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方大学生方言弱化的现状,以六盘水师范学院在校生为对象,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我校大学生对于方言的态度、对方言的认识、对方言传承以及保护的态度等,根据统计结果,引起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方言弱化;普通话;继承;建议;对策
一、引言
现今,普通话已经成为不同地区人们交流的通用语言,普通话的大面积普及和应用使人们不再因为地区方言的不同而出现沟通障碍,如此,消除了地域的隔阂,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方言中融入了更多的普通话色彩,方言出现弱化现象。这种现象在普通话高度使用的学校中尤为明显,学生一定程度上对方言存在歧视,不愿说方言,或者在说方言时用词、语法往普通话方向发展。如此,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变得方言不像方言,又与普通话相差甚远。这就导致语言多样性程度渐渐减弱,地方文化难以继承发展。
方言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是文化的活化石。据研究,我国方言主要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七个方言文化区,每种方言区各有其独特性,是一方文化最直接的表达。但在普通话的冲击下,很多年轻人或小孩不会说自己家乡的地道方言。
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地方方言的弱化现象,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和反思,向社会呼吁,尊重方言,保护方言,并将方言传承下去。
二、大学生方言弱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1955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普通话,现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上形成了人人说普通话的局面。不过,相比较来看,方言的整体发展形势严峻,状况却不容乐观,即方言的话语权被逐步削弱,在社会生活中,适用人群和使用范围正在逐渐减小,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1、校园中大家交流基本以普通话为主,有些同学虽然带着地区口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语音、词汇和语法在普通话的冲击下,正逐渐地更改或消失;2、有些同学从小说普通话,完全不会方言;3、部分同学对于方言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方言土等。敬文东在《方言及方言演变》一文中说道“我们对方言已经越来越陌生,在这一切都在被简化,被缩减的时代,要走进一个方言的世界谈何容易”[3]。由此可见,方言弱化现象严重,人们必须引起重视。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使用和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要忘记继承和保护富有家乡气息的方言。
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贵州各地,方言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少数民族较多,方言间又有很大的差异,当聚集在高校中时,为了交流的方便,也为了教育的要求,人们在交流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久而久之,方言的特色在学生身上逐渐流失,方言多样性难以维系。
(一)学生受语言环境影响对方言存在认知偏差
从数据可以看出13.45%对于方言的态度并不重视,2.24%的学生认为方言应该消亡;高达72.2%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是在方言沟通不能用时使用,牺牲方言是本末倒置。可见,学生对于普通话和方言认识并不明确。
1、二十一世纪,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进行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公共场合中大家都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说普通话,全国掀起一股“普通话热”,基本上形成了人人说普通话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学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使用方言的频率降低、范围变小。有的学生从小父母教说普通话,完全不会方言;有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要求说普通话,对方言的使用减少,方言出现弱化情况。
2、升学问题使就读地发生变化,普通话成为跨越不同地区间交流障碍的纽带,因此方言使用率降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方言赖以存在的地域性框架被打破,语言的混杂与融合对原方言的冲击性很大,这也是方言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有些学生不愿意说方言是因为觉得方言“土”“俗”,只有在家乡和家里人交谈时才会使用,在面对陌生人时却羞于使用,这是一种语言自卑感。这从侧面反映出,在某种程度上方言所包含的地域文化使部分学生有自卑感,对方言认识存在错误偏差。
(二)父母方言能力弱化且对方言存在偏差
这一代的大学生,父母文化水平较之前有所提升,对普通话的使用更加频繁,对孩子普通话的重视程度较之父辈更为重视。我们的父辈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到普通话的冲击,本身方言就有所弱化,因此在教育下一代时,难以传授原汁原味的方言,缺乏语言环境,对孩子方言的传承造成影响。
调查数据表明,4.04%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普通话的培养,78.48%的父母对孩子方言培养不在乎,17.49%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方言文化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父母对于孩子语言的发展不关心,顺其孩子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少数父母重视对孩子语言的培养,从小让孩子学习普通话或者方言。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量的人口流动现象。随着农民工进城,有些人改变了对方言的看法,认为方言是落后的,是土、俗的代表,这种对方言文化价值的认知偏差思想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就造成了孩子对方言的误解。
(三)学校汉语教育的单语性削弱了方言的继承性[3]
1955年后全国推广普通话,掀起了一股“普通话热”,学生从小在学校中被要求说普通话,长久下来,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使得普通话中有方言的影子,而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也向普通话靠拢。因此部分学生完全不会说那些很地道的方言土话,甚至听不懂方言中的土话。这种只注重普通话规范的单语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妨碍了方言文化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方言的繼承性。
(四)国家相关部门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忽视方言的传承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增强了汉语的凝聚力。但是国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看不忽视了方言的传承和发展,导致大众对方言持轻视或不重视的态度,到方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民族文化,继而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出现方言弱化现象。 三、大学生方言弱化现象的对策
