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在2007年4月,“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对北京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中的组织与管理进行研究,以期为北京市中小学阳光体育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关键词 中小学 阳光体育 组织与管理
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不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青少年体质水平不断下降而采取的一种健康干预措施。近几年在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目的、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身体素质。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含义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出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战略措施,是一剂“运动良方”。“阳光体育运动”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让学生在运动中磨练意志,有益身心健康。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二、国家政策的保证实施,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
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属性及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与升华。要想切实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政府部门起着决定性作用。上级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3],建立监督机制。在此过程中国家充分的发挥它对体育课程的导向、激励与调节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立法、拨款、计划、督查等行政措施予以提供有效保证,对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监督,也应该把这个标准作为依据,并以此制定相应的监督工作方案,真正做到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与理论化[4]。
三、“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的提升
(一)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状况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师资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各项体育运动内容的进展和实施。在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水平上采用以下几个途径:1.引进来;2.送出去;3.上层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训、考核制度。
(二)学校体育设施配置状况的改善
体育设施配置是学校体育活动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和基礎条件,是“阳光体育运动”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学校必须遵循“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科学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正视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区域性差异,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实际功用。现阶段,政府部门应该增加资金投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三)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工作责任,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建立体育保险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和转移体育运动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风险,从而保障体育运动参与各方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正当权益。
(四)学校锻炼计划设置的多元性
多元的时代决定了社会对体育课程的需要也是多元化的。因而,学校体育也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增设更多新的运动项目,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要明白在教的过程中,要选取哪些内容,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五)体育教学大课间和课外体育运动相结合
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价值。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丰富课程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点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四、提高基层中小学的执行力
虽然“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决策在上层领导,但是要落到实处却离不开各个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实施,必须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基层学校的执行力,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提高基层中小学的执行力,最重要的是它的贯彻力度。应加强各个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力度;加大学校行政执行的力度。
五、小结
(一)“阳光体育运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明确以下设计的合理性:目标设置、主题创意、内容选取、形式选择、方案设计、检验实施、效果评估。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管理应在“以人为本”核心目标的指导下,深入分析“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目标的整体性、群体的指导性、任务的驱动性、渠道的选择性、社区性的合理。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管理是实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目标任务的特殊手段,必须适时的调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
[3] 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1-14.
[4] 董丽丽.“阳光体育”监督机制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02:117-12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在2007年4月,“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对北京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中的组织与管理进行研究,以期为北京市中小学阳光体育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关键词 中小学 阳光体育 组织与管理
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不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青少年体质水平不断下降而采取的一种健康干预措施。近几年在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目的、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身体素质。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含义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出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战略措施,是一剂“运动良方”。“阳光体育运动”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让学生在运动中磨练意志,有益身心健康。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二、国家政策的保证实施,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
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属性及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与升华。要想切实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政府部门起着决定性作用。上级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3],建立监督机制。在此过程中国家充分的发挥它对体育课程的导向、激励与调节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立法、拨款、计划、督查等行政措施予以提供有效保证,对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监督,也应该把这个标准作为依据,并以此制定相应的监督工作方案,真正做到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与理论化[4]。
三、“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的提升
(一)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状况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师资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各项体育运动内容的进展和实施。在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水平上采用以下几个途径:1.引进来;2.送出去;3.上层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训、考核制度。
(二)学校体育设施配置状况的改善
体育设施配置是学校体育活动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和基礎条件,是“阳光体育运动”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学校必须遵循“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科学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正视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区域性差异,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实际功用。现阶段,政府部门应该增加资金投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三)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工作责任,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建立体育保险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和转移体育运动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风险,从而保障体育运动参与各方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正当权益。
(四)学校锻炼计划设置的多元性
多元的时代决定了社会对体育课程的需要也是多元化的。因而,学校体育也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增设更多新的运动项目,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要明白在教的过程中,要选取哪些内容,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五)体育教学大课间和课外体育运动相结合
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价值。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丰富课程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点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四、提高基层中小学的执行力
虽然“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决策在上层领导,但是要落到实处却离不开各个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实施,必须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基层学校的执行力,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提高基层中小学的执行力,最重要的是它的贯彻力度。应加强各个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力度;加大学校行政执行的力度。
五、小结
(一)“阳光体育运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明确以下设计的合理性:目标设置、主题创意、内容选取、形式选择、方案设计、检验实施、效果评估。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管理应在“以人为本”核心目标的指导下,深入分析“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目标的整体性、群体的指导性、任务的驱动性、渠道的选择性、社区性的合理。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管理是实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目标任务的特殊手段,必须适时的调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
[3] 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1-14.
[4] 董丽丽.“阳光体育”监督机制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0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