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辖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和瑶海、庐阳、包河、蜀山四区,全市有耕地面积324万亩,人口501万。近年来,合肥利用区位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政策完善,市场指导,强力推进农业产业调整,频出新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彰显成效。
长丰县现代农业让农民开心
长丰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多属丘陵地,发展节水抗旱经济作物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为此,长丰县各级政府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有序调整、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强力推行“双20万亩”实施工程,即实施优质草莓、树莓为主体的浆果产业种植20万亩,实施优质马铃薯和南(冬)瓜为主体的蔬菜、粮食种植20万亩,形成两大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优质化,全力打造“北有草莓,南有树莓”为特色的全国浆果大县,建设全国著名的优质马铃薯、南(冬)瓜生产基地,实现现代农业新发展。
目前,20万亩工程全面实施,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全县草莓树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拥有种植户5万多户,从业人员9.2万人,受益农民18.6万人,每亩效益6000~8000元。同时草莓脱毒组培育苗示范园建设已完工,可实现100万株优质脱毒种苗的繁育能力,当前,全县草莓育苗总面积达4.8万亩,可满足15万亩草莓移栽需求。南瓜栽种1.8万亩,冬瓜0.7万亩,;南瓜新品种展示园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40亩,落实全国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70家140多种南瓜新品种参与种植展示,6月28日全国南瓜新品种展示产业化研讨会将在长丰举行。
全县建设以罗塘乡黄岗、邵集村,造甲乡宋岗村、左店乡陆桥村、义井乡向东村、陶楼乡关美村等8处200亩以上马铃薯种植核心示范区,示范带动全县单季种植1.2万余亩,每亩效益可达4500~5500元。通过科学栽培、技术引领,全县正在大力推行“马铃薯+南瓜+马铃薯”、“马铃薯+南瓜”等可实现每亩超万元收入的种植模式。2010年6月5日,记者在吴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采访时,南瓜种植户李传民说“以前种水稻、油菜,每亩不到2000元,现在单季种植南瓜就有4200元的收入,今后推行马铃薯+南瓜双季种植,我有信心,每亩能创下10000元的收成。
长丰县凤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种植红树莓的大户,公司总经理马凤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种植的300亩红树莓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其果被誉为“预防癌症的红宝石”。种植第三代功能性水果,是他们公司长期的发展战略。“双20万亩工程”的实施,让长丰县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让农民真正开了心。
肥东县减污增肥让农民享实惠
肥东县是国家粮油生产大县,常年种植小麦25万亩,油菜80万亩,水稻95万亩,每年将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100多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大量的秸秆被群众随意的在野外焚烧,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又因肥东多数乡镇毗邻省会,城市人口集中,交通频繁,焚烧秸秆将给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肥东县各级政府通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实践,终于探索出既不用焚烧秸秆,又能增肥增效的办法,即农作物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技术。此项技术已被列为全国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三个重点办法之一。
此办法有挖窖、堆置、盖土三个过程:就是先选择田块的拐角,按每亩种植面积挖一个深0.8米、宽1.5米、长2米标准大小的田头窖,把窖内挖出的土一部分堆置在窖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秆全部堆好后,用来覆盖在秸秆的顶部。然后,分层堆置,踩实,第一层40~50厘米,第二层30~40厘米,第三层30厘米左右,每层踩实后,每亩用秸秆腐熟剂2公斤和尿素3~5公斤,均匀撒施,调节碳氮比,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提高秸秆的腐烂速度和效果。最后,在秸秆堆置完成后,用挖窖的泥土,在堆顶均匀盖实,以防止堆体内水分蒸发,又能有效保证雨水下渗,促使秸秆腐烂。
自去年秋种以来,肥东县重点禁烧乡镇共投入200余万元开挖“田头窖”7.3万口,可覆盖秸秆堆腐还田近10万亩。近日记者在肥东县撮镇旭光村听到村民们都说:“现在有了‘田头窖’,增肥节支又增效。”60多岁袁义英老人说,秸秆直接在田间堆放,不用挑回家,也不用挑到集中点,对像我这样劳力弱的家庭很方便。
