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指导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它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而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职业指导课程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科学合理地解决好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高校要从提高重视程度,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全程化职业指导课程改革等七个方面加强就业指导。只有以这七方面为抓手,才是实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持续上升,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祯教授2006年12月公布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调查显示,有45.12%的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指导和训练”,而“接受过个性特长和职业兴趣测试”的只有11.16%.“有过为了解某一职业而在这一行业进行实践活动”的只占11.05%,而“接受过世界性的行业信息的提供”的仅有4.47%,“对学校进行的职业指导感到满意”的学生只有17.86%.
通过以上实例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和重要性
1.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
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是一个教育、培养和援助的过程。它本质上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即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思想、职业品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会选择。帮助学生成功过渡成社会人,即根据社会的需要,实现人和社会职业的匹配和有机结合。此外,高校职业指导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
2.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职业指导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生是知识的拥有者、使用者和创造者,正确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就业,使得社会的就业结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高校职业指导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在是市场经济时期,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接受和承认,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职业指导,贴近就业市场,明确指导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高校职业指导是学生顺利就业,成功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高校毕业生是未来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切实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和职业,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择业技巧,从而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1.高校对职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学校才开始尝试进行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职业指导过程仅停留在阶段性、临时性的层面,属于低层次、低水平的起步阶段。很多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管理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
2.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系统性、针对性不强
各高校就业指导课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课程内容大多层次较浅,无非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观念,面试技巧以及就业心理调节等,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合理规范,缺乏统一规划设计,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就业的要求。
3.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水平不高
虽然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部门或由专人负责,但真正合格的职业指导教师严重匮乏。目前,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基本上是原来从事教学工作或者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共同不足之处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指导工作培训,不能真正发挥职业指导的帮助和桥梁作用。导致职业指导工作效果不好,大多数学生对职业指导缺乏正确的认识。
4.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不畅
据统计结果显示,42.5%的学生将宣传媒介作为他们获取职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家庭成员的影响、学校的职业指导分另列为获取职业信息渠道的第二、三位。这说明,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5.高校职业指导与企业、行业、社会结合不紧
高校学生的最终去向必然是就业,而就业必须与企业、行业、社会融合。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局限在学校的教学课堂上,缺乏与社会企业的交流互动,导致学生对将来的职业方向、定位并不明确。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模糊,无感性认识,没有将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三、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途径
通过对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高校职业指导的加强应该从以下七方面展开:
1.高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确立各项保障措施
学生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和生存发展,因此,学生职业指导必须要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必须建立合理、完善有效的就业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在经费、人员、硬件设备等方面予以保证,领导必须把学校的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2.积极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帮学生规划未来
高校学生基本来自高中,而我国大多高中没有职业生涯类的课程与指导,因此,学生们对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认识,概念模糊。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自身情况和环境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发展规划、教育计划等。同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高校职业指导必须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自己,了解市场信息、环境,了解自己性格与职业的关系,做到人职匹配,认识到正确规划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选择美好的职业人生的重要性。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当学生经过一定的职业指导教育后,会感受到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总体规划。职业指导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制定自身生涯发展计划,使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思索职业发展方向,有计划地确立自己短、中、长期的职业生涯奋斗目标,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和心理准备。
最后,指导学生按生涯规划路线,实施个人职业生涯计划,明确就业方向。由职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自身的生涯发展计划实施督促和指导,帮学生顺利完成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目标。
3.实施全程化职业指导课程改革,对学生进行科学职业指导
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职业指导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更不应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而应该从进入大学校园时就开始实施。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该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改革,即将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依据不同年级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划分不同内容的职业指导,使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形成连续性发展,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职业指导教育过程。
以三年制专科学生为例:
第一学年上学期着重职业认识与生涯规划,包括职业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涵义和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下学期着重职业道德与人生修炼指导,通过励志教育,引导每个大学生将自己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环境,与社会互动。
