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她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她的“源”和“本”就是生活,教学过程生活化了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教学内容生活化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限的数学资源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数学就有多大没有生活,没有生活,数学将变得枯燥无味;脱离生活的数学课堂,将像没有春风吹拂的大地一样缺乏生机。
关键词;联系生活——活化教材——激发兴趣——感受“绿”的数学
数学课堂应该富有生命,她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自已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是真真正正的“学堂”,学生更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怎樣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呢?
一、教学过程要生活化
如果抱着传统的观念教学,一节课的收获不外乎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学生也仅仅作为知识的容器存在,不会有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甚至连自主探索和思考的机会都没有。生活化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教师有更多意外的惊喜。
1.联系生活情景
知识源于生活,教学时须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结合起来,使学到的知识能回归到生活之中。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先设置了一段话:昨天我看到一间服装店里写着“大优惠:每件衣服以标价的 70% 出售;买两件或两件以上,一件按标价、其余按半价出售。两种优惠只选其一。”老师买三件标价 80 元的衣服,选用哪种优惠最合算 ? 学生来了兴趣,很快算出答案。接着我又拿出一罐牛奶,让学生按照说明书里的百分数计算里面各种成份的质量。然后,我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百分数,并做运算。整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不仅学会了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而且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创设生活情景
教学是艺术,其生命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而贴近实际的生活情景,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无穷兴趣。在学习公倍数时,我用了一个小故事来创设情景:山村里有一对夫妇的两个孩子在外打工,男孩每 3天回家一次,女孩每 4 天回家一次,他们十月一日一起出去,这个月里他们能在家里相逢几次?这个问题夫妇俩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学生都迫不急待地行动起来,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抓住,同时他们又体验到了用知识帮助别人的乐趣。
3.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激活课堂生活
学生虽小,但充满朝气,富有智慧,要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我先让学生用学具摆出不同的图形,并记录长宽高的数据,老师给出相应的体积数据,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总结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操作,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我则用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对”“相向”“背向”等难词的理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用游戏和童话编织课堂生活
游戏和童话能让数学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卢梭认为:儿童最好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易懂、有趣。我常常把教材内容改编成童话或游戏来教学,也常将《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请到”课堂上,效果确实很好。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更是如此。
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学生是活的,教材也应该是活的,教师要能“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1.因地制宜,“活化”教材
每一个村镇每一所学校甚至每一个班级都有它实际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本土资源活用教材。我经常根据本地实际把水稻、莲藕、荔枝和各种蔬菜的种植、采收情况,编成题目,化用到教学中,效果令人满意。在教学“求圆面积的实际运用”时,适逢村政府建造花圃,我让学生实地丈量并计算花坛植草面积。作为儿童竟能参与社会建设,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啊 ! 你听,“这个办法不行,花坛中有高高低低的小树,卷尺会被拦住的,量到的数据不准确,可以在花坛左边紧靠花坛处画一条直线,右边也画一条直线,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就是这个花坛的直径。”看,一个同学皱着眉头说:“我觉得不行,怎么知道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就是这花坛的直径呢?除非这两条直线平行。”在这里,知识已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材也只是凭借、工具和材料而已。
2.因时制宜,“活化”教材
上课时,有时难免会碰上一些特殊情境或突发事件(如刮大风啦、下大雨啦、天气太炎热或附近发生什么事啦),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特殊因素“化”入教学中,就像古代那些杰出的军事家一样,一场雨、一场雾、一条信息都会成为他们手中的“兵”,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善于教学的教师也应如此啊。
3、因人制宜,“活化”教材
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情况,一千个班级就有一千种情况,教师既要心中有“书”,更要心中有“人”,才能将知识的泉水,引到学生的心田。教学中,我常根据学生的不同学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数学就有多大
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生活中数学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记数学日记、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你我他身边。
数学本来就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科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不但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的素养,也会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教师确实应该引生活的春风来染绿我们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联系生活——活化教材——激发兴趣——感受“绿”的数学
数学课堂应该富有生命,她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自已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是真真正正的“学堂”,学生更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怎樣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呢?
一、教学过程要生活化
如果抱着传统的观念教学,一节课的收获不外乎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学生也仅仅作为知识的容器存在,不会有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甚至连自主探索和思考的机会都没有。生活化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教师有更多意外的惊喜。
1.联系生活情景
知识源于生活,教学时须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结合起来,使学到的知识能回归到生活之中。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先设置了一段话:昨天我看到一间服装店里写着“大优惠:每件衣服以标价的 70% 出售;买两件或两件以上,一件按标价、其余按半价出售。两种优惠只选其一。”老师买三件标价 80 元的衣服,选用哪种优惠最合算 ? 学生来了兴趣,很快算出答案。接着我又拿出一罐牛奶,让学生按照说明书里的百分数计算里面各种成份的质量。然后,我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百分数,并做运算。整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不仅学会了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而且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创设生活情景
教学是艺术,其生命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而贴近实际的生活情景,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无穷兴趣。在学习公倍数时,我用了一个小故事来创设情景:山村里有一对夫妇的两个孩子在外打工,男孩每 3天回家一次,女孩每 4 天回家一次,他们十月一日一起出去,这个月里他们能在家里相逢几次?这个问题夫妇俩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学生都迫不急待地行动起来,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抓住,同时他们又体验到了用知识帮助别人的乐趣。
3.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激活课堂生活
学生虽小,但充满朝气,富有智慧,要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我先让学生用学具摆出不同的图形,并记录长宽高的数据,老师给出相应的体积数据,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总结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操作,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我则用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对”“相向”“背向”等难词的理解,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用游戏和童话编织课堂生活
游戏和童话能让数学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卢梭认为:儿童最好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易懂、有趣。我常常把教材内容改编成童话或游戏来教学,也常将《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请到”课堂上,效果确实很好。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更是如此。
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学生是活的,教材也应该是活的,教师要能“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1.因地制宜,“活化”教材
每一个村镇每一所学校甚至每一个班级都有它实际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本土资源活用教材。我经常根据本地实际把水稻、莲藕、荔枝和各种蔬菜的种植、采收情况,编成题目,化用到教学中,效果令人满意。在教学“求圆面积的实际运用”时,适逢村政府建造花圃,我让学生实地丈量并计算花坛植草面积。作为儿童竟能参与社会建设,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啊 ! 你听,“这个办法不行,花坛中有高高低低的小树,卷尺会被拦住的,量到的数据不准确,可以在花坛左边紧靠花坛处画一条直线,右边也画一条直线,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就是这个花坛的直径。”看,一个同学皱着眉头说:“我觉得不行,怎么知道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就是这花坛的直径呢?除非这两条直线平行。”在这里,知识已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材也只是凭借、工具和材料而已。
2.因时制宜,“活化”教材
上课时,有时难免会碰上一些特殊情境或突发事件(如刮大风啦、下大雨啦、天气太炎热或附近发生什么事啦),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特殊因素“化”入教学中,就像古代那些杰出的军事家一样,一场雨、一场雾、一条信息都会成为他们手中的“兵”,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善于教学的教师也应如此啊。
3、因人制宜,“活化”教材
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情况,一千个班级就有一千种情况,教师既要心中有“书”,更要心中有“人”,才能将知识的泉水,引到学生的心田。教学中,我常根据学生的不同学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数学就有多大
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生活中数学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记数学日记、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你我他身边。
数学本来就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科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不但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的素养,也会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教师确实应该引生活的春风来染绿我们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