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及2个疗程后PET评价在成人霍奇金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u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2个疗程后PET评价(PET-2)在成人霍奇金淋巴瘤(HL)中的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3例初诊成人H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确定变量的最佳临界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

结果

133例HL患者中位年龄33(18~84)岁,男女比例1.9∶1。LMR最佳临界值为2.5,LMR<2.5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P<0.001)均较LMR ≥2.5组显著缩短。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MR<2.5是HL患者PFS(HR=2.35,95%CI 1.36~4.07,P=0.002)和OS(HR=10.36,95%CI 2.35~45.66,P=0.002)的独立预后因素。56例患者的PET-2结果分析显示,PET-2阳性患者PFS明显差于PET-2阴性患者(P=0.022)。根据LMR和PET-2将患者分为PET-2阴性且LMR ≥2.5、PET-2阳性或LMR<2.5、PET-2阳性且LMR<2.5三组,三组间的P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和0.012)。

结论

LMR<2.5是成人HL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ET-2与LMR结合的预后价值可能更好。

其他文献
随着放疗设备的革新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推广应用,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治疗模式和地位也不断改变。对于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疗可能成为手术的替代方法,但最佳分割模式仍需探索;对于可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术后放疗仍存在争议,不可手术的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免疫疗法结果令人鼓舞,预防性脑照射并不能改善患者生存。寡转移局部放疗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目的探讨长非编码RNA ZEB1-AS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5年4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的13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ZEB1-AS1的表达量;分析ZEB1-AS1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siRNA技术干扰ZEB1-AS1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在晚期血清甲胎蛋白阳性胃癌(AFPGC)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41例AFPG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试验组15例患者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单纯化疗或最佳营养支持治疗。通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
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是遗传和表观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组蛋白脱乙酰化修饰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组蛋白脱乙酰基酶在正常组织及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会促进肿瘤的发展,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血管生成、转移及耐药等方面相关,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肺癌干细胞在肺癌的化疗耐药以及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小RNA(miRNA)在肿瘤血管生成、耐药性和转移的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鉴于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和化疗耐药的原因之一,因此更好地理解miRNA如何调节肺癌干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有助于识别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并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肺癌治疗策略。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1例SPTP,其病程进展迅速实属罕见,现对该病例进行详细描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目的探讨成人儿童型滤泡淋巴瘤(PTFL)患者的病理诊断、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5例成人PT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综述。结果5例PTFL患者均为成年发病,中位年龄22(15~33)岁。起病时表现为局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无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B症状。组织病理表现为典型的大滤泡结构,增殖指数高,存在免疫球蛋白重链基
目的分析传统免疫化疗(CIT)时代,TP53基因异常[TP53缺失和(或)突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一线CIT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断的118例TP53异常CLL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分期、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低)、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突变状态、染色体核型、一线CIT]进行生存分析
目的探究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利妥昔单抗及新鲜冰冻血浆(HDMP+RTX+FFP)治疗伴有TP53基因异常[TP53缺失和(或)突变]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前瞻性入组6例伴有TP53基因异常的B-CLPD患者,给予最多6个周期的HDMP+RTX+FFP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和随访。结果6例B-CLPD患者中包括4例B-CLPD-不能分类型(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