第二学年上学期着重将职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注重职业意识与就业准备培养。下学期着重就业观念与心理调适,通过大量的案例揭示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心理与社会选择的冲突,对大学生的择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引导作用。
第三学年上学期着重求职择业技巧与创业方法教育,从求职的全方位如写简历、面试、礼仪等进行专题训练,为就业做好准备。同时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教育等。下学期学生已参加顶岗实习,做好学生跟踪调查与服务工作。
将三年六学期相互贯通,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使大学生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从实际出发择业,减少了职业选择的盲目性。
4.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其职业指导水平的高低。职业指导涉及知识范围比较广,不但要求指导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职业指导工作包括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的咨询与指导、就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个人职业素质的测评、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帮助实施等内容。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这是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5.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职业
高校大学生基本来源于高中,对自身专业、行业的认识存在不足,因此,大一入学伊始,学校要通过“把企业请进来,将学生带出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初步了解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例如邀请与专业相关企业负责人到校向学生介绍、分析行业发展背景、现状、趋势,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顶岗实习,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让学生定期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和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能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6.加强就业网络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目前,高校还存在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缺乏畅通性的问题,因此要求高校要加强就业网络平台的建设,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网络平台,设置生涯规划、政策咨询、招聘信息、行业动态、校企合作、网上招聘等模块,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杰出校友信息库,与各级人事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社会资源保障。
7.加强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职业指导
随着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竞争形势严峻,创业教育成了高校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让每个学生创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实现岗位创业、项目创业等。创业教育要渗透在职业指导中,对大多数学生实行大众式创业教育,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实施精英式创业教育,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实施,以达到职业指导的最佳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关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关系高校生存与发展,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庞大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高校除了要在校内开展规范、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教学活动,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以外,还应当加强与社会、企业、劳动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各种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目标,帮助大学生顺利过渡成社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沈祖云.高校函待构建完善的就业成才导航体系[J].上海教育,2003,(3).
[2]袁仁贵.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2(3).
[3]周群.职业人生与就业指导[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1).
[4]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作者简介:陈月容(1975—),女,讲师,现供职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长期从事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并担任学院职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持续上升,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祯教授2006年12月公布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调查显示,有45.12%的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指导和训练”,而“接受过个性特长和职业兴趣测试”的只有11.16%.“有过为了解某一职业而在这一行业进行实践活动”的只占11.05%,而“接受过世界性的行业信息的提供”的仅有4.47%,“对学校进行的职业指导感到满意”的学生只有17.86%.
通过以上实例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和重要性
1.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
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是一个教育、培养和援助的过程。它本质上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即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思想、职业品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会选择。帮助学生成功过渡成社会人,即根据社会的需要,实现人和社会职业的匹配和有机结合。此外,高校职业指导还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
2.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职业指导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生是知识的拥有者、使用者和创造者,正确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就业,使得社会的就业结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高校职业指导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在是市场经济时期,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接受和承认,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职业指导,贴近就业市场,明确指导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高校职业指导是学生顺利就业,成功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高校毕业生是未来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切实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和职业,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择业技巧,从而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1.高校对职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学校才开始尝试进行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职业指导过程仅停留在阶段性、临时性的层面,属于低层次、低水平的起步阶段。很多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管理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
2.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系统性、针对性不强
各高校就业指导课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课程内容大多层次较浅,无非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观念,面试技巧以及就业心理调节等,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合理规范,缺乏统一规划设计,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就业的要求。
3.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水平不高
虽然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部门或由专人负责,但真正合格的职业指导教师严重匮乏。目前,高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基本上是原来从事教学工作或者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共同不足之处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指导工作培训,不能真正发挥职业指导的帮助和桥梁作用。导致职业指导工作效果不好,大多数学生对职业指导缺乏正确的认识。
4.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不畅
据统计结果显示,42.5%的学生将宣传媒介作为他们获取职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家庭成员的影响、学校的职业指导分另列为获取职业信息渠道的第二、三位。这说明,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5.高校职业指导与企业、行业、社会结合不紧
