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H校烹饪专业为例,介绍了学校对于校企深层合作的探索;采用“开门办学”方式,依托行业能源优势,探寻校企战略合作模式;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立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变“计划驱动”为“需求驱动”,变“推销毕业生”为“订单培养”,完美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校企共育;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会、提升办学效率的必由之路。H校以烹饪专业为试点,在依托行业能源优势,探寻校企战略合作模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寻解决困扰职业学校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之道。
更新理念 引企入校
烹饪专业是H校的特色专业,历史悠久,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和创业典型,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近年来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是招生人数与企业的需求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二是教学时空与企业生产实际时空错位、课程设置和实际需求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不协调;三是出现了教师断层,专业教师数量减少;四是现有的校内实习、实训设备日益陈旧、老化,场地狭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五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对选择烹饪专业持观望姿态。
面对现实难题,如何寻求新的发展基点,进而进一步做优、做精、做特烹饪专业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多次的调研与分析后认为,必须克服“只管埋头拉车,不问路在何方”的旧观念,必须树立要时时“抬头看路”,甚至还须“请人领路”,从而提高内涵建设和专业水平,而依托烹饪行业优势,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是解决发展难题的有效突破口。
学校在以往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要进一步打破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走“引企进校”的路子,采用“开门办学”的方式,依靠本地行业资源优势发展烹饪专业教学,推进烹饪专业与本地餐饮企业的密切合作,奏响“引企入校、校企联办、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四部曲,构建“顶岗实习、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立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变“计划驱动”为“需求驱动”,变“推销毕业生”为“订单培养”。让学生练得好技能、学得到本领,毕业后能很快成为企业的生力军,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搭建平台,完美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校企共育 订单培养
随着当地烹饪行业的转型升级,五星级酒店也开始在县城出现,对烹饪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也在主动寻找本地的职业学校寻求合作,校企双方“相亲”成功,达成“联姻”意向。学校将此作为校企合作新路的一个宝贵的契机,一系列的亲密合作由此展开,“立体育人”的新型教学模式由此实施,东恒盛大酒店与学校11级烹饪专业的学生成为首批合作参与者。
1.从初步感知到深度合作
在烹饪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中,踏实实施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企业家的声音回荡在学校,让教师的身影出现在企业,共同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首先是学校了解校企合作环境,在听取介绍后学校实地考察企业,重点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员工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了解,认为该企业提供的优质实训教学条件能为烹饪专业的学生创设良好的“立体育人”新环境。
其次是组织“特殊家长会”,组织烹饪专业的全体家长和学生代表实地参观东恒盛大酒店,亲身感受了五星级酒店的员工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了解了企业的整体规划、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让家长也参与其中,成为校企合作的有力支撑力量。
然后是企业专家进校园,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深入课堂,给学生授课,介绍餐饮业最前沿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职业指导等环节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这种与企业水乳交融的关系为校企交流提供极好的平台,为企业的有计划用工提供了坚实的储备,形成了“学校全面开放、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的合作机制。
最后是派遣师生走出去,学校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和学生一起感受企业文化、接受先进的专业技能培训。
2.从平面合作到立体育人
在培养理念上,学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校企订单教育一拍即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量体裁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企业也树立了“实训实习进企业,量体裁衣育人才”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在操作流程上,企业从一开始的派遣专家做讲座、上课示范,到后来依据自身岗位需求提出专业设置要求,参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教学计划;学校从最初将企业文化、生产工艺、生产操作等引入教学课程内容,到后来将实训课程设置在企业现场,安排学生到真实生产场地进行体验实训,实训教学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通过深度合作弥补学习体系与实践体系的差距,解决就业与市场对接难题。
在管理模式上,校企双方采用了“双班主任制”的新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即专业老师是他们的主要管理者,在企业期间,则接受企业安排的“班主任”管理,技能、管理、培训均由企业方全权负责,按企业自己的管理制度、经营方式、考核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学校的专业教师“退居二线”,协同企业管理,以便学生接受企业全真职业环境技能培训,经过培训、实训、再培训之后,学生经考核合格才能正式顶岗实习,直至就业,在整个严格而有序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得到飞速上升。
3.从破解瓶颈到多元共赢
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从根本上找准市场定位,突破了烹饪专业的教学瓶颈,克服了“黑板上做教学、课堂上搞生产”的产学脱节问题,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凸显了办学特色,适应了社会需求,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显著提升。
企业找到了专业对口,能顶岗工作的人才,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以学校为人才培养基地,开辟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之路,经过全真环境训练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普遍提升,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储备。 学生是最大的赢家,“立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过程,加快了职业发展,铺就宽广的就业之路。首批尝试的2011级烹饪专业的学生们普遍认为:经过了一场正规化、社会化、实战化的培养和历练,不仅专业技能大为提高,在职业素养、社交礼仪等方面都获益匪浅,在酒店真实环境下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
