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芝作为我国与成渝、大香格里拉经济圈、环喜马拉雅经济带的枢纽,重要的中西亚经济走廊开放门户,是我国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对外贸易承接点。而林芝也凭借其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人文文化短短几年成为仅次于拉萨的旅游热门地区,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如何利用好当前良好的旅游产业契机,精准扶持当地贫困事业,通过对经济、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以及使用swot分析模型进行分析,以旅游产业带动地区优势产业,重点发挥旅游的杠杆效应富民扶贫,并给出相应建议,促进整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引言
西藏“小江南”林芝市旧称工布,是测绘人员对于“尼池”的音译名。地处世界最深大峡谷雅鲁藏布江第四支流中下游,于西藏东南方位。西边紧邻拉萨,东边靠着昌都和云南藏族自治州,南边毗邻印度和缅甸等国。常年充足日照,气候较复杂多变,雨期集中,冰川溶雪居多,具备建造蓄水发电的完美条件。绿林面积广阔,高出整个中国绿林面积的约30%,是西藏的大林区。由于普遍低海拔和独特的垂直落差地形使一个林芝就近乎生长着大约3000多种植被。一些世界级的旅游景点驰名海外,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宗教经典,寺庙建筑、特色饮食以及众多雪山高原的珍贵药材也大受旅客欢迎,大批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二、林芝市经济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西藏经济整体来说发展相对稳健但又较为迟缓,我们可以从历年的生产总值汇总数据和增长趋势看出,林芝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深处边陲,和内陆相比来说经济发展是比较落后的。2013年林芝地区生产总值是81.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7.64、29.19、45.00亿元,2014年生产总值小幅增长到92.8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均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虽然GDP总数值高于阿里、那曲地区,但与另外五个区域相比,与这些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发展相对滞后且不具备竞争优势。
2014年林芝生产总值是92.86亿元,林芝市的人均GDP为69621.02亿元,排名列于拉萨之后,其余依次为阿里、山南、日喀则等地,2015年林芝市的GDP是105亿元,2015年林芝市人均GDP总值为51647.81亿元。从地区总值来看,林芝市排名较后,生产总值不高。但从人均GDP领先5其余市区,居于第一名拉萨之后。两年来变动趋势不大,都是人均生产总值较为突出。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早期林芝市成立旅游开发局,由于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长期支持和大力帮助,截止到今日已能够开展本市各项旅游项目。林芝政府也同时致力于引进旅游项目的投资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本市的旅游基建水平和整体服务水平。后期的开发由于资金大额注入和规范化开发,完成了多项大宗景点的投资建设,旅游产业逐渐形成总体格局。林芝市的旅游产业模式也进行了转变,生态先行的旅游模式也使得林芝旅游业的发展具备长远眼光和战略可持续性。
目前,林芝市的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收入中最重要收入占比之一,开发6年左右已成为西藏的第二个大型旅游中心,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占整个西藏的约20%左右,且还以20%的增长比例持续增长。消费收入仅仅几年就实现了3倍增长。除了2008年的西藏恐怖事件的影响,旅游人数和收入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其余几年均呈现持续稳定并大幅增长的水平。
(三)SWOT分析林芝市旅游产业
1.优势(S)
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拥有国内最广阔的原始森林林区,作为世界上最多样化植被种类的区域,辖区内坐落多座世界顶级的山川峡谷、瀑布河流。动植物、水力资源得天独厚。
独具风情的人文旅游资源。是西藏最早人文文化的重要起点。拥有多个聚居部落,与宗教文化相交相称,是朝圣者的理想修行朝圣地。古建筑文化兼具审美设计与藏族风情。
良好便利的交通条件。国道直通市内,对外交通条件优良。地势平缓适合游客将其作为进藏旅行的反应测试区。未来的几条内地直达航线、高速公路铁路业已动工建设。
2.劣势(W)
由于地理位置较为敏感,地质承荷力有限,容易发生一些地质性并发灾害。产业的相关开发容易进一步对其造成破坏。高原生态结构较为密闭,生长区面积小,物种生长期缓慢且稀少。人类干扰汲取对于其都将是毁灭性的。
产业品种单一化,规划不成熟。虽然国家有对口扶持和投资建设,但仍然存在定位不精准,主题不鲜明,优势未利用的缺陷。旅游格局化仍然需要持续地建设和提升。
旅游产业的开放度还不够。境外的进入手续办理仍然不够简便。不能做到类似于深圳口岸入港1秒指纹面部识别的海关信息管理,同时某些旅游项目有待政府部门开发。
3.机遇(O)
中央的重点关注和集中开发。“十三五”规划项目的针对性投资,党十九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国家对于林芝市开发优惠政策下达,以及政府全力部署、民众积极响应。
旅游热点转向特色风俗概念。随着中国梦施行,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注重发扬当地风俗文化,以此作为概念主推。例如国内袁家村、等做民俗概念较为成功的旅产案例。
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作用。无疑会有力促进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有利于促进林芝旅游定位或模式升级。