高校学生的最终去向必然是就业,而就业必须与企业、行业、社会融合。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局限在学校的教学课堂上,缺乏与社会企业的交流互动,导致学生对将来的职业方向、定位并不明确。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模糊,无感性认识,没有将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三、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途径
通过对高校职业指导的内涵、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高校职业指导的加强应该从以下七方面展开:
1.高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确立各项保障措施
学生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和生存发展,因此,学生职业指导必须要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必须建立合理、完善有效的就业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在经费、人员、硬件设备等方面予以保证,领导必须把学校的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2.积极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帮学生规划未来
高校学生基本来自高中,而我国大多高中没有职业生涯类的课程与指导,因此,学生们对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认识,概念模糊。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自身情况和环境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发展规划、教育计划等。同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高校职业指导必须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自己,了解市场信息、环境,了解自己性格与职业的关系,做到人职匹配,认识到正确规划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选择美好的职业人生的重要性。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当学生经过一定的职业指导教育后,会感受到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总体规划。职业指导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制定自身生涯发展计划,使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思索职业发展方向,有计划地确立自己短、中、长期的职业生涯奋斗目标,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和心理准备。
最后,指导学生按生涯规划路线,实施个人职业生涯计划,明确就业方向。由职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自身的生涯发展计划实施督促和指导,帮学生顺利完成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目标。
3.实施全程化职业指导课程改革,对学生进行科学职业指导
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因而,职业指导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更不应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而应该从进入大学校园时就开始实施。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该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改革,即将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依据不同年级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划分不同内容的职业指导,使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形成连续性发展,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职业指导教育过程。
以三年制专科学生为例:
第一学年上学期着重职业认识与生涯规划,包括职业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涵义和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下学期着重职业道德与人生修炼指导,通过励志教育,引导每个大学生将自己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环境,与社会互动。
第二学年上学期着重将职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注重职业意识与就业准备培养。下学期着重就业观念与心理调适,通过大量的案例揭示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心理与社会选择的冲突,对大学生的择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引导作用。
第三学年上学期着重求职择业技巧与创业方法教育,从求职的全方位如写简历、面试、礼仪等进行专题训练,为就业做好准备。同时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教育等。下学期学生已参加顶岗实习,做好学生跟踪调查与服务工作。
将三年六学期相互贯通,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使大学生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从实际出发择业,减少了职业选择的盲目性。
4.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其职业指导水平的高低。职业指导涉及知识范围比较广,不但要求指导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职业指导工作包括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的咨询与指导、就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个人职业素质的测评、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帮助实施等内容。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这是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5.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职业
高校大学生基本来源于高中,对自身专业、行业的认识存在不足,因此,大一入学伊始,学校要通过“把企业请进来,将学生带出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初步了解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例如邀请与专业相关企业负责人到校向学生介绍、分析行业发展背景、现状、趋势,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顶岗实习,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让学生定期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和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能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6.加强就业网络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目前,高校还存在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缺乏畅通性的问题,因此要求高校要加强就业网络平台的建设,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网络平台,设置生涯规划、政策咨询、招聘信息、行业动态、校企合作、网上招聘等模块,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杰出校友信息库,与各级人事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社会资源保障。
7.加强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职业指导
随着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竞争形势严峻,创业教育成了高校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让每个学生创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实现岗位创业、项目创业等。创业教育要渗透在职业指导中,对大多数学生实行大众式创业教育,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实施精英式创业教育,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实施,以达到职业指导的最佳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关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关系高校生存与发展,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庞大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高校除了要在校内开展规范、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教学活动,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以外,还应当加强与社会、企业、劳动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各种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目标,帮助大学生顺利过渡成社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沈祖云.高校函待构建完善的就业成才导航体系[J].上海教育,2003,(3).
[2]袁仁贵.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2(3).
[3]周群.职业人生与就业指导[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1).
[4]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作者简介:陈月容(1975—),女,讲师,现供职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长期从事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并担任学院职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