创新模式 建立机制
回顾与展望总能引发深沉思考:曾经的路怎样走过,现在的路走得怎样,未来的路该怎样走,学校烹饪专业的新型校企合作之路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及时总结回顾是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前提。
1.抓住“一个关键”
校企进行深度合作的一大关键是选择企业。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的过程中,首先先对企业的规模、发展趋势、实际岗位需求等信息必须全盘了解,合作双方一方面要找到对接口和切入点,另一方面要确保学生接受正常的高中阶段教育,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实战训练。企业双方在相互理解、互为支撑的前提下谋求互惠双赢。
2.形成“一套机制”
校企双方要建立一套实用适用的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从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着手,用明确的制度来化解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实现分工与合作的良性互动,以保证校企合作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校企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3.搭建“两个平台”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学校领导、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主要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职业岗位能力和制订校企合作教学计划,监督检查学生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校企双方以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互通信息,使校企联系得到加强,促使进一步融合。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联络员,加强与企业合作企业沟通、协调,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还可以对突发事件的进行及时处理。
4.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师资建设问题。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多项能力,既要善于管理学生,还要懂理论,能带实习。学校不但要通过各种培训完成教师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学校“一体化”教师建设。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培训、产品研发和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让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管理、生产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
二是利益兼顾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是校企合作的一个关注点。所以校企合作办学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校企双方要从观念上把合作办学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而不是相互利用、只顾各自利益的权宜之计和短期行为。其次,校企双方都要树立良好的市场和社会形象,讲信用、守合同,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专业技能人才为共同目的,对合作方和培养对象负责,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合作的成本,共同分享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校企深度合作是确保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只有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有利更有力的成才通道。
关键词: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校企共育;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会、提升办学效率的必由之路。H校以烹饪专业为试点,在依托行业能源优势,探寻校企战略合作模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寻解决困扰职业学校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之道。
更新理念 引企入校
烹饪专业是H校的特色专业,历史悠久,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和创业典型,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近年来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是招生人数与企业的需求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二是教学时空与企业生产实际时空错位、课程设置和实际需求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不协调;三是出现了教师断层,专业教师数量减少;四是现有的校内实习、实训设备日益陈旧、老化,场地狭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五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对选择烹饪专业持观望姿态。
面对现实难题,如何寻求新的发展基点,进而进一步做优、做精、做特烹饪专业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多次的调研与分析后认为,必须克服“只管埋头拉车,不问路在何方”的旧观念,必须树立要时时“抬头看路”,甚至还须“请人领路”,从而提高内涵建设和专业水平,而依托烹饪行业优势,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是解决发展难题的有效突破口。
学校在以往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要进一步打破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走“引企进校”的路子,采用“开门办学”的方式,依靠本地行业资源优势发展烹饪专业教学,推进烹饪专业与本地餐饮企业的密切合作,奏响“引企入校、校企联办、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四部曲,构建“顶岗实习、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立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变“计划驱动”为“需求驱动”,变“推销毕业生”为“订单培养”。让学生练得好技能、学得到本领,毕业后能很快成为企业的生力军,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搭建平台,完美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校企共育 订单培养
随着当地烹饪行业的转型升级,五星级酒店也开始在县城出现,对烹饪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也在主动寻找本地的职业学校寻求合作,校企双方“相亲”成功,达成“联姻”意向。学校将此作为校企合作新路的一个宝贵的契机,一系列的亲密合作由此展开,“立体育人”的新型教学模式由此实施,东恒盛大酒店与学校11级烹饪专业的学生成为首批合作参与者。
1.从初步感知到深度合作
在烹饪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中,踏实实施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企业家的声音回荡在学校,让教师的身影出现在企业,共同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首先是学校了解校企合作环境,在听取介绍后学校实地考察企业,重点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员工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了解,认为该企业提供的优质实训教学条件能为烹饪专业的学生创设良好的“立体育人”新环境。
