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融合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详细概述了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的动因与机理,其次阐释了地方性本科院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的模式、路径与保障机制,接着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某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地方高校;物流专业;本土物流产业;融合;探究分析
1.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的动因与机理
1.1合作互动中本土物流企業与地方高校物流专业的诉求
首先,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获得高校的智力支持以改进企业的管理,还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实现企业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能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层次和社会影响力,同时高校的物流毕业生作为优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之一,物流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并加强与高校物流专业的互动。其次,教学资源也需要低成本的更新来打造学生培养价值增值的动态网络,高校也需要一批既懂专业理论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必须要通过与产业的融合来培养,同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1.2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融合的现实困难性
我国物流的总体特点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本土物流企业而言,发展提升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而本地高校物流管理毕业生却将眼光瞄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到地区,这就加大了物流产业发展地域的不均衡性,而且地方高校大多处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物流产业以小散弱的家族企业为主,很少有高水平大规模的企业,这容易直接造成高校与地方物流产业的互动融合中双方诉求难以完全匹配,因此迫切要求实现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的紧密融合。
2.地方性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的模式、路径
一是互动融合的模式,应该致力于推进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与地方物流产业的互惠互利合作,从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师资互助与企业提升等多个口径来实现校企的融合发展,因为地方物流企业中以小散弱的物流企业为主,无论从地位的对等性还是从需求的契合度上都难以找到与高效对接的理由,因此必须要引导并指导企业参与到校企深度合作中来。二是互动融合的路径,可以以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园为切入点,将园区成为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认知实习基地,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家走进高校,为本土物流企业家在理论素质提升与学业进阶上提供帮助。
3. 地方性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的保障机制
3.1建立校企融合双边激励机制与配套措施
一方面,通常企业看中的是高校的优质智力资源以及高校的品牌效应,高校可以为其提升咨询项目的数量、优质的毕业生数量等来衡量高校对本土物流企业的贡献,同时借助政府税收优惠、双师型教师的奖励、企业家社会荣誉等来保证校企双方在融合发展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建立一套以校企双方融合发展关键诉求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激励机制来保障政府参与下的校企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通过实习基地数量、学生人均企业实习时间、企业管理层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和时间等来衡量校企融合中企业对高校物流专业的贡献等。
3.2建立政-企-校三方联动沟通机制与制度框架
政府应该发挥其在校企融合中的指导性作用,让校企双方在一个更具权威的制度性框架之内进行合作,双方合作的意愿动机才更强烈,校企对接融合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中需要补齐的短板,因此必须要大力挥发政府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强化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强有力的立法不仅是校企间深度融合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更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最有效手段,地方政府也可以因地制宜的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将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在本土具体化,以此来更好的指导地方高校与产业的融合发展,让高校与产业的融合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4. 某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实践
4.1以商会为对接平台,落实校企互动融合各项措施
一是建立以物流商会为平台的企业集中培训制度,由商会出资设立物流毕业生本土就业奖励基金,鼓励优秀毕业生本土就业,进而良好的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并有力助推本土物流产业的发展;二是实施物流企业高管校内兼职教师制度,让产业精英参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成为常态,建立学校教师、企业高管全程参与学生培养的校企双导师制;三是建立学生培养跟踪评价制度,实习企业进行反馈评价并建立档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实施双师型教师评聘制度,积极鼓励全体物流教师以顾问的形式参与本土物流企业的经营,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锻炼提升教师队伍。
4.2专业主动融入物流产业,助推本土物流产业发展
首先,某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本土物流产业资源,实现双方持续良性互动融合发展,逐步提高专业在本土物流产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教师承担物流企业发展顾问;其次,某大学协助本土物流企业创建物流商会,将本土数百家中小物流企业集合到商会的平台之上,以此为地方物流产业整合资源、发展联盟准备基础条件;再者,为了给校企融合提供更具权威的制度性平台,应该将商会中的百余家物流企业纳入实习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常态化实习实训条件,牢固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理念实现校企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融合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物流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我国的高等院校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为物流产业人才的需求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加快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并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不断深入探索地方性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专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可持续快速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海翔.关于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的融合[J].中国市场,2017,(10):127-129
