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饱读诗书,又精通饮食文化,是名副其实的“食学”大师,但他对他的个人饮食却没有太多讲究。在家中,一捆白皮挂面能吃一个月,为了研究学问,他能够一周不出家门。外出讲学时,他谈古论今,将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茶文化、烹饪文化、食礼文化、筷子文化用趣味性的语言传播开来,让听众学到知识的同时开怀大笑。他用40年的时间将“饮食”发展成“食学”,从而被人们亲切地誉为“中华食学的对外代言人”,他就是浙江工商大学的赵荣光教授。
出生于1948年的赵荣光,因为家庭贫穷,常常吃不饱饭,长期的挨饿经历让他从小就对吃有着深刻的记忆。平日里读书,每读到与吃有关的章节,他总会停下来多读几遍,读着读着,赵荣光就发现,中国的饮食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之后,已不仅仅是种类繁多的食物和异彩纷呈的烹饪手法,更在于食器、食礼以及口腹之外的礼仪和哲学。然而,让他感到悲伤的是,如今大多数人对饮食文化的了解都只停留在简单的烹饪上面,对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知道的人太少了。从那时起,他就在心中立下了一个志愿,一定要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成年后,勤奋好学的赵荣光先后考入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和哈尔滨大学历史系。多年的求学生涯里,他阅遍藏书,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毕业后,他一边在大学任教,一边潜心研究食学,凭借着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极度热爱,他最终投身于中国食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从此他的人生像开了挂——
他是学者,他从《二十五史》《明实录》《清实录》《衍圣公府档案》《满文老档》等浩瀚的文献笔记中梳理出大量的古人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对此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还接连出版了《中国古代庶民饮食生活》《天下第一家衍圣公府食单》《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满汉全席源流考述》等十余部专著。
他是教育家,他首次在大学开创了中国饮食文化课,并亲自教授,他长期在全国各大高校举办饮食文化讲座,他创办了亚洲食学论坛。经过多年的发展,亚洲食学论坛已经成为亚洲范围内最高水平的食物历史研究和饮食文化推广的公益性学术论坛。
他是餐桌文明的推行者,中国重礼,饮食方面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餐桌”。他重构了“中华食礼规范”,包括规范执筷法,餐前感恩礼,中餐公宴双筷制等,只为了唤醒我们祖先的餐桌文化记忆。
他还是饮食研究的视野开拓者,为了保护动植物,他起草的《珍爱自然:拒烹濒危动物宣言》在國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他又陆续起草了“杭州宣言”和“尼山宣言”。
在赵荣光的不断努力下,“饮食文化”作为一门学问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2019年,赵荣光作为山东博物馆“战国铜餐具”的守护者登上了《国家宝藏》第二季的舞台,59件精巧、细密且相互嵌套的餐具,在他的讲述下,灿若星河,熠熠生辉。虽然那个年代食物并不丰富,但人们依旧遵循着严格的饮食礼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礼藏于器”。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饮食文化,到如今已经过去了50多年,赵荣光也从一个年轻小伙成为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说起自己心爱的事业,他依旧觉得不够,“神农遍尝百草,我在做的就是神农的事业,神农的决心与行动不断激励着我”。
(编辑
出生于1948年的赵荣光,因为家庭贫穷,常常吃不饱饭,长期的挨饿经历让他从小就对吃有着深刻的记忆。平日里读书,每读到与吃有关的章节,他总会停下来多读几遍,读着读着,赵荣光就发现,中国的饮食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之后,已不仅仅是种类繁多的食物和异彩纷呈的烹饪手法,更在于食器、食礼以及口腹之外的礼仪和哲学。然而,让他感到悲伤的是,如今大多数人对饮食文化的了解都只停留在简单的烹饪上面,对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知道的人太少了。从那时起,他就在心中立下了一个志愿,一定要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成年后,勤奋好学的赵荣光先后考入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和哈尔滨大学历史系。多年的求学生涯里,他阅遍藏书,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毕业后,他一边在大学任教,一边潜心研究食学,凭借着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极度热爱,他最终投身于中国食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从此他的人生像开了挂——
他是学者,他从《二十五史》《明实录》《清实录》《衍圣公府档案》《满文老档》等浩瀚的文献笔记中梳理出大量的古人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对此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还接连出版了《中国古代庶民饮食生活》《天下第一家衍圣公府食单》《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满汉全席源流考述》等十余部专著。
他是教育家,他首次在大学开创了中国饮食文化课,并亲自教授,他长期在全国各大高校举办饮食文化讲座,他创办了亚洲食学论坛。经过多年的发展,亚洲食学论坛已经成为亚洲范围内最高水平的食物历史研究和饮食文化推广的公益性学术论坛。
他是餐桌文明的推行者,中国重礼,饮食方面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餐桌”。他重构了“中华食礼规范”,包括规范执筷法,餐前感恩礼,中餐公宴双筷制等,只为了唤醒我们祖先的餐桌文化记忆。
他还是饮食研究的视野开拓者,为了保护动植物,他起草的《珍爱自然:拒烹濒危动物宣言》在國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他又陆续起草了“杭州宣言”和“尼山宣言”。
在赵荣光的不断努力下,“饮食文化”作为一门学问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2019年,赵荣光作为山东博物馆“战国铜餐具”的守护者登上了《国家宝藏》第二季的舞台,59件精巧、细密且相互嵌套的餐具,在他的讲述下,灿若星河,熠熠生辉。虽然那个年代食物并不丰富,但人们依旧遵循着严格的饮食礼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礼藏于器”。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饮食文化,到如今已经过去了50多年,赵荣光也从一个年轻小伙成为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说起自己心爱的事业,他依旧觉得不够,“神农遍尝百草,我在做的就是神农的事业,神农的决心与行动不断激励着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