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落实,我国企业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其可快速适应企业的生产流程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但我国部分教育机构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学生的就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 键 词] 就业能力;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08-01
服装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该产业不仅为我国带来了近3000万的就业岗位,也帮助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设计理念滞后是诱发这一问题的根源。教育是提升行业水平的关键要素,但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仍然较为落后,学生难以通过在校学习获得较高的就业能力,因此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推进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对于该行业的发展以及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
我国的教学体系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考试项目为主要依据,片面追求大而全的学习内容。但考试的内容设计往往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部分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相脱节,以致学生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其就业空间也难以得到扩展。
(二)教学环境与生产场景存在差异
模拟服装设计部门的生产场景,不仅要还原其中的工具摆放与室内设计,更要营造出紧张的工作氛围以及上下游关联环节的互动,但我国多数院校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同时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部分学校的实习室设计也与工作场景存在较大差距。这一问题将对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学生的适应能力也难以提高。
(三)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得到培养
服装设计工作对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以及其对市场的认知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该行业的淘汰率较高,部分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从业者往往会被迫转向,或从事裁剪、校对等辅助环节的工作。当前我国部分院校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其教学内容通常局限在基础知识层面中。这一问题将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对接产业需要
部分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问题将对学生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在改进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依据产业发展的规律,制订更符合实际环境的教学内容。例如,学校可与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并对本季的流行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学校也可定期邀请企业的设计师进入本校进行演讲。通过一线工作人员的讲解,学校的教学视角将与生产企业的设计思维保持同步,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将得到提高。再有学校可组织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成立设计工作室,并鼓励其利用互联网参与到服装产业的设计环节中。通过一定时期的積累,该校的设计思维将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教学工作的灵活性也将得到增强。
(二)通过现代学徒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该教学模式的核心逻辑是将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高度融合,从而使学校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对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通常可在毕业前就掌握到一定的工作能力,其就业空间也将随之扩展。在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依据企业的现实条件制定更为灵活的管理机制。例如,学校可通过信息技术打造远程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中学生、实习教师、“师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可建立对等的沟通机制。同时通过可量化的评价模式,学生的综合表现可清晰地体现在该平台内。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式,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将高度融合,学生的就业能力可获得显著提升。
(三)为学生打造创意展示平台
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是服装设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使其就业能力得到更为快速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首先应为学生建立创意展示平台,并将优秀设计推荐到企业中,从而使学生的设计成果得到市场的检验。例如,学校可定期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并邀请其他院校以及社会作品参赛。通过这样的方式,该项赛事的设计水平将得到提升。之后,学校可在网络中展示优秀的参赛作品,并授权合作企业生产限量版成衣。通过样品展示,学生的设计思路将得以呈现,市场潜力也可得到挖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出获得市场认可的设计,必将使学生的就业空间得到提升。
当前,我国部分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机制与产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内容设计、场景营造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等问题最为突出。在改进的过程中,学校首先应当依据产业需求改进教学内容,并通过现代学徒制为学生营造更加贴近工作环境的教学场景。同时,学校可通过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从而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学富,石丽名.服装设计专业的就业能力培养[J]. 山东纺织经济,2017(2):50-51.
[2]陈姝霖.现代学徒制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的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9):194.
[3]侯凤仙.高职服装设计跨界教学之法:现代学徒制[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55-60.
◎编辑 武慧慧
[关 键 词] 就业能力;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08-01
服装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该产业不仅为我国带来了近3000万的就业岗位,也帮助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设计理念滞后是诱发这一问题的根源。教育是提升行业水平的关键要素,但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仍然较为落后,学生难以通过在校学习获得较高的就业能力,因此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推进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对于该行业的发展以及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
我国的教学体系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考试项目为主要依据,片面追求大而全的学习内容。但考试的内容设计往往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部分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相脱节,以致学生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其就业空间也难以得到扩展。
(二)教学环境与生产场景存在差异
模拟服装设计部门的生产场景,不仅要还原其中的工具摆放与室内设计,更要营造出紧张的工作氛围以及上下游关联环节的互动,但我国多数院校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同时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部分学校的实习室设计也与工作场景存在较大差距。这一问题将对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学生的适应能力也难以提高。
(三)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得到培养
服装设计工作对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以及其对市场的认知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该行业的淘汰率较高,部分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从业者往往会被迫转向,或从事裁剪、校对等辅助环节的工作。当前我国部分院校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其教学内容通常局限在基础知识层面中。这一问题将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对接产业需要
部分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问题将对学生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在改进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依据产业发展的规律,制订更符合实际环境的教学内容。例如,学校可与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并对本季的流行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学校也可定期邀请企业的设计师进入本校进行演讲。通过一线工作人员的讲解,学校的教学视角将与生产企业的设计思维保持同步,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将得到提高。再有学校可组织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成立设计工作室,并鼓励其利用互联网参与到服装产业的设计环节中。通过一定时期的積累,该校的设计思维将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教学工作的灵活性也将得到增强。
(二)通过现代学徒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该教学模式的核心逻辑是将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高度融合,从而使学校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对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通常可在毕业前就掌握到一定的工作能力,其就业空间也将随之扩展。在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依据企业的现实条件制定更为灵活的管理机制。例如,学校可通过信息技术打造远程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中学生、实习教师、“师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可建立对等的沟通机制。同时通过可量化的评价模式,学生的综合表现可清晰地体现在该平台内。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式,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将高度融合,学生的就业能力可获得显著提升。
(三)为学生打造创意展示平台
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是服装设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使其就业能力得到更为快速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首先应为学生建立创意展示平台,并将优秀设计推荐到企业中,从而使学生的设计成果得到市场的检验。例如,学校可定期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并邀请其他院校以及社会作品参赛。通过这样的方式,该项赛事的设计水平将得到提升。之后,学校可在网络中展示优秀的参赛作品,并授权合作企业生产限量版成衣。通过样品展示,学生的设计思路将得以呈现,市场潜力也可得到挖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出获得市场认可的设计,必将使学生的就业空间得到提升。
当前,我国部分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机制与产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内容设计、场景营造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等问题最为突出。在改进的过程中,学校首先应当依据产业需求改进教学内容,并通过现代学徒制为学生营造更加贴近工作环境的教学场景。同时,学校可通过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从而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学富,石丽名.服装设计专业的就业能力培养[J]. 山东纺织经济,2017(2):50-51.
[2]陈姝霖.现代学徒制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的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9):194.
[3]侯凤仙.高职服装设计跨界教学之法:现代学徒制[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55-60.
◎编辑 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