(一)学生注重对方言文化的学习和保护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要正视方言文化,改变对方言文化的反感态度,从心底接受和喜欢方言文化,自觉主动接受方言文化,重视自身对方言文化的培养,继承和发扬方言文化。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兼顾方言文化的传承,或者在学习方言文化的时候,既学习原汁原味的传统方言文化,又跟随时代潮流学习普通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体系。
从大学生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从小接触的都是本地的方言文化,是在入学后,随着学校对普通话的要求提高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便捷,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致使学生方言能力弱化,对方言的态度发生转变。部分学生认为方言“土”“俗”,应该消亡,部分学生认为方言传承不传承都无所谓,少部分学生认为方言应该保存。
但是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是非物质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学生群体将是社会的主力军,应该转变对方言文化的偏见,注重对方言文化的学习和保护,在推进方言文化传承上起决定作用。
(二)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方言能力影响巨大,父母首先所要做的事是纠正自身对于方言认识的偏差,须认识到普通话与方言不是相对立的,方言并不会削弱学生学习普通话及其他语言的能力,同时语言并无贵贱之分,甚至还有共通之处,能够促进其他语言的学习。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同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浅显的接触方言,并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步深入教学。其次由于种种原因,孩子缺乏良好的方言环境,父母可以尽力去弥补这一点。父母应从自身做起,在家庭中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方言交流,锻炼孩子的方言能力。父母还可以时常带孩子回到家乡,接触氛围浓厚的语言环境。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介绍故乡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学习方言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方言的积极性。
(三)在学校语言教育方面,增加方言教学,培养学生方言兴趣
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学校应该在保证普通话教育的前提下,实行双语教学,即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协调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两者就其关系而言,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排斥对立关系,推广普通话不等于消灭方言。首先,学校可通过校本课程形式,开设有关方言学习的课程,或者开展有关方言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方言文化的魅力,从而让其在心里接受并喜欢方言文化。其次,教师要树立传承方言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民族文化意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向学生传递方言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在公共场合以外的其他场合使用方言交流,努力营造能听、会说地方方言的良好语言氛围。其实,在这方面,有些地方就做出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苏州市让昆曲、苏州评弹走进校园,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地方方言文化,并且还出版了专门习说苏州方言的校本教材《苏州方言手册》[2]。2014年1月,上海市教委宣布将全面启动上海话教育体验试点,率先在20所幼儿园的课间游戏时使用上海话交流,上课期间才使用普通话,上海市教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从小习得上海话[4]。
(四)在社会方面,给予方言良好的发展空间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质量和规格都有一定的要求,当今时代的人才,除了会说普通话外,还精通多门外语。尽管在英语、韩语、日语等多国语言盛行之余,不要忘记给方言文化留有一席之地,社会要形成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意识。方言是一种情感和身份的维系,是民族发展的智慧结晶,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方言话语权。方言的魅力能拉进同事间的距离,拉进与客户的距离,拉进地区间的距离,拉进人与人之间冷淡的距离,温暖人的心灵。
社会的导向作用对方言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会的重视,能使人们对使用方言增添自信。可以借用社会中的媒体、新媒体、短视频等推广方言文化。
国内有些电视台对方言继承做出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2019年夏天,爱奇艺自制的一档综艺《乐队的夏天》中一匹黑马九连真人杀出重围,他们用独特的客家话唱歌,感动了无数观众,受到大家的喜爱,还有贵州电视台的喜剧片《钟幺爷》、贵州生活频道的《百姓关注》、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类用杭州话播报的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福州电视台二套生活频道推出福建省唯一的福州方言电视节目《左海乡音》[1],等等节目都受到人们好评。不仅如此,网络红人毛毛姐用生动有趣的贵州话说唱受到人们的喜爱,在网红界占有一席之地。
国家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普通话是国家官方通用语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推广普通话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国家应该适当调整语言政策,倡导普通话与方言并重的方针。换而言之,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还要引导大众正确对待自身的方言,要清楚地认识到方言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的文化意义,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传承方言的共同意识。
四、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尊重每个民族及地方人民则是保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文化更能代表地区的文化特色,方言文化中所提现出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的简洁、生动就体现了东北人豪放、幽默的性格。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但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的并存并不矛盾。
方言文化目前存在的弱化现象,是推广普通话必然出现的结果,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沟通老一代和新一代的桥梁,更应该挑起继承方言文化的大梁,学习普通话,继承方言文化,发扬方言文化,将自己地方的特色永久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陳红莲、张立平.方言的生存现状及保护[J].应用语言学研究,2005.
[2]郑伟芬.保护方言,传承地方文化-在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大背景下保护方言[J].文教资料,2014.
[3]侯永员.浅论汉语方言弱化因素及保护措施[J].科技信息,2007.
