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忽略了兴趣的学习会带有强制性,容易扼杀中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教好美术课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美术;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07-002
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类传播美术思想、美术知识、美术历史和美术技能技巧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传授造型技能、艺术审美经验和启迪智力的手段。学校的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中学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只要学生对某件事有兴趣,就会自主地去关注、去学习、去探索,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所有的时间,去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目的。只要始终保持有兴趣,就会始终自觉、自主地去钻研,保持无穷的动力,不知疲倦地坚持甚至贯穿人的一生。
那么如何在农村初中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美术课堂上经常要用到的一些美术材料以及美术工具,工具材料准备得如何,直接影响到美术课堂的教学管理,影响到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维持。唯有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参与艺术实践,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提高艺术素质,增进美育的目的。
在农村学校,美术材料、工具比较难买到。不易损耗的用品,如画笔、调色盘、刻刀等工具可由学校配购,学生无偿使用。对于一些在农村可以利用的材料,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收集。这样即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也更使美术教育更具农村特色。笔者让学生回家或到野外收集树叶、碎蛋壳、旧瓦片、树茎、石头,可以作为我们课堂中的创作材料,让学生制作蛋壳画、瓦雕作品、根雕作品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得到了激发。
二、优化课堂,培养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激发和培养美术兴趣地场所。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笔者认为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并快乐地学习,我们就要营造有创意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探究美、创造美的欲望。因此,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课题,确立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等特征的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主导作用。比如:学了第十五册《美丽的西湖》这一课后,笔者又设计了《印象·瑶琳》一课,通过图像先让学生欣赏中外有名的风景图片和一些画家的画作,再让学生观看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照片,形成强烈的震撼,原来自己家乡拍出来的照片竟有这么美丽,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画家乡风景的欲望和冲动。又如十三册《迎接新的一年》这一课,先让学生想象:该如何来迎接新的一年?学生们经过回忆、联想,小组讨论后回答:我引导学生用制作的各种装饰物(如:面具、彩带等)进行表演,并请同学们做评委,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想象力与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生存的环境,加强学生们的责任感。
2、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新问题,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比如上十五册《巧用身边材料》一课,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去找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学生运用不同材料特有的质地,组合创造美术作品,如有纸、金属、塑料、术材、布、砂石、植物的叶和果实等有趣的材料,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万物的兴趣,并用触摸、游戏,用不同材质拼图来激趣、创新,特别是在让学生拼图的过程中,学生直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或废物拼摆出了一幅幅形状各异、色彩艳丽的动物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利用农村秀美的风景,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发现和表现美,逐步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上十三册《徒手画校园》这课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绘画自己学校的建筑,学生通过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观察,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各种户外活动,在培养感知、理解美、创造美的同时,让学生走出课堂直接去感受大自然。这是因为美育的施教是以感受的方式进行的,大自然的景色、建筑物的造型结构、事物的色彩背景,都饱含着美的因素和诱人的魅力,所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的风光,了解身边的事物,使学生从中得到荧的熏陶。当他们看到能够用自己的热情表现出自己满意的画面时,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也会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便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渴望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这时再讲解有关知识,学生就会感到如饥似渴,而且记忆深刻。随着不断的深入学习就会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新的要求,这时,再去要求难度、深度和作画的表现技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优化课堂教学提问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其思维与想象、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其交际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时,特别注重学生参与性、趣味性、多样性、明确性、启发性。如十三册《奇妙的变体美术字》一课,一开始就提出“变体美术字‘奇’在何处?‘妙’在哪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继而又提出“你还能想象出与之不同的更奇妙的变体美术字吗?”等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联想,以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又如《美丽的西湖》一课,让学生欣赏水彩画和分析水彩画的特点,播放着优雅的音乐,观看晴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晚上月明时的西湖、大雪天的西湖。我先提问:“如果让你去西湖游玩,你会选择什么样子的西湖呢?”这一巧妙的设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快乐的想象空间,感受西湖的美,也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变“要我欣赏”为“我要欣赏”。同时,又提出“四季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美”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以此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思考、探索并创作。
4、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同学间互评的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选拔,而是为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激励的作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发展。绝大多数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必须做到恰如其分的肯定。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画得真有创意!”要善于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长处,用他们的闪光点来树立他们的兴趣和成功感。
三、开展活动,持久兴趣
组织一定的比赛活动,提供作品发表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好方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眼界开阔了,而他们的绘画表现能力却不能及时赶上来,出现了“眼高手低”的迷惑阶段,往往容易失去信心,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在实践中增进兴趣,提高水平。在参加美术作品的竞赛中,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这一切都是兴趣的结晶,学习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笔者把学生的优秀作品运用到班级、学校的环境布置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在同学面前,有很大的成就感,对美术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笔者还通过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合理组合,让高水平的学生当“小老师”,一来可以在技能上带动低水平学生前进,二来也可检验学生自己的水平。合理的组合促使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既增进了友谊,也提高了水平。这样可以让学生们逐渐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
近几年来,我们重视农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考取市级艺术学校的有8人,在各类美术竞赛中获省三等奖1人,市级1等奖2人,市级三等奖1人,县级十多人次,瓦雕作品两次在市中小学生科技节上获优秀作品奖。
