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而职业教育的特点又决定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升高中落榜,学习不适,家庭等原因造成了职校生自觉性差、自卑心理严重等特殊的个性品质。他们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与普高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使职校生的个性难以和谐发展。因此,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本文将从班级文化的内涵,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措施等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作为班级文化,它与企业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凝聚促进等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班级文化一般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画像;班级图书角;班级明星园;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含各种班级规约;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应措施
(一)“硬文化”的建设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环境布置要讲究和谐:其一,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求要和谐;其二环境的布置要根据班级活动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尽可能使人、环境、活动更和谐,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我认为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色。
1.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等摆放整齐,扫帚等工具要整理整齐等。让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感觉到自己就是主人,教室就是自己的家。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
2.重视教室的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不要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装点好教室,首先要详细了解有哪些地方适合做怎样的装点。如把班规贴在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发现的地方;在教室的正前方贴班级文化的核心目标、五星红旗和时钟等。其次,一定要精心设计黑板报。黑板报要主题鲜明,要为班级管理和教学服务,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地图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工具角、通知角、图书角等;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对学生的桌椅进行编号,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享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只是给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的建设。班级“软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建设是否健康。
1.班规、班训、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建设起点,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会进行展示,让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规、班训、班徽作为班级的特色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这是班级“软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教师方面。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风”,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多种力量,教师在这里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
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教师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 ②学生方面。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并由此形成的的人际关系和相应的心理氛围,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要引导学生的交往,学会协调人际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待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且在班级中形成关心同学,为同学的进步而自豪,“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氛围。
其次,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班风的重要基础。它有助于班级学生互相吸引、互相欣赏,使学生间互相信赖、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从而产生强大的内聚力,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更大程度地认同班级目标,并能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把自己融入集体,按集体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制度文化对班级学生规范功能的发挥取决于班级制度的健全与否,以及班级是否有一个有利于制度文化发挥作用的舆论环境。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应突出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首先,应建立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规范,也为学生提供了基本行为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包括:学习制度、卫生轮值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评先制度等。要注意不断完善制度,确保制度的落实。
其次,把制度的执行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制度落实的舆论环境。制度文化规范功能的发挥程度有赖于班级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和内化。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座谈,明确建立规章制度的意义和执行的必要性,形成“依法治班”的舆论氛围。
再次,注意做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比工作。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强化了制度的落实,又能够促进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
可见,班级文化对班级集体的建设及班级成员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它有着规范、陶冶、审美、同化等不同的功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能建设好班级文化并充分利用班级文化来教育和管理学生,达到管理的一种无形境界。
[参考文献]
[1]《给班主任的100条新建议》.孙玉洁.开明出版社
[2]《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5]《中职生心理辅导》.张嘉玮.长春出版社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本文将从班级文化的内涵,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措施等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作为班级文化,它与企业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凝聚促进等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班级文化一般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画像;班级图书角;班级明星园;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含各种班级规约;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应措施
(一)“硬文化”的建设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环境布置要讲究和谐:其一,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求要和谐;其二环境的布置要根据班级活动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尽可能使人、环境、活动更和谐,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我认为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色。
1.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等摆放整齐,扫帚等工具要整理整齐等。让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感觉到自己就是主人,教室就是自己的家。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
2.重视教室的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不要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装点好教室,首先要详细了解有哪些地方适合做怎样的装点。如把班规贴在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发现的地方;在教室的正前方贴班级文化的核心目标、五星红旗和时钟等。其次,一定要精心设计黑板报。黑板报要主题鲜明,要为班级管理和教学服务,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地图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工具角、通知角、图书角等;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对学生的桌椅进行编号,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享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只是给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的建设。班级“软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建设是否健康。
1.班规、班训、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建设起点,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会进行展示,让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规、班训、班徽作为班级的特色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这是班级“软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教师方面。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风”,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多种力量,教师在这里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
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教师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 ②学生方面。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并由此形成的的人际关系和相应的心理氛围,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要引导学生的交往,学会协调人际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待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且在班级中形成关心同学,为同学的进步而自豪,“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氛围。
其次,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班风的重要基础。它有助于班级学生互相吸引、互相欣赏,使学生间互相信赖、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从而产生强大的内聚力,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更大程度地认同班级目标,并能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把自己融入集体,按集体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制度文化对班级学生规范功能的发挥取决于班级制度的健全与否,以及班级是否有一个有利于制度文化发挥作用的舆论环境。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应突出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首先,应建立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规范,也为学生提供了基本行为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包括:学习制度、卫生轮值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评先制度等。要注意不断完善制度,确保制度的落实。
其次,把制度的执行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制度落实的舆论环境。制度文化规范功能的发挥程度有赖于班级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和内化。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座谈,明确建立规章制度的意义和执行的必要性,形成“依法治班”的舆论氛围。
再次,注意做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比工作。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强化了制度的落实,又能够促进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
可见,班级文化对班级集体的建设及班级成员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它有着规范、陶冶、审美、同化等不同的功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能建设好班级文化并充分利用班级文化来教育和管理学生,达到管理的一种无形境界。
[参考文献]
[1]《给班主任的100条新建议》.孙玉洁.开明出版社
[2]《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5]《中职生心理辅导》.张嘉玮.长春出版社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