4.威胁(T)
经济的自主致富力观念还未树立。自主创造能力并不大,发展模式依旧没有发生实质上突破和改观。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还是比较有限的。
人才的流出问题较为严重。由于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当地居民外出出入境情况越来越多。当地人才的缺失不断限制着当地的发展和进步。
环保问题的协调。林芝市的污染处置系统比较落后,各类处理设施有待重置,专项研发的资金投入也较为不足。
三、林芝市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
旅游产业由于其巨大的经济利益既得性和庞杂的產业交织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带动与相关产业,产生联动效应,使整个地区经济文化方面都所提升。 (一)地域专属农业带动旅游产业
地域种植项目主要有位于波密、察隅区域的青稞种植,巴宜、米林的油菜、花卉种植;朗县1.5万亩干果类种植基地、已运营的茶叶旅游项目以及察隅高原农场;还有“一果两椒三桃模式”瓜果机场产区、墨脱红米开发等。
(二)药业产业联动效应的扩大化
林芝作为西藏中药材医学的起源出处,藏药学作为当地民生项目的基础性项目,发展该项目对当地民众来说有一定的扶贫增收效应。林芝引进了多家药业制造企业,对珍贵藏药材进行了研发制造。并开发药材园区生态观光,定制保养消费项,供给珍惜药品,将药业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有机的结合。
(三)特色区域文化旅游项目开发
林芝作为具有八十多项世界非遗名录的著名文化圣地,自然不能忽视区域特色文化的协动作用。例如其地域区内古老的工布王朝、格萨尔王文化传奇、苯教传说等,当地特色文化节日也成为吸引游客独树一帜旅产魅力点。
四、林芝市发展旅游产业相关发展建议(一)以环境承载力为主,发展环保型旅游
为保证林芝市的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林芝市的生态环境承载量,合理接待游客。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原始生态资源的保留。进行稀缺资源的集中保护,加强对于水、林、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进行环保型基础建设,加快各县污染处理基建落实,始终坚持走环保型旅游的道路。
(二)精准定位,加大旅游传媒力度
西藏旅游项目开发这近十年,其藏区旅游的差异化优势始终未形成。而相关形成的旅游特色化项目定位不是当地人输出的,这一点要当地政府加紧针对自身差异化优势进行精准性定位,并同时加大区域文化传媒力度,不仅是对当地民众的一种渲染和熏陶,也扩大了当地优势项目对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三)积极开发现代产业体系
注重产业体系的升级和转变,结合政府投资开展现代生产体系的研发,加速推进智能物联元素,积极融入互联网+的全球大趋势。作物与药材园区内建设智能技术,引进高新设备。以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覆盖运行,为产业提供一个稳健的现代化平台,以进一步达到辅助扶贫事业的效用。(作者单位为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西藏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研究》ZB201703 及《着力推进产业富民工程研究》WT-ZD20180109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赖塞宜(1995.10-);女,陕西省宜君县,研究生,在读于西藏民族大學;研究方向:高级注册会计师。
一、引言
西藏“小江南”林芝市旧称工布,是测绘人员对于“尼池”的音译名。地处世界最深大峡谷雅鲁藏布江第四支流中下游,于西藏东南方位。西边紧邻拉萨,东边靠着昌都和云南藏族自治州,南边毗邻印度和缅甸等国。常年充足日照,气候较复杂多变,雨期集中,冰川溶雪居多,具备建造蓄水发电的完美条件。绿林面积广阔,高出整个中国绿林面积的约30%,是西藏的大林区。由于普遍低海拔和独特的垂直落差地形使一个林芝就近乎生长着大约3000多种植被。一些世界级的旅游景点驰名海外,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宗教经典,寺庙建筑、特色饮食以及众多雪山高原的珍贵药材也大受旅客欢迎,大批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二、林芝市经济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西藏经济整体来说发展相对稳健但又较为迟缓,我们可以从历年的生产总值汇总数据和增长趋势看出,林芝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深处边陲,和内陆相比来说经济发展是比较落后的。2013年林芝地区生产总值是81.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7.64、29.19、45.00亿元,2014年生产总值小幅增长到92.8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均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虽然GDP总数值高于阿里、那曲地区,但与另外五个区域相比,与这些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发展相对滞后且不具备竞争优势。
2014年林芝生产总值是92.86亿元,林芝市的人均GDP为69621.02亿元,排名列于拉萨之后,其余依次为阿里、山南、日喀则等地,2015年林芝市的GDP是105亿元,2015年林芝市人均GDP总值为51647.81亿元。从地区总值来看,林芝市排名较后,生产总值不高。但从人均GDP领先5其余市区,居于第一名拉萨之后。两年来变动趋势不大,都是人均生产总值较为突出。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早期林芝市成立旅游开发局,由于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长期支持和大力帮助,截止到今日已能够开展本市各项旅游项目。林芝政府也同时致力于引进旅游项目的投资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本市的旅游基建水平和整体服务水平。后期的开发由于资金大额注入和规范化开发,完成了多项大宗景点的投资建设,旅游产业逐渐形成总体格局。林芝市的旅游产业模式也进行了转变,生态先行的旅游模式也使得林芝旅游业的发展具备长远眼光和战略可持续性。