关键词:初中;美术;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07-002
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类传播美术思想、美术知识、美术历史和美术技能技巧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传授造型技能、艺术审美经验和启迪智力的手段。学校的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中学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只要学生对某件事有兴趣,就会自主地去关注、去学习、去探索,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所有的时间,去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目的。只要始终保持有兴趣,就会始终自觉、自主地去钻研,保持无穷的动力,不知疲倦地坚持甚至贯穿人的一生。
那么如何在农村初中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美术课堂上经常要用到的一些美术材料以及美术工具,工具材料准备得如何,直接影响到美术课堂的教学管理,影响到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维持。唯有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参与艺术实践,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提高艺术素质,增进美育的目的。
在农村学校,美术材料、工具比较难买到。不易损耗的用品,如画笔、调色盘、刻刀等工具可由学校配购,学生无偿使用。对于一些在农村可以利用的材料,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收集。这样即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也更使美术教育更具农村特色。笔者让学生回家或到野外收集树叶、碎蛋壳、旧瓦片、树茎、石头,可以作为我们课堂中的创作材料,让学生制作蛋壳画、瓦雕作品、根雕作品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得到了激发。
二、优化课堂,培养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激发和培养美术兴趣地场所。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笔者认为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并快乐地学习,我们就要营造有创意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探究美、创造美的欲望。因此,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课题,确立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等特征的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主导作用。比如:学了第十五册《美丽的西湖》这一课后,笔者又设计了《印象·瑶琳》一课,通过图像先让学生欣赏中外有名的风景图片和一些画家的画作,再让学生观看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照片,形成强烈的震撼,原来自己家乡拍出来的照片竟有这么美丽,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画家乡风景的欲望和冲动。又如十三册《迎接新的一年》这一课,先让学生想象:该如何来迎接新的一年?学生们经过回忆、联想,小组讨论后回答:我引导学生用制作的各种装饰物(如:面具、彩带等)进行表演,并请同学们做评委,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想象力与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生存的环境,加强学生们的责任感。
2、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新问题,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比如上十五册《巧用身边材料》一课,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去找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学生运用不同材料特有的质地,组合创造美术作品,如有纸、金属、塑料、术材、布、砂石、植物的叶和果实等有趣的材料,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万物的兴趣,并用触摸、游戏,用不同材质拼图来激趣、创新,特别是在让学生拼图的过程中,学生直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或废物拼摆出了一幅幅形状各异、色彩艳丽的动物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利用农村秀美的风景,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发现和表现美,逐步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上十三册《徒手画校园》这课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绘画自己学校的建筑,学生通过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观察,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各种户外活动,在培养感知、理解美、创造美的同时,让学生走出课堂直接去感受大自然。这是因为美育的施教是以感受的方式进行的,大自然的景色、建筑物的造型结构、事物的色彩背景,都饱含着美的因素和诱人的魅力,所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的风光,了解身边的事物,使学生从中得到荧的熏陶。当他们看到能够用自己的热情表现出自己满意的画面时,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也会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便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渴望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这时再讲解有关知识,学生就会感到如饥似渴,而且记忆深刻。随着不断的深入学习就会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新的要求,这时,再去要求难度、深度和作画的表现技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优化课堂教学提问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其思维与想象、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其交际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时,特别注重学生参与性、趣味性、多样性、明确性、启发性。如十三册《奇妙的变体美术字》一课,一开始就提出“变体美术字‘奇’在何处?‘妙’在哪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继而又提出“你还能想象出与之不同的更奇妙的变体美术字吗?”等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联想,以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又如《美丽的西湖》一课,让学生欣赏水彩画和分析水彩画的特点,播放着优雅的音乐,观看晴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晚上月明时的西湖、大雪天的西湖。我先提问:“如果让你去西湖游玩,你会选择什么样子的西湖呢?”这一巧妙的设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快乐的想象空间,感受西湖的美,也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变“要我欣赏”为“我要欣赏”。同时,又提出“四季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美”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以此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思考、探索并创作。
4、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同学间互评的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选拔,而是为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激励的作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发展。绝大多数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必须做到恰如其分的肯定。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画得真有创意!”要善于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长处,用他们的闪光点来树立他们的兴趣和成功感。
三、开展活动,持久兴趣
组织一定的比赛活动,提供作品发表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好方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眼界开阔了,而他们的绘画表现能力却不能及时赶上来,出现了“眼高手低”的迷惑阶段,往往容易失去信心,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在实践中增进兴趣,提高水平。在参加美术作品的竞赛中,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这一切都是兴趣的结晶,学习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笔者把学生的优秀作品运用到班级、学校的环境布置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在同学面前,有很大的成就感,对美术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笔者还通过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合理组合,让高水平的学生当“小老师”,一来可以在技能上带动低水平学生前进,二来也可检验学生自己的水平。合理的组合促使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既增进了友谊,也提高了水平。这样可以让学生们逐渐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
近几年来,我们重视农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考取市级艺术学校的有8人,在各类美术竞赛中获省三等奖1人,市级1等奖2人,市级三等奖1人,县级十多人次,瓦雕作品两次在市中小学生科技节上获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