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91-01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传统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只是单纯的管理者,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管理着学生,下达着命令,让学生绝对地服从;而新时期的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转换角色。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培养道德情操,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完成下列几种角色转换。
一、教育者与“引路人”之间的转换
作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因为见识、知识的局限性,其思想尤其需要老师的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要多,也是学生更为信服的师长,所以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就要适时地将自己转换成让学生信赖的“引路人”角色,不仅讲知识,更讲做人的道理。例如,在处理学生纠纷时,除了客观处理外,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正确引导。我班学生林智,因为父亲早逝,特别嫉恨同学说到自己无父,并因此事几次和同学发生纠纷。我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引导其他孩子“与人相处不揭短”,一方面引导林智同学正确面对,并以此为动力,发奋学习,孝敬母亲。经过这样的引导之后,班上的孩子不再嘲笑林智同学了,林智同学学习也更努力了。所以班主任适时的角色转化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出现这样的事,只一味地责骂,没有在学生心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那只能一时让他们觉得自己犯了错,而不知道以后怎样改错。
二、教育者与“知心朋友”之间的转换
新课标理念下的新型班主任,不应再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师长位置,而应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之中去。而小学生,因为自我约束力不强,就需要班主任的跟进指导。在我担任的两年小学中段班主任的管理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新课标理念下的新型班主任不必再像“保姆”一样事事亲力亲为,也不用像“看守”一样将学生看得死死的,约束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更不要像“警察”一样,以审讯口吻、粗暴地对待学生,让学生生厌,而是要将自己转换成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进行思想开导。
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呢?一是以公平换信任。班主任在管理中一定要有公平的原则,只有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孩子们才会信任你,愿意与你谈心;二是以爱心换诚心。班主任应爱护班级里的每一位孩子,以“爱”为前提的交往才会让人真心接受,孩子们也才会诚心诚意地讲出自己的心里所想,从而让班主任能切实掌握学生思想动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育者与“策划人”之间的转换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班主任在管理中,常是“不要……”“不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时期的班主任不应再一味限制学生的言行举止,而应转换角色,让自己变成一个“策划人”,具体管理则交给学生。如我担任的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我只需要按期给学生安排一个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去着手办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这样就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育者与“桥梁”之间的转换
作为班主任,还要担负起与科任老师、学校、家长之间的“桥梁”。由于学生大多敬畏、喜欢班主任,在班主任面前表现较好,但在别的学科课堂里则不一定,所以班主任要不时与各科老师取得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班主任也需要时时与学校联系,掌握教育动向,与学校管理目标一致地管理班级;同时班主任还是家校联系的纽带。虽然家长和老師对孩子的关心是一致的,教育目的也是一致的,但对问题的看法有时不会完全一致,甚至会有偏差,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的协调。如,采取家访、电话交流、开家长会、请到学校面谈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好学校的教育。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班主任,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单纯管理者,而是随时变换着不同角色的“魔术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更是家长的朋友。只有班主任正确认识并扮演好各种角色,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传统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只是单纯的管理者,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管理着学生,下达着命令,让学生绝对地服从;而新时期的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转换角色。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培养道德情操,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完成下列几种角色转换。
一、教育者与“引路人”之间的转换
作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因为见识、知识的局限性,其思想尤其需要老师的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要多,也是学生更为信服的师长,所以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就要适时地将自己转换成让学生信赖的“引路人”角色,不仅讲知识,更讲做人的道理。例如,在处理学生纠纷时,除了客观处理外,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正确引导。我班学生林智,因为父亲早逝,特别嫉恨同学说到自己无父,并因此事几次和同学发生纠纷。我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引导其他孩子“与人相处不揭短”,一方面引导林智同学正确面对,并以此为动力,发奋学习,孝敬母亲。经过这样的引导之后,班上的孩子不再嘲笑林智同学了,林智同学学习也更努力了。所以班主任适时的角色转化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出现这样的事,只一味地责骂,没有在学生心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那只能一时让他们觉得自己犯了错,而不知道以后怎样改错。
二、教育者与“知心朋友”之间的转换
新课标理念下的新型班主任,不应再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师长位置,而应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之中去。而小学生,因为自我约束力不强,就需要班主任的跟进指导。在我担任的两年小学中段班主任的管理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新课标理念下的新型班主任不必再像“保姆”一样事事亲力亲为,也不用像“看守”一样将学生看得死死的,约束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更不要像“警察”一样,以审讯口吻、粗暴地对待学生,让学生生厌,而是要将自己转换成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进行思想开导。
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呢?一是以公平换信任。班主任在管理中一定要有公平的原则,只有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孩子们才会信任你,愿意与你谈心;二是以爱心换诚心。班主任应爱护班级里的每一位孩子,以“爱”为前提的交往才会让人真心接受,孩子们也才会诚心诚意地讲出自己的心里所想,从而让班主任能切实掌握学生思想动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育者与“策划人”之间的转换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班主任在管理中,常是“不要……”“不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时期的班主任不应再一味限制学生的言行举止,而应转换角色,让自己变成一个“策划人”,具体管理则交给学生。如我担任的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我只需要按期给学生安排一个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去着手办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这样就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育者与“桥梁”之间的转换
作为班主任,还要担负起与科任老师、学校、家长之间的“桥梁”。由于学生大多敬畏、喜欢班主任,在班主任面前表现较好,但在别的学科课堂里则不一定,所以班主任要不时与各科老师取得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班主任也需要时时与学校联系,掌握教育动向,与学校管理目标一致地管理班级;同时班主任还是家校联系的纽带。虽然家长和老師对孩子的关心是一致的,教育目的也是一致的,但对问题的看法有时不会完全一致,甚至会有偏差,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的协调。如,采取家访、电话交流、开家长会、请到学校面谈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好学校的教育。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班主任,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单纯管理者,而是随时变换着不同角色的“魔术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更是家长的朋友。只有班主任正确认识并扮演好各种角色,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