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也逐年增加,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为重中之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及新型建材的不断涌现,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土建工程来说,科学合理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土建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土建工程的重要保障。要满足人们的需求首先要从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技术出发,只有保障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才能够保障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一、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1、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首先应该对模板所具有的尺寸、高度、强度、刚度以及标高进行计算与检查,看其是否达到了施工标准;对于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进行细致地检查,并且将得到的结构记录到施工记录表中;将模板以及钢筋上的杂物与油污清理干净;对于模板的孔洞和孔隙要进行填堵:在地基或者是基土之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一定要注意将淤泥以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并且设置相应的防水、排水的措施。对于还没风化的岩石土,应当用水进行清洗,并且要注意不能在他的表面上留下积水。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遵循由低到高的分层浇筑顺序,每一层的浇筑厚度应该根据结构配筋、捣实方法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判定。
在对竖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在底部填入相应的水泥砂浆,该砂浆应与混凝土的内砂浆所含有的成分相同。在建筑的过程中注意不能发生离析的现象。当建筑的高度大于3m的时候,要利用振动溜管、溜管以及串筒等设施来预防混凝土的下落。在浇筑的过程中,对于支架、模板、预埋件、钢筋以及预留孔洞要进行时刻的关注,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形或者移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及时地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后,对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满整个模板的空间。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应该平整良好,当拆模之后混凝土的表面应该光洁。为了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在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连续性,若是必须进行间歇,应尽量缩短间歇的时间,并且要在浅层凝结之前就完成磁层的浇筑作业。
2、施工缝
由于人力的限制、环境因素以及技术上的不足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连续地进行施工,并且间歇的时间又超出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留置施工缝。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在进行浇筑之前按照施工技术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确定。因为在留缝处的混凝土结合力要相对其它位置低,属于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所以,施工缝尽量选择承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位置。
3、捣实
振捣混凝土入模后的一个步骤,其目的是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从而将气泡排出,这样才能使混凝土拌和物有良好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就是人工振捣。人工振捣的方法很少用,在用塑性混凝土缺少机械时采用。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强度高,可以使模板的周转加快,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混凝土。
4、梁柱节点箍筋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方法有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特点,并且作业量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 5厘米。因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5、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是指混凝土拌和物自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段运送距离以及在运送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
5.1运输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5.2运输方法
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运输预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6、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灑水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6.1 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 6-18h 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6.2 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6.3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28d。
二、加强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
1、注意水泥水化热对工程结构物的影响
土建工程中水泥水化热在放热过程当中,它放热的速度与放热最高峰时释放出来出的热量,会对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的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水化过程太快,就会导致温度变化人,进而对土建工程的工程结构物的总体质量产生直接威胁。因为温度变化起伏人,容易出现忽冷忽热,极易产生裂缝,会使得工程结构物的性能降低很多,最终使得工程结构物的经久耐用性达不到要求。
2、注意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
在土建工程的混凝土制作过程当中,由于混凝土的配制会受到施工条件的影响。具体反映在在原材料质量较差、施工非常不规范以及缺乏有关制度保障,还有可能表现在混凝土配料比和具体设计方案不一致等方面,使得混凝土质量强度整体不达标。
3、注意混凝土浇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混凝土进行浇灌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反映在在浇灌之前选择混凝土的运输方法,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不是和模板完全相贴,而钢筋、预留孔洞或者支架等部件能不能达到工程质量要求。因为这些影响虽然看起来对工程结构物影响不是十分大,并且非常繁琐,所以一定要在混凝土浇灌时引起重视。
结束语
总之,我们还应该对现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做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从而推进我们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作到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为今后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卫华.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2(01)
[2]王永辉,高斌彬.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风,2011(7):12-14.
[3]刘燕军.控制现场混凝土结构浇注质量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
[4]李峰,夏岩.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2(7):170.
关键词: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土建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土建工程的重要保障。要满足人们的需求首先要从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技术出发,只有保障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才能够保障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一、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1、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首先应该对模板所具有的尺寸、高度、强度、刚度以及标高进行计算与检查,看其是否达到了施工标准;对于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进行细致地检查,并且将得到的结构记录到施工记录表中;将模板以及钢筋上的杂物与油污清理干净;对于模板的孔洞和孔隙要进行填堵:在地基或者是基土之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一定要注意将淤泥以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并且设置相应的防水、排水的措施。对于还没风化的岩石土,应当用水进行清洗,并且要注意不能在他的表面上留下积水。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遵循由低到高的分层浇筑顺序,每一层的浇筑厚度应该根据结构配筋、捣实方法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判定。
在对竖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在底部填入相应的水泥砂浆,该砂浆应与混凝土的内砂浆所含有的成分相同。在建筑的过程中注意不能发生离析的现象。当建筑的高度大于3m的时候,要利用振动溜管、溜管以及串筒等设施来预防混凝土的下落。在浇筑的过程中,对于支架、模板、预埋件、钢筋以及预留孔洞要进行时刻的关注,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形或者移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及时地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后,对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满整个模板的空间。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应该平整良好,当拆模之后混凝土的表面应该光洁。为了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在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连续性,若是必须进行间歇,应尽量缩短间歇的时间,并且要在浅层凝结之前就完成磁层的浇筑作业。
2、施工缝
由于人力的限制、环境因素以及技术上的不足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连续地进行施工,并且间歇的时间又超出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留置施工缝。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在进行浇筑之前按照施工技术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确定。因为在留缝处的混凝土结合力要相对其它位置低,属于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所以,施工缝尽量选择承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位置。
3、捣实
振捣混凝土入模后的一个步骤,其目的是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从而将气泡排出,这样才能使混凝土拌和物有良好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就是人工振捣。人工振捣的方法很少用,在用塑性混凝土缺少机械时采用。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强度高,可以使模板的周转加快,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混凝土。
4、梁柱节点箍筋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方法有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特点,并且作业量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 5厘米。因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5、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是指混凝土拌和物自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段运送距离以及在运送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
5.1运输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5.2运输方法
混凝土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运输预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6、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灑水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6.1 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 6-18h 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6.2 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6.3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28d。
二、加强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
1、注意水泥水化热对工程结构物的影响
土建工程中水泥水化热在放热过程当中,它放热的速度与放热最高峰时释放出来出的热量,会对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的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水化过程太快,就会导致温度变化人,进而对土建工程的工程结构物的总体质量产生直接威胁。因为温度变化起伏人,容易出现忽冷忽热,极易产生裂缝,会使得工程结构物的性能降低很多,最终使得工程结构物的经久耐用性达不到要求。
2、注意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
在土建工程的混凝土制作过程当中,由于混凝土的配制会受到施工条件的影响。具体反映在在原材料质量较差、施工非常不规范以及缺乏有关制度保障,还有可能表现在混凝土配料比和具体设计方案不一致等方面,使得混凝土质量强度整体不达标。
3、注意混凝土浇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混凝土进行浇灌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反映在在浇灌之前选择混凝土的运输方法,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不是和模板完全相贴,而钢筋、预留孔洞或者支架等部件能不能达到工程质量要求。因为这些影响虽然看起来对工程结构物影响不是十分大,并且非常繁琐,所以一定要在混凝土浇灌时引起重视。
结束语
总之,我们还应该对现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做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从而推进我们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作到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为今后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卫华.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2(01)
[2]王永辉,高斌彬.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风,2011(7):12-14.
[3]刘燕军.控制现场混凝土结构浇注质量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
[4]李峰,夏岩.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2(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