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民需求视角的青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a1b1b1ccdd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青海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海东个案为例,基于农民需求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解和实际需求,探讨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推进青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需求;农业基础设施;海东个案
  中图分类号:F12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108-04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举措,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生产发展。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日益彰显。从概念的涵盖关系上说,农业基础设施只是基础设施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农业基础设施的产业命题最终还是归结于基础设施的产业性质。最初对基础设施给予足够注意的当推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1943年),认为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可带来整个“社会获利能力”(SocialProfitability)提高的效果。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已有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基础设施的内涵(陈文科,林后春,2000;张朝华,2009);(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林毅夫,2000;陈文科,林后春,2000;樊胜根,2002;彭代彦,200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陈文科,林后春,2000;陈杰,2001);(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研究(马晓河,2011);(5)从农村公共品的角度、农村基础设施角度来研究农户的需求的。孔祥智、涂圣伟(2006)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通过入户调查对影响农户需求偏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公共物品需求偏好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共同影响,但不同特征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白南生等(2007)基于安徽凤阳5536户农村居民的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对设施具有极其强烈的需求,且需求意愿呈现出“生产型”设施优于“生活型”设施的特点。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大量研究虽然给予多种视角,但基于农户需求角度的重要研究尚不多见。关于青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更是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阻碍了青海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青海如何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对于促进青海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青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海东个案
  (一)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海东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东”以位于青海湖东而得名。全区总面积13160平方公里。东部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兰州、永靖、临夏、甘南等州(市)、县毗邻,其他三面分别与本省海北、湟中、黄南等州县接壤。本区地处祁连山支脉大板山南麓和昆仑山系余脉日月山东坡,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镶嵌地带,海拔在1650-2835米之间。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属于高原气候,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9℃,年均降水量为323.6毫米,总蒸发量为1644毫米。现辖6个县,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安县、乐都县。乡镇104个,其中乡52个,镇31个,民族乡21个(藏族乡14个,回族乡6个,土族乡1个),行政村1612个。农业、工业是海东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1年1月,调查范围涵盖海东地区的平安、民和、化隆、循化、乐都和互助等六县。调查对象为该地区的普通农民,在本次问卷调查中“18%-25%岁”的占17.3%,“26-35岁”的占20.8%,“36-45岁”的占29.7%,“46-55岁”的占22.3%,“56岁以上”的占9.9%。采取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4份,有效问卷率为98.5%。
  (二)本次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设计涵盖了34个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有关的问题。经过统计处理与分析归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具体分析:
  1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当问到“您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是否了解?”问题时,表示“很清楚”的占1.1%,“了解一点”的占33.7%,“听说过而已”的占50.5%,“没听过”占14.7%。“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央1号文件从2006年实施已有6年,但所调查的农民绝大部分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措施不甚了解,在这样的状况下农民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个不得不引起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对农民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实质不能及时把握和领会;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熟悉国家政策的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
  2 农民对目前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总体状况的看法。当问到“您对目前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总体状况是否满意?”问题时,“非常满意”占2.7%,“满意”占18.8%,“比较满意”占46.2%,“不满意”占32.3%。这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发展的需求,供求失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对农业基础设施不同类别的看法。(1)从对目前公路硬化情况(铺设沥青)的回答来看,“全部”占6.3%,“大部分”占65.4%;“一小部分”占11.9%,“基本没有”占16.4%;(2)从水利方面来看,农民对农田水利的强化建设意愿非常强烈。有排水设施的占6.9%,没有排水设施的占60.6%,不知道有无排水设施的占32.5%;(3)从能源来看,农民使用煤炭的占30.5%,使用电的占26.9%,使用干柴的占28.3%,使用秸秆的占4.9%,使用沼气的占4.3%,使用煤气的占5.1%;(4)从电力、通讯来看,通电率达到99.2%,基本上不停电的占39.1%,经常停电占8.4%,偶尔停电占51.7%,并且已实现电视、电话全村通,但是目前网络、邮政仍未实施率占18.7%,总体上来讲农民对信息化程度是基本满意;(5)从农业科研来看,1.8%的农民认为农业科研宣传力度很大,10%的农民认为农业科研宣传力度较大,44.2%的农民认为农业科研宣传力度较小,26.6%的农民认为农业科研宣传力度极少,17.4%的农民不知道;(6)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占15.4%,“勉强满足生产需要”的占43.6%,“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占41%;(7)从政府加强养殖业良种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中,“品种保护与引进”的占13.3%,“新品种培育”占46.6%,“产业化开发”占17.9%,“畜禽良种鉴定”占22.2%。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我国的制造业目前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处于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的低端水平,在世界上出口竞争力较弱。技术创新与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存在明显的相互加强效应。一方面。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新产品和新工艺能够提高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技术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相关性展开具体研究。
期刊
内容提要:区域规划是一个过程,包括编制、实施、评估及反馈调整等。目前国内普遍存在重规划结果轻规划过程、忽视规划实施评估及反馈调整现象。分析了区域规划评估的必要性,论述了规划评估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反思了区域规划本身在目标制定、重点确定及其在规划实施中的调整问题。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既是提高规划工作质量的手段,也是改进社会决策、保障区域科学发展的需要;不论规划本身多
期刊
内容提要: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由于游客视角缺失、因子赋值不够科学等问题亟待改进。本文立足于旅游资源评价模式的反思与改进,回归旅游资源概念原义,全面重构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式的内容、主体与过程,并以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资源为例校验了新模式的方法和过程,最后对重构的评价模式的特点进行了说明,以便更好地商榷和应用。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对兰州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说明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获取社会责任的渠道,了解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尝试对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中国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060-04  一
期刊
内容提要:农村劳动力的区域转移对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广州与其三个产业转移园区所在地梅州、阳江和湛江制造业的产业集中率、制造业中心值、SP指数等指标,发现广州的制造业转移趋势较明显,大部分产业都处于扩散状态。本文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本轮广州市产业转移向外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创新力指标体系,选取厦门、深圳、大连、宁波作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以上城市的创新力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厦门在创新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厦门提升城市创新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创新力;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创新动力  中图分类号:F12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3-0064-05  在世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创新
期刊
内容提要:在借鉴国内外关于“成熟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区域金融成熟度模型,在重新构建了区域金融成熟度的相关指标体系及其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我国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9个省市的相关金融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区域金融成熟度进行测算并排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由东向西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尤其是加强中西部区域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关键
期刊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政府在教育、科学和文化等公共事业领域安排的支出多具有较强的外部正效应,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但就公共事业支出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而言,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分歧。笔者从我国国情出发,认为该支出作为现代政府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具有生产性,可以形成有益于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无形资本形式。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协整分析方法较详尽地探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市场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非理性因素,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易发生扭曲,这使得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变得难以从直观上加以判断。从阳光私募基金的收益与风险关系来看,可能并不一定表现为理论预期的高收益一高风险特征。中国阳光私募基金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关于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判断更多地是一个实证问题。对相关理论及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采用分组方式描述性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方法进行分
期刊
内容提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溢出效应对东道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进而会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中,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区域经济增长的较大差异,充分利用FDI,利用其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的溢出效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建构有效的增长路径,能否在产业结构变迁中将FDI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那些应当成为政策制定关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