肥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证明,若秸秆得到有效还田利用,每公顷土地每年可增产粮食375公斤,连续三年实施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个百分点,同时能有效改善耕地蓄水抗旱能力。在低产田中,实施农作物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技术,可减少肥料用量百分之十,农作物增产可达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在中高产田中,则可减少施肥百分之十五,增产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
肥东县“田头窖”技术的推行,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行和老百姓的全力配合。不仅方便了农民,又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强压强堵不是最终的办法,切实为农民考虑,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才是上上之策。
肥西农企结合,改良土壤增产增收
肥西县位于安徽中部,巢湖之滨,是全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之一,全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05万亩,其中午季粮油生产面积66万亩,是全国粮油生产先进县。近年来为发展高效农业产业,肥西县采取多项措施,重点推行农企结合,共赢共利举措,使农作物得以增产,农民实现增收。
肥西县正常年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达60多万吨,多年来,农民朋友多就地焚烧,每到午收季节,到处漫天烟雾。严重污染空气,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为解决焚烧问题,肥西县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另辟途径,推行农企结合,采取两种举措:一是组织农业机械合作社实施机械化整体作业,实现秸秆就地粉碎、就地腐化、就地翻埋。当前,正值午季大忙,全县共调集800多台现代化农业收割机械,实施跨区作业,整片推进。
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2万亩油菜实行了秸秆机械还田。已收割的10万亩小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实现机械还田。这种举措的推行,既省工省时,又能改良土壤,为农民增产增收。另一举措是通过与秸秆深加工企业联姻,由企业到田头集中收购,粉碎打包再用于食用菌栽培、人造板加工、秸秆成碳等。为提高农民积极性,肥西县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拿出每亩40元补偿给农户,以促进农企的紧密配合。肥西县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积极引导农、企结合,使农作物秸秆得以综合有效利用,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增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更彰显了现代农业的生机。
长丰县现代农业让农民开心
长丰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多属丘陵地,发展节水抗旱经济作物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为此,长丰县各级政府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有序调整、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强力推行“双20万亩”实施工程,即实施优质草莓、树莓为主体的浆果产业种植20万亩,实施优质马铃薯和南(冬)瓜为主体的蔬菜、粮食种植20万亩,形成两大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优质化,全力打造“北有草莓,南有树莓”为特色的全国浆果大县,建设全国著名的优质马铃薯、南(冬)瓜生产基地,实现现代农业新发展。
目前,20万亩工程全面实施,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全县草莓树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拥有种植户5万多户,从业人员9.2万人,受益农民18.6万人,每亩效益6000~8000元。同时草莓脱毒组培育苗示范园建设已完工,可实现100万株优质脱毒种苗的繁育能力,当前,全县草莓育苗总面积达4.8万亩,可满足15万亩草莓移栽需求。南瓜栽种1.8万亩,冬瓜0.7万亩,;南瓜新品种展示园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40亩,落实全国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70家140多种南瓜新品种参与种植展示,6月28日全国南瓜新品种展示产业化研讨会将在长丰举行。
全县建设以罗塘乡黄岗、邵集村,造甲乡宋岗村、左店乡陆桥村、义井乡向东村、陶楼乡关美村等8处200亩以上马铃薯种植核心示范区,示范带动全县单季种植1.2万余亩,每亩效益可达4500~5500元。通过科学栽培、技术引领,全县正在大力推行“马铃薯+南瓜+马铃薯”、“马铃薯+南瓜”等可实现每亩超万元收入的种植模式。2010年6月5日,记者在吴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采访时,南瓜种植户李传民说“以前种水稻、油菜,每亩不到2000元,现在单季种植南瓜就有4200元的收入,今后推行马铃薯+南瓜双季种植,我有信心,每亩能创下10000元的收成。
