩子,我一定要把他的成功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夸夸他,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让暂时有困难的孩子充满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还应充分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如:灿烂的笑容,亲切、温暖的举动,都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有较丰富的积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就小学阶段来说,背诵优秀诗文篇目要达到16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290万字以上,教师应培养学生有选择的,持久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爱阅读、善阅读。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丰富的实践中,才能领悟阅读、学会阅读,获得阅读的"真知",曾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他把读书对人的影响,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如此形象而深刻。所以,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