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讲述了关于磴口县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几点思考,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磴口县;服务模式;探索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民间组织、文化事业单位的关系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成为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
1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磴口县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政府主导、协会组织、群众参与”的文化发展思路和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引导下,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送文化下乡、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1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及设施现状
磴口县文体广电局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主管部门,现有在职干部职工74人。从2007年以来,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先后建成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的县级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560平方米的县级文化馆1个以及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县级博物馆1个。全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农牧民健身广场10个,嘎查村文化室47个,草原书屋53个,文化大院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6个以及嘎查村基层服务点47个。从2007年开始,积极筹资500余万元为具备条件的苏木镇、嘎查村文化室、健身广场配套安装了健身路径、文体器材476件(套)。
1.2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情况
近年来,磴口县文体广电局充分发挥节庆假日、重大活動的载体作用,组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下基层活动,专业艺术团体每年下基层慰问演出达100余场次。大力扶持民间艺术团体,全县组建群众文艺团体25支,并经常性的开展培训与基层文化辅导。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基本服务项目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年接待来客达15000余人次。
2 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建设条件较差
我县农村牧区面积大,人口分散,受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制约,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建设条件差,造成设施总量不足,种类较少,数量增长缓慢,当前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2.2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由于缺乏专业的设施设备操作指导与维护人员,加之农村牧区受生产时间的影响以及群众对文化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许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3公共文化服务横向覆盖面大,但纵向不够彻底、深入
基层文化网点专业人才与文艺骨干的缺乏,农村牧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都成为制约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由于基层文化经费短缺,人员编制不到位,尽管文化设施建设铺天盖地,但服务跟不上,活动难以彻底深入开展下去。
2.4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多样文化诉求目标错位、需求结构不对称现象仍然明显
领导拍板替群众决定文化需求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公共文化服务过于注重数量,而忽略了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偏离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喜好,只是停留在“喂食”的阶段,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接受。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还能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因此,政府必须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作用,使各项文化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利。结合磴口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3.1确定经费保障范围,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需配送公共文化产品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支撑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体系、文化下乡(送戏下乡)、送书下乡,属于公共文化产品,应该进入政府买单的范围。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为基层、社区、农村提供文艺节目、科普教育讲座及文艺指导员服务等。
3.2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拥有坚实的载体
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步设计,功能配置与资源供给一体考量,城镇与农村牧区统筹布局,设施运营与加强管理协调推进,努力推进县、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建立,努力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圈布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公共文化在线咨询服务,确保群众实时、多渠道获取公共文化信息。
3.3建立人才选拔、人才引进机制,培养优秀文化人才
根据文化事业发展需要,注重实际效果,把从事文化事业岗位工作中出色的各类文化人才,充实到文艺骨干队伍。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岗位职责,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建立健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工作者队伍网络。
3.4建立健全公共文化绩效评价与回馈机制
公共产品的选择必须经过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意见搜集和社会评估等环节。如果一些领导替公众决定“公共”文化需求,就可能会提供一些不受欢迎的产品,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又损害了公共文化服务应有的信誉。因此,尽快建立完善公共文化绩效评价与回馈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绩效评价,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磴口县;服务模式;探索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民间组织、文化事业单位的关系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成为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
1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磴口县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政府主导、协会组织、群众参与”的文化发展思路和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引导下,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送文化下乡、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1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及设施现状
磴口县文体广电局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主管部门,现有在职干部职工74人。从2007年以来,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先后建成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的县级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560平方米的县级文化馆1个以及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县级博物馆1个。全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农牧民健身广场10个,嘎查村文化室47个,草原书屋53个,文化大院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6个以及嘎查村基层服务点47个。从2007年开始,积极筹资500余万元为具备条件的苏木镇、嘎查村文化室、健身广场配套安装了健身路径、文体器材476件(套)。
1.2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情况
近年来,磴口县文体广电局充分发挥节庆假日、重大活動的载体作用,组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下基层活动,专业艺术团体每年下基层慰问演出达100余场次。大力扶持民间艺术团体,全县组建群众文艺团体25支,并经常性的开展培训与基层文化辅导。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基本服务项目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年接待来客达15000余人次。
2 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建设条件较差
我县农村牧区面积大,人口分散,受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制约,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建设条件差,造成设施总量不足,种类较少,数量增长缓慢,当前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2.2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闲置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由于缺乏专业的设施设备操作指导与维护人员,加之农村牧区受生产时间的影响以及群众对文化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许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3公共文化服务横向覆盖面大,但纵向不够彻底、深入
基层文化网点专业人才与文艺骨干的缺乏,农村牧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都成为制约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由于基层文化经费短缺,人员编制不到位,尽管文化设施建设铺天盖地,但服务跟不上,活动难以彻底深入开展下去。
2.4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多样文化诉求目标错位、需求结构不对称现象仍然明显
领导拍板替群众决定文化需求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公共文化服务过于注重数量,而忽略了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偏离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喜好,只是停留在“喂食”的阶段,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接受。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还能扩大文化消费市场。因此,政府必须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作用,使各项文化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利。结合磴口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3.1确定经费保障范围,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需配送公共文化产品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支撑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体系、文化下乡(送戏下乡)、送书下乡,属于公共文化产品,应该进入政府买单的范围。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为基层、社区、农村提供文艺节目、科普教育讲座及文艺指导员服务等。
3.2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拥有坚实的载体
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步设计,功能配置与资源供给一体考量,城镇与农村牧区统筹布局,设施运营与加强管理协调推进,努力推进县、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建立,努力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圈布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公共文化在线咨询服务,确保群众实时、多渠道获取公共文化信息。
3.3建立人才选拔、人才引进机制,培养优秀文化人才
根据文化事业发展需要,注重实际效果,把从事文化事业岗位工作中出色的各类文化人才,充实到文艺骨干队伍。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岗位职责,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建立健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工作者队伍网络。
3.4建立健全公共文化绩效评价与回馈机制
公共产品的选择必须经过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意见搜集和社会评估等环节。如果一些领导替公众决定“公共”文化需求,就可能会提供一些不受欢迎的产品,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又损害了公共文化服务应有的信誉。因此,尽快建立完善公共文化绩效评价与回馈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绩效评价,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