长丰县凤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种植红树莓的大户,公司总经理马凤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种植的300亩红树莓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其果被誉为“预防癌症的红宝石”。种植第三代功能性水果,是他们公司长期的发展战略。“双20万亩工程”的实施,让长丰县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让农民真正开了心。
肥东县减污增肥让农民享实惠
肥东县是国家粮油生产大县,常年种植小麦25万亩,油菜80万亩,水稻95万亩,每年将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100多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大量的秸秆被群众随意的在野外焚烧,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又因肥东多数乡镇毗邻省会,城市人口集中,交通频繁,焚烧秸秆将给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肥东县各级政府通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实践,终于探索出既不用焚烧秸秆,又能增肥增效的办法,即农作物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技术。此项技术已被列为全国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三个重点办法之一。
此办法有挖窖、堆置、盖土三个过程:就是先选择田块的拐角,按每亩种植面积挖一个深0.8米、宽1.5米、长2米标准大小的田头窖,把窖内挖出的土一部分堆置在窖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秆全部堆好后,用来覆盖在秸秆的顶部。然后,分层堆置,踩实,第一层40~50厘米,第二层30~40厘米,第三层30厘米左右,每层踩实后,每亩用秸秆腐熟剂2公斤和尿素3~5公斤,均匀撒施,调节碳氮比,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提高秸秆的腐烂速度和效果。最后,在秸秆堆置完成后,用挖窖的泥土,在堆顶均匀盖实,以防止堆体内水分蒸发,又能有效保证雨水下渗,促使秸秆腐烂。
自去年秋种以来,肥东县重点禁烧乡镇共投入200余万元开挖“田头窖”7.3万口,可覆盖秸秆堆腐还田近10万亩。近日记者在肥东县撮镇旭光村听到村民们都说:“现在有了‘田头窖’,增肥节支又增效。”60多岁袁义英老人说,秸秆直接在田间堆放,不用挑回家,也不用挑到集中点,对像我这样劳力弱的家庭很方便。
肥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证明,若秸秆得到有效还田利用,每公顷土地每年可增产粮食375公斤,连续三年实施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个百分点,同时能有效改善耕地蓄水抗旱能力。在低产田中,实施农作物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技术,可减少肥料用量百分之十,农作物增产可达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在中高产田中,则可减少施肥百分之十五,增产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
肥东县“田头窖”技术的推行,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行和老百姓的全力配合。不仅方便了农民,又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强压强堵不是最终的办法,切实为农民考虑,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才是上上之策。
肥西农企结合,改良土壤增产增收
肥西县位于安徽中部,巢湖之滨,是全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之一,全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05万亩,其中午季粮油生产面积66万亩,是全国粮油生产先进县。近年来为发展高效农业产业,肥西县采取多项措施,重点推行农企结合,共赢共利举措,使农作物得以增产,农民实现增收。
肥西县正常年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达60多万吨,多年来,农民朋友多就地焚烧,每到午收季节,到处漫天烟雾。严重污染空气,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为解决焚烧问题,肥西县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另辟途径,推行农企结合,采取两种举措:一是组织农业机械合作社实施机械化整体作业,实现秸秆就地粉碎、就地腐化、就地翻埋。当前,正值午季大忙,全县共调集800多台现代化农业收割机械,实施跨区作业,整片推进。
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2万亩油菜实行了秸秆机械还田。已收割的10万亩小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实现机械还田。这种举措的推行,既省工省时,又能改良土壤,为农民增产增收。另一举措是通过与秸秆深加工企业联姻,由企业到田头集中收购,粉碎打包再用于食用菌栽培、人造板加工、秸秆成碳等。为提高农民积极性,肥西县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拿出每亩40元补偿给农户,以促进农企的紧密配合。肥西县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积极引导农、企结合,使农作物秸秆得以综合有效利用,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增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更彰显了现代农业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