[4]赵铁平.普通话推广背景下的方言保护[J].文教资料,2015.
关键词:方言弱化;普通话;继承;建议;对策
一、引言
现今,普通话已经成为不同地区人们交流的通用语言,普通话的大面积普及和应用使人们不再因为地区方言的不同而出现沟通障碍,如此,消除了地域的隔阂,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方言中融入了更多的普通话色彩,方言出现弱化现象。这种现象在普通话高度使用的学校中尤为明显,学生一定程度上对方言存在歧视,不愿说方言,或者在说方言时用词、语法往普通话方向发展。如此,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变得方言不像方言,又与普通话相差甚远。这就导致语言多样性程度渐渐减弱,地方文化难以继承发展。
方言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是文化的活化石。据研究,我国方言主要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七个方言文化区,每种方言区各有其独特性,是一方文化最直接的表达。但在普通话的冲击下,很多年轻人或小孩不会说自己家乡的地道方言。
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地方方言的弱化现象,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和反思,向社会呼吁,尊重方言,保护方言,并将方言传承下去。
二、大学生方言弱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1955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普通话,现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上形成了人人说普通话的局面。不过,相比较来看,方言的整体发展形势严峻,状况却不容乐观,即方言的话语权被逐步削弱,在社会生活中,适用人群和使用范围正在逐渐减小,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1、校园中大家交流基本以普通话为主,有些同学虽然带着地区口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语音、词汇和语法在普通话的冲击下,正逐渐地更改或消失;2、有些同学从小说普通话,完全不会方言;3、部分同学对于方言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方言土等。敬文东在《方言及方言演变》一文中说道“我们对方言已经越来越陌生,在这一切都在被简化,被缩减的时代,要走进一个方言的世界谈何容易”[3]。由此可见,方言弱化现象严重,人们必须引起重视。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使用和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要忘记继承和保护富有家乡气息的方言。
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贵州各地,方言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少数民族较多,方言间又有很大的差异,当聚集在高校中时,为了交流的方便,也为了教育的要求,人们在交流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久而久之,方言的特色在学生身上逐渐流失,方言多样性难以维系。
(一)学生受语言环境影响对方言存在认知偏差
从数据可以看出13.45%对于方言的态度并不重视,2.24%的学生认为方言应该消亡;高达72.2%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是在方言沟通不能用时使用,牺牲方言是本末倒置。可见,学生对于普通话和方言认识并不明确。
1、二十一世纪,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进行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公共场合中大家都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说普通话,全国掀起一股“普通话热”,基本上形成了人人说普通话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学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使用方言的频率降低、范围变小。有的学生从小父母教说普通话,完全不会方言;有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要求说普通话,对方言的使用减少,方言出现弱化情况。
2、升学问题使就读地发生变化,普通话成为跨越不同地区间交流障碍的纽带,因此方言使用率降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方言赖以存在的地域性框架被打破,语言的混杂与融合对原方言的冲击性很大,这也是方言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有些学生不愿意说方言是因为觉得方言“土”“俗”,只有在家乡和家里人交谈时才会使用,在面对陌生人时却羞于使用,这是一种语言自卑感。这从侧面反映出,在某种程度上方言所包含的地域文化使部分学生有自卑感,对方言认识存在错误偏差。
(二)父母方言能力弱化且对方言存在偏差
这一代的大学生,父母文化水平较之前有所提升,对普通话的使用更加频繁,对孩子普通话的重视程度较之父辈更为重视。我们的父辈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到普通话的冲击,本身方言就有所弱化,因此在教育下一代时,难以传授原汁原味的方言,缺乏语言环境,对孩子方言的传承造成影响。
调查数据表明,4.04%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普通话的培养,78.48%的父母对孩子方言培养不在乎,17.49%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方言文化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父母对于孩子语言的发展不关心,顺其孩子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少数父母重视对孩子语言的培养,从小让孩子学习普通话或者方言。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量的人口流动现象。随着农民工进城,有些人改变了对方言的看法,认为方言是落后的,是土、俗的代表,这种对方言文化价值的认知偏差思想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就造成了孩子对方言的误解。
(三)学校汉语教育的单语性削弱了方言的继承性[3]
1955年后全国推广普通话,掀起了一股“普通话热”,学生从小在学校中被要求说普通话,长久下来,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使得普通话中有方言的影子,而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也向普通话靠拢。因此部分学生完全不会说那些很地道的方言土话,甚至听不懂方言中的土话。这种只注重普通话规范的单语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妨碍了方言文化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方言的繼承性。
(四)国家相关部门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忽视方言的传承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增强了汉语的凝聚力。但是国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看不忽视了方言的传承和发展,导致大众对方言持轻视或不重视的态度,到方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民族文化,继而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出现方言弱化现象。 三、大学生方言弱化现象的对策
(一)学生注重对方言文化的学习和保护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要正视方言文化,改变对方言文化的反感态度,从心底接受和喜欢方言文化,自觉主动接受方言文化,重视自身对方言文化的培养,继承和发扬方言文化。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兼顾方言文化的传承,或者在学习方言文化的时候,既学习原汁原味的传统方言文化,又跟随时代潮流学习普通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体系。