[2]谢五洲.浅析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融合[J].长安大学学报,2015,(9):213-215
[3]丁雪峰.浅析物流产业融合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6):256-258
(作者单位: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地方高校;物流专业;本土物流产业;融合;探究分析
1.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的动因与机理
1.1合作互动中本土物流企業与地方高校物流专业的诉求
首先,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获得高校的智力支持以改进企业的管理,还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实现企业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能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层次和社会影响力,同时高校的物流毕业生作为优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之一,物流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并加强与高校物流专业的互动。其次,教学资源也需要低成本的更新来打造学生培养价值增值的动态网络,高校也需要一批既懂专业理论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必须要通过与产业的融合来培养,同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1.2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融合的现实困难性
我国物流的总体特点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本土物流企业而言,发展提升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而本地高校物流管理毕业生却将眼光瞄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到地区,这就加大了物流产业发展地域的不均衡性,而且地方高校大多处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物流产业以小散弱的家族企业为主,很少有高水平大规模的企业,这容易直接造成高校与地方物流产业的互动融合中双方诉求难以完全匹配,因此迫切要求实现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的紧密融合。
2.地方性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的模式、路径
一是互动融合的模式,应该致力于推进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与地方物流产业的互惠互利合作,从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师资互助与企业提升等多个口径来实现校企的融合发展,因为地方物流企业中以小散弱的物流企业为主,无论从地位的对等性还是从需求的契合度上都难以找到与高效对接的理由,因此必须要引导并指导企业参与到校企深度合作中来。二是互动融合的路径,可以以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园为切入点,将园区成为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认知实习基地,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家走进高校,为本土物流企业家在理论素质提升与学业进阶上提供帮助。
3. 地方性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的保障机制
3.1建立校企融合双边激励机制与配套措施
一方面,通常企业看中的是高校的优质智力资源以及高校的品牌效应,高校可以为其提升咨询项目的数量、优质的毕业生数量等来衡量高校对本土物流企业的贡献,同时借助政府税收优惠、双师型教师的奖励、企业家社会荣誉等来保证校企双方在融合发展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建立一套以校企双方融合发展关键诉求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激励机制来保障政府参与下的校企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通过实习基地数量、学生人均企业实习时间、企业管理层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和时间等来衡量校企融合中企业对高校物流专业的贡献等。
3.2建立政-企-校三方联动沟通机制与制度框架
政府应该发挥其在校企融合中的指导性作用,让校企双方在一个更具权威的制度性框架之内进行合作,双方合作的意愿动机才更强烈,校企对接融合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中需要补齐的短板,因此必须要大力挥发政府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强化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强有力的立法不仅是校企间深度融合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更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最有效手段,地方政府也可以因地制宜的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将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在本土具体化,以此来更好的指导地方高校与产业的融合发展,让高校与产业的融合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4. 某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实践
4.1以商会为对接平台,落实校企互动融合各项措施
一是建立以物流商会为平台的企业集中培训制度,由商会出资设立物流毕业生本土就业奖励基金,鼓励优秀毕业生本土就业,进而良好的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并有力助推本土物流产业的发展;二是实施物流企业高管校内兼职教师制度,让产业精英参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成为常态,建立学校教师、企业高管全程参与学生培养的校企双导师制;三是建立学生培养跟踪评价制度,实习企业进行反馈评价并建立档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实施双师型教师评聘制度,积极鼓励全体物流教师以顾问的形式参与本土物流企业的经营,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锻炼提升教师队伍。
4.2专业主动融入物流产业,助推本土物流产业发展
首先,某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本土物流产业资源,实现双方持续良性互动融合发展,逐步提高专业在本土物流产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教师承担物流企业发展顾问;其次,某大学协助本土物流企业创建物流商会,将本土数百家中小物流企业集合到商会的平台之上,以此为地方物流产业整合资源、发展联盟准备基础条件;再者,为了给校企融合提供更具权威的制度性平台,应该将商会中的百余家物流企业纳入实习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常态化实习实训条件,牢固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理念实现校企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融合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物流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我国的高等院校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为物流产业人才的需求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加快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并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不断深入探索地方性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本土物流专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可持续快速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海翔.关于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的融合[J].中国市场,2017,(10):127-129
[2]谢五洲.浅析地方高校物流专业与本土物流产业融合[J].长安大学学报,2015,(9):213-215
[3]丁雪峰.浅析物流产业融合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6):256-258
(作者单位:四川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