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q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探讨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想。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 适用范围 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86-02
  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概述
  1.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一般而言这样的精神损害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情况,一种是因遭受有形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而导致的精神损害;另一种是未遭受有形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而直接导致的精神损害。精神损害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受害人可以感知到的精神损害称为积极的精神损害;另一种是受害人由于心智丧失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感知的精神损害称为消极精神损害。
  2.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
  精神损害赔偿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包括以下两大类:一是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二是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二、现行法律关于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的缺陷
  精神损害是无形的,抽象的,精神損害赔偿拥有其独特性,所以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也导致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上的一些不足。
  1.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尚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规定
  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可以看做是我国正式确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开始。此后,司法界开始了慢慢探索立法的道路,如1988年的《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及1993年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等等法律文件的颁布施行等,进一步完善了《民法通则》中的相关制度规范。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综合国内实践经验和国外先进立法,颁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个解释被学者誉为“人身权民法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但不可否认,《民法通则》并没有权威规定,单行法规也没有相关系统的规定,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尚未形成系统,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立法简单、零散,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过窄
  我国《民法通则》和2001年颁布实施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有四种情形。此外,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按照现行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仅限于民事侵权的情况,保护范围显然过窄,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国家赔偿、特定身份权中被监护人的权益保护等情况下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则不予保护,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社会法制要求的。
  3.精神损害赔偿金存在不确定性
  精神损害不是实质的东西,所以多少数额的金钱可以相对平衡地弥补受害者的损失也很难制定标准。而现在在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案件中,类似的案件经过判决获得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相差巨大,这导致人们无法对抚慰金数额有个合理的期待。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衡量抚慰金赔偿数额时给出了几方面的参考因素:要考虑到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对受害者造成的损害,受诉法院所在地的生活平均水平等因素。这些可以考量的赔偿因素非常零散,没有成为一个系统,没有具体的赔偿幅度与计算方式,如果仅仅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判定,公正公平就无法保障。
  三、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1.建立全面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体系
  《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所确立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个很不成熟的法律制度,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主要依靠司法解释予以完善,为此,本人认为,应当尽快制定新的《民法典》或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有关单行民事法律,对我国的精神损害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著作权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完备而统一的法律体系,以维护法制的统一。
  2.进一步拓宽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扩大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但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并不满足于此。还有很多的内容没有被法律所肯定,而有的权利又确实应该考虑被保护。如果财产权受到侵害必然会导致受害人精神痛苦,这是无须证明的生活经验,允许受害人就此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外已有先例,我国也可以借鉴,已达到保护全部人身权的最终目标。
  3.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应充分体现“正义得到伸张,侵权得到惩罚,损失给予补偿,精神给予抚慰”的指导思想,在高扬人格的价值、兼顾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补偿功能与惩罚功能的基础上,在确定具体赔偿额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侵权人的的实际情况,包括侵权原因、主观动机、过错程度、侵权情节,主要考虑时间、次数、空间范围、手段及方式、侵权后的态度、经济情况、承担能力。对故意实施侵权行为、手段恶劣、动机卑劣、认识差、经济条件好的侵害人加重处罚;二是受害人的实际情况,包括受害人损害后果、受害人的谅解情况、受害人的身份资历、受害人有无过错、受害人的性别、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三是客观情况,包括当地生活水平及案件判例等。这样,既可实现法制的统一,又兼顾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可以较好地解决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畅.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立法完善.法制与社会.2014.12(上).
  [2]杨立新.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3]刘玉民.精神损害赔偿.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在实际中,双基机载雷达接收发射载机经常不会在同一个高度,会导致在两载机之间产生垂直基线.首先对双基雷达的一般构型进行分析,然后从双基平飞正侧机载雷达的回波多普勒数学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
我国的昆曲艺术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名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 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从明天启元年到清康熙末年一百年间为极盛时期。清代中叶(乾隆年间) 以后 , 昆曲逐渐由盛而衰,到清代后期 , 昆曲班社大量减少,在苏州、上海仅存大雅、全福等几个班社;辛亥革命之后,连全福班也难以维持。盛行一时的昆曲面临着消亡、失传的危机。  
桃花源位于湖南常德,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在陶潜笔下自古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被誉为“世外桃源”。1962年初秋,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地委负责同志陪同下来到了桃花源。  走进菊圃,耀邦同志举目凝望着对面的桃花岭,兴致勃勃地说:“那大概就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地方了。”距菊圃不远处,有一线长长的碑廊,胡耀邦疾步上去,眼前忽然一亮,一块石碑上镌刻着陶渊明的名篇《桃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领域广、内容多、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水平要求高的学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动态模拟地展示地理现象,可以极大地激零学生对砖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
目的:提高PACS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以PACS双机热备方案为例,探讨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如何构建经济高效的PACS双机热备系统。结果:基于Windows域名系统和集群系统的双机热备,可
"人类有一套道德准则,"(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动物行为专家马克·贝可夫说。"如果我不按某种方式办事,你就不会跟我玩了。有些动物也有同样的准则。"
期刊
当前,中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大多采用“讲授+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践性不强,教师讲得多、干得苦,但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并不多。美国教育家毕特指出:“生
你知道吗?每年的10月4日是世界功物日(World Animal Day)。这个节日源自19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圣·弗朗西斯的倡议。他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的森林中,热爱动物并和动物们建立了“
提出了一种构造低密度校验码的渐进边生长算法的快速实现方法.该方法使用平衡搜索树对校验节点进行排序,并且在边生长过程中对Tanner图的变化进行跟踪.平衡搜索树使对特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