目前,林芝市的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收入中最重要收入占比之一,开发6年左右已成为西藏的第二个大型旅游中心,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占整个西藏的约20%左右,且还以20%的增长比例持续增长。消费收入仅仅几年就实现了3倍增长。除了2008年的西藏恐怖事件的影响,旅游人数和收入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其余几年均呈现持续稳定并大幅增长的水平。
(三)SWOT分析林芝市旅游产业
1.优势(S)
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拥有国内最广阔的原始森林林区,作为世界上最多样化植被种类的区域,辖区内坐落多座世界顶级的山川峡谷、瀑布河流。动植物、水力资源得天独厚。
独具风情的人文旅游资源。是西藏最早人文文化的重要起点。拥有多个聚居部落,与宗教文化相交相称,是朝圣者的理想修行朝圣地。古建筑文化兼具审美设计与藏族风情。
良好便利的交通条件。国道直通市内,对外交通条件优良。地势平缓适合游客将其作为进藏旅行的反应测试区。未来的几条内地直达航线、高速公路铁路业已动工建设。
2.劣势(W)
由于地理位置较为敏感,地质承荷力有限,容易发生一些地质性并发灾害。产业的相关开发容易进一步对其造成破坏。高原生态结构较为密闭,生长区面积小,物种生长期缓慢且稀少。人类干扰汲取对于其都将是毁灭性的。
产业品种单一化,规划不成熟。虽然国家有对口扶持和投资建设,但仍然存在定位不精准,主题不鲜明,优势未利用的缺陷。旅游格局化仍然需要持续地建设和提升。
旅游产业的开放度还不够。境外的进入手续办理仍然不够简便。不能做到类似于深圳口岸入港1秒指纹面部识别的海关信息管理,同时某些旅游项目有待政府部门开发。
3.机遇(O)
中央的重点关注和集中开发。“十三五”规划项目的针对性投资,党十九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国家对于林芝市开发优惠政策下达,以及政府全力部署、民众积极响应。
旅游热点转向特色风俗概念。随着中国梦施行,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注重发扬当地风俗文化,以此作为概念主推。例如国内袁家村、等做民俗概念较为成功的旅产案例。
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作用。无疑会有力促进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有利于促进林芝旅游定位或模式升级。
4.威胁(T)
经济的自主致富力观念还未树立。自主创造能力并不大,发展模式依旧没有发生实质上突破和改观。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还是比较有限的。
人才的流出问题较为严重。由于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当地居民外出出入境情况越来越多。当地人才的缺失不断限制着当地的发展和进步。
环保问题的协调。林芝市的污染处置系统比较落后,各类处理设施有待重置,专项研发的资金投入也较为不足。
三、林芝市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
旅游产业由于其巨大的经济利益既得性和庞杂的產业交织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带动与相关产业,产生联动效应,使整个地区经济文化方面都所提升。 (一)地域专属农业带动旅游产业
地域种植项目主要有位于波密、察隅区域的青稞种植,巴宜、米林的油菜、花卉种植;朗县1.5万亩干果类种植基地、已运营的茶叶旅游项目以及察隅高原农场;还有“一果两椒三桃模式”瓜果机场产区、墨脱红米开发等。
(二)药业产业联动效应的扩大化
林芝作为西藏中药材医学的起源出处,藏药学作为当地民生项目的基础性项目,发展该项目对当地民众来说有一定的扶贫增收效应。林芝引进了多家药业制造企业,对珍贵藏药材进行了研发制造。并开发药材园区生态观光,定制保养消费项,供给珍惜药品,将药业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有机的结合。
(三)特色区域文化旅游项目开发
林芝作为具有八十多项世界非遗名录的著名文化圣地,自然不能忽视区域特色文化的协动作用。例如其地域区内古老的工布王朝、格萨尔王文化传奇、苯教传说等,当地特色文化节日也成为吸引游客独树一帜旅产魅力点。
四、林芝市发展旅游产业相关发展建议(一)以环境承载力为主,发展环保型旅游
为保证林芝市的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林芝市的生态环境承载量,合理接待游客。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原始生态资源的保留。进行稀缺资源的集中保护,加强对于水、林、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进行环保型基础建设,加快各县污染处理基建落实,始终坚持走环保型旅游的道路。
(二)精准定位,加大旅游传媒力度
西藏旅游项目开发这近十年,其藏区旅游的差异化优势始终未形成。而相关形成的旅游特色化项目定位不是当地人输出的,这一点要当地政府加紧针对自身差异化优势进行精准性定位,并同时加大区域文化传媒力度,不仅是对当地民众的一种渲染和熏陶,也扩大了当地优势项目对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三)积极开发现代产业体系
注重产业体系的升级和转变,结合政府投资开展现代生产体系的研发,加速推进智能物联元素,积极融入互联网+的全球大趋势。作物与药材园区内建设智能技术,引进高新设备。以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覆盖运行,为产业提供一个稳健的现代化平台,以进一步达到辅助扶贫事业的效用。(作者单位为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西藏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研究》ZB201703 及《着力推进产业富民工程研究》WT-ZD20180109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赖塞宜(1995.10-);女,陕西省宜君县,研究生,在读于西藏民族大學;研究方向:高级注册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