其次是组织“特殊家长会”,组织烹饪专业的全体家长和学生代表实地参观东恒盛大酒店,亲身感受了五星级酒店的员工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了解了企业的整体规划、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让家长也参与其中,成为校企合作的有力支撑力量。
然后是企业专家进校园,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深入课堂,给学生授课,介绍餐饮业最前沿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职业指导等环节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这种与企业水乳交融的关系为校企交流提供极好的平台,为企业的有计划用工提供了坚实的储备,形成了“学校全面开放、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的合作机制。
最后是派遣师生走出去,学校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和学生一起感受企业文化、接受先进的专业技能培训。
2.从平面合作到立体育人
在培养理念上,学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校企订单教育一拍即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量体裁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企业也树立了“实训实习进企业,量体裁衣育人才”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在操作流程上,企业从一开始的派遣专家做讲座、上课示范,到后来依据自身岗位需求提出专业设置要求,参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教学计划;学校从最初将企业文化、生产工艺、生产操作等引入教学课程内容,到后来将实训课程设置在企业现场,安排学生到真实生产场地进行体验实训,实训教学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通过深度合作弥补学习体系与实践体系的差距,解决就业与市场对接难题。
在管理模式上,校企双方采用了“双班主任制”的新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即专业老师是他们的主要管理者,在企业期间,则接受企业安排的“班主任”管理,技能、管理、培训均由企业方全权负责,按企业自己的管理制度、经营方式、考核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学校的专业教师“退居二线”,协同企业管理,以便学生接受企业全真职业环境技能培训,经过培训、实训、再培训之后,学生经考核合格才能正式顶岗实习,直至就业,在整个严格而有序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得到飞速上升。
3.从破解瓶颈到多元共赢
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从根本上找准市场定位,突破了烹饪专业的教学瓶颈,克服了“黑板上做教学、课堂上搞生产”的产学脱节问题,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凸显了办学特色,适应了社会需求,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显著提升。
企业找到了专业对口,能顶岗工作的人才,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以学校为人才培养基地,开辟了一条新的人才培养之路,经过全真环境训练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普遍提升,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储备。 学生是最大的赢家,“立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过程,加快了职业发展,铺就宽广的就业之路。首批尝试的2011级烹饪专业的学生们普遍认为:经过了一场正规化、社会化、实战化的培养和历练,不仅专业技能大为提高,在职业素养、社交礼仪等方面都获益匪浅,在酒店真实环境下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
创新模式 建立机制
回顾与展望总能引发深沉思考:曾经的路怎样走过,现在的路走得怎样,未来的路该怎样走,学校烹饪专业的新型校企合作之路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及时总结回顾是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前提。
1.抓住“一个关键”
校企进行深度合作的一大关键是选择企业。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的过程中,首先先对企业的规模、发展趋势、实际岗位需求等信息必须全盘了解,合作双方一方面要找到对接口和切入点,另一方面要确保学生接受正常的高中阶段教育,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实战训练。企业双方在相互理解、互为支撑的前提下谋求互惠双赢。
2.形成“一套机制”
校企双方要建立一套实用适用的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从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着手,用明确的制度来化解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实现分工与合作的良性互动,以保证校企合作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校企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3.搭建“两个平台”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学校领导、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主要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职业岗位能力和制订校企合作教学计划,监督检查学生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校企双方以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互通信息,使校企联系得到加强,促使进一步融合。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联络员,加强与企业合作企业沟通、协调,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还可以对突发事件的进行及时处理。
4.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师资建设问题。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多项能力,既要善于管理学生,还要懂理论,能带实习。学校不但要通过各种培训完成教师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学校“一体化”教师建设。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培训、产品研发和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让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管理、生产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
二是利益兼顾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是校企合作的一个关注点。所以校企合作办学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校企双方要从观念上把合作办学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而不是相互利用、只顾各自利益的权宜之计和短期行为。其次,校企双方都要树立良好的市场和社会形象,讲信用、守合同,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专业技能人才为共同目的,对合作方和培养对象负责,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合作的成本,共同分享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校企深度合作是确保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只有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有利更有力的成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