从大学生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从小接触的都是本地的方言文化,是在入学后,随着学校对普通话的要求提高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便捷,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致使学生方言能力弱化,对方言的态度发生转变。部分学生认为方言“土”“俗”,应该消亡,部分学生认为方言传承不传承都无所谓,少部分学生认为方言应该保存。
但是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是非物质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学生群体将是社会的主力军,应该转变对方言文化的偏见,注重对方言文化的学习和保护,在推进方言文化传承上起决定作用。
(二)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方言能力影响巨大,父母首先所要做的事是纠正自身对于方言认识的偏差,须认识到普通话与方言不是相对立的,方言并不会削弱学生学习普通话及其他语言的能力,同时语言并无贵贱之分,甚至还有共通之处,能够促进其他语言的学习。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同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浅显的接触方言,并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步深入教学。其次由于种种原因,孩子缺乏良好的方言环境,父母可以尽力去弥补这一点。父母应从自身做起,在家庭中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方言交流,锻炼孩子的方言能力。父母还可以时常带孩子回到家乡,接触氛围浓厚的语言环境。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介绍故乡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学习方言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方言的积极性。
(三)在学校语言教育方面,增加方言教学,培养学生方言兴趣
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学校应该在保证普通话教育的前提下,实行双语教学,即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协调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两者就其关系而言,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排斥对立关系,推广普通话不等于消灭方言。首先,学校可通过校本课程形式,开设有关方言学习的课程,或者开展有关方言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方言文化的魅力,从而让其在心里接受并喜欢方言文化。其次,教师要树立传承方言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民族文化意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向学生传递方言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在公共场合以外的其他场合使用方言交流,努力营造能听、会说地方方言的良好语言氛围。其实,在这方面,有些地方就做出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苏州市让昆曲、苏州评弹走进校园,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地方方言文化,并且还出版了专门习说苏州方言的校本教材《苏州方言手册》[2]。2014年1月,上海市教委宣布将全面启动上海话教育体验试点,率先在20所幼儿园的课间游戏时使用上海话交流,上课期间才使用普通话,上海市教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从小习得上海话[4]。
(四)在社会方面,给予方言良好的发展空间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质量和规格都有一定的要求,当今时代的人才,除了会说普通话外,还精通多门外语。尽管在英语、韩语、日语等多国语言盛行之余,不要忘记给方言文化留有一席之地,社会要形成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意识。方言是一种情感和身份的维系,是民族发展的智慧结晶,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方言话语权。方言的魅力能拉进同事间的距离,拉进与客户的距离,拉进地区间的距离,拉进人与人之间冷淡的距离,温暖人的心灵。
社会的导向作用对方言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会的重视,能使人们对使用方言增添自信。可以借用社会中的媒体、新媒体、短视频等推广方言文化。
国内有些电视台对方言继承做出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2019年夏天,爱奇艺自制的一档综艺《乐队的夏天》中一匹黑马九连真人杀出重围,他们用独特的客家话唱歌,感动了无数观众,受到大家的喜爱,还有贵州电视台的喜剧片《钟幺爷》、贵州生活频道的《百姓关注》、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类用杭州话播报的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福州电视台二套生活频道推出福建省唯一的福州方言电视节目《左海乡音》[1],等等节目都受到人们好评。不仅如此,网络红人毛毛姐用生动有趣的贵州话说唱受到人们的喜爱,在网红界占有一席之地。
国家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普通话是国家官方通用语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推广普通话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国家应该适当调整语言政策,倡导普通话与方言并重的方针。换而言之,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还要引导大众正确对待自身的方言,要清楚地认识到方言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的文化意义,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传承方言的共同意识。
四、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尊重每个民族及地方人民则是保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文化更能代表地区的文化特色,方言文化中所提现出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的简洁、生动就体现了东北人豪放、幽默的性格。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但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的并存并不矛盾。
方言文化目前存在的弱化现象,是推广普通话必然出现的结果,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沟通老一代和新一代的桥梁,更应该挑起继承方言文化的大梁,学习普通话,继承方言文化,发扬方言文化,将自己地方的特色永久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陳红莲、张立平.方言的生存现状及保护[J].应用语言学研究,2005.
[2]郑伟芬.保护方言,传承地方文化-在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大背景下保护方言[J].文教资料,2014.
[3]侯永员.浅论汉语方言弱化因素及保护措施[J].科技信息,2007.
[4]赵铁平.普通话推广背景下的方言保护[J].文教资料,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