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教育中,音乐教学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缓解学生的压力,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而声势律动以其具体性、形象性、体验性等特点逐渐受到了诸多一线音乐教师的认可和青睐,随即被广泛应用到了音乐教学中。因此,本文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三方面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切实提升初中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音乐 声势律动 音乐兴趣 音乐知识 音乐情感
所谓声势律动,指的就是由人体自主产生的声响。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提高音乐学习效率。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律动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身体去感受音乐、领悟音乐,从而实现音乐的再现。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声势律动的前提条件是让学生动起来,而动起来的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使学生在舒展身体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律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学生往往会好奇教师会选择什么样的律动方式来展开教学,而学生好奇心的提高无疑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增强。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声势律动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利用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春游》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节奏和韵味,我极为重视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此,上课后,我首先通过音乐的播放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春游时的感受,并率先通过拍手来和奏,从而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我随即要求学生也尝试利用拍手来跟上歌曲的节奏,并一步步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实际上,《春游》的旋律流畅,采用的节奏也是明快的八六拍,所以利用简单的拍子已经足够学生沉浸在如画的美景之中了。况且,拍手的方式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对更具趣味性,这对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具有重要作用。从教学成果来看,对声势律动的应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二、指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便是对节奏的训练,学生只有掌握音乐的节奏,才能更快速的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不同的节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律动,在律动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声势律动来指导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音乐知识。为此,教师应该优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再根据其内容选择合适的声势律动方式,如此必然能够指导学生如何从律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进而促进初中生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欣赏《敢问路在何方》时,考虑到这是《西游记》的主题曲,许多学生对其都有一定的印象,所以在对其进行欣赏时,我主要利用一些动作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意境。因此,上课之后,我先根据每一句歌词及节奏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如“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中的行走动作;“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的表勇敢和活泼的动作等。通过对学生这一系列动作的观察,我适时的对學生进行了指导,并将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音乐知识穿插了进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了音乐知识。显然,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沉浸到音乐之中,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每一首音乐中都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初中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其内容与节奏,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音乐实现与创作者的直接对话,并从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声势律动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对于学生全面接触音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当代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声势律动要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学生引入到对律动的感受之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自身的魅力所在,进而感受到音乐中所渗透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我不挂帅谁挂帅》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有关京剧的知识,并体会到其中的音乐情绪,我在教学前通过网络对这一音乐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台步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上课之后,我首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随后鼓励学生们尝试走一走台步,试一试表演。随着这一要求的提出,学生们纷纷跟着该音乐行动了起来。在声势律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感受到了穆桂英救国于危亡的大义。显然,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感情与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联系。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声势律动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以不断发挥出其优势,从而促进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 声势律动 音乐兴趣 音乐知识 音乐情感
所谓声势律动,指的就是由人体自主产生的声响。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提高音乐学习效率。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律动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身体去感受音乐、领悟音乐,从而实现音乐的再现。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声势律动的前提条件是让学生动起来,而动起来的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使学生在舒展身体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律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学生往往会好奇教师会选择什么样的律动方式来展开教学,而学生好奇心的提高无疑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增强。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声势律动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利用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春游》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节奏和韵味,我极为重视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此,上课后,我首先通过音乐的播放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春游时的感受,并率先通过拍手来和奏,从而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我随即要求学生也尝试利用拍手来跟上歌曲的节奏,并一步步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实际上,《春游》的旋律流畅,采用的节奏也是明快的八六拍,所以利用简单的拍子已经足够学生沉浸在如画的美景之中了。况且,拍手的方式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对更具趣味性,这对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具有重要作用。从教学成果来看,对声势律动的应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二、指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便是对节奏的训练,学生只有掌握音乐的节奏,才能更快速的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不同的节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律动,在律动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声势律动来指导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音乐知识。为此,教师应该优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再根据其内容选择合适的声势律动方式,如此必然能够指导学生如何从律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进而促进初中生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欣赏《敢问路在何方》时,考虑到这是《西游记》的主题曲,许多学生对其都有一定的印象,所以在对其进行欣赏时,我主要利用一些动作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意境。因此,上课之后,我先根据每一句歌词及节奏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如“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中的行走动作;“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的表勇敢和活泼的动作等。通过对学生这一系列动作的观察,我适时的对學生进行了指导,并将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音乐知识穿插了进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了音乐知识。显然,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沉浸到音乐之中,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每一首音乐中都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初中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其内容与节奏,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音乐实现与创作者的直接对话,并从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声势律动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对于学生全面接触音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当代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声势律动要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学生引入到对律动的感受之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自身的魅力所在,进而感受到音乐中所渗透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我不挂帅谁挂帅》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有关京剧的知识,并体会到其中的音乐情绪,我在教学前通过网络对这一音乐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台步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上课之后,我首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随后鼓励学生们尝试走一走台步,试一试表演。随着这一要求的提出,学生们纷纷跟着该音乐行动了起来。在声势律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感受到了穆桂英救国于危亡的大义。显然,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感情与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联系。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声势律动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以不断发挥出其优势,从而促进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建芬.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8(16).
[2]索世文.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