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阶级斗争思想的外交政策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新中国的外交史,要注意到民族主义外交,但简单将中共领袖(尤其是毛泽东)视为民族主义者,无视他们在运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思维看待中国外部世界的事实,注定会误导读者。
  早在1922 年,中国共产党人就相信,今日世界已划分成截然对立的两部分,此观念造成中共长期奉行“反帝”政策,坚持不和任何“帝国主义”政府妥协。1931 年以前,中共几乎从不使用外交一词。1936 年以后,中共开始真正的“外交”工作,但此外交,更多指对非党、党外的统战工作。抗战胜利后,中共亦长期存在将“统战”、“外交”混用的情况。然而,外交和统战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妥协的艺术,中心在以和求利;后者是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统战工作建立在阶级斗争理论之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既然是党的国际统战政策的一部分,因此也是国际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外交政策,自然带有很强的革命色彩。革命外交最简单的逻辑,就是按阶级关系来将世界一分为二,一方面是代表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与民族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另一方面就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封建反动势力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它所关注的不是国际间的缓和与交往,而是绝不妥协的“原则”和“立场”。
  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思考国家关系问题,给新中国对外关系带来最初的挑战,其实并不是要不要一边倒的问题,而是如何摆正革命与外交的关系问题。因为基于阶级斗争的理念,它认同的首先是超民族、国家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其次才是民族和国家关系及利益。中共早年创立和走上革命道路,就是得到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帮助,如今革命成功,领导人也理所当然地按照国际革命学说,援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支配下,中国革命刚一胜利,领导人首先想到的不可能是如何争取外交承认和拓展国际交往问题,而是推广中国的革命经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帮助兄弟党取得解放斗争的胜利。
  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不仅对新中国国内政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冲击、左右了新中国整个对外政策及其外交工作。于是就出现1950 年代中后期因不满和平共处而进行的外交转向,1960 年代初期以反修为主旨创立世界革命中心,“文化大革命”期间火烧英国大使馆以及在“打倒国际帝、修、反”的旗号下全面输出革命的种种情况。新中国对弱小的和落后国家的统战工作及其同情态度,为自己赢得过国际声誉。但基于阶级斗争理念的革命外交思想,因无法摆脱从阶级关系的角度看问题的思维定式,往往相信世界上真正站在自己一边的只能是有着相同阶级基础的共产党国家和被压迫的各国人民及被压迫民族;相信在各国资产阶级政府与人民革命力量之间,必须要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人民革命;相信新中国就阶级本质上与各国反动派始终是敌人。结果,国际政治格局出现重要转折或中国面临严峻的外交形势时,其外交抉择往往会剑走偏锋,直至使自己陷于严重孤立的局面,严重损害到自身的民族国家利益。
  对于这种基于意识形态立场的外交抉择,我们理当有相当深刻的反省与反思。■
  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摘自《史学月刊》 2010 年第 2 期。
其他文献
2010年夏日的一个清晨,邓惠双老人推开木门,挪着小脚,走上了屋后的青石板路。山上几天前下了场雨,有点凉意,路边的指甲花开出一丛丛粉红色的花朵,再往前有几个大石包,上面的菩萨,邓惠双是再熟悉不过了。    黄金村八组坐落在四川省丹棱县城以西一个小丘陵上,小地名叫郑山,村里有几块硕大的石包,上面雕刻着一龛龛不知年代的佛像。邓惠双还记得,六十年前她从邻村嫁到这里,那些菩萨的眼睛、鼻子还清清楚楚,不知何
期刊
1946年10月10日,静寂荒凉的清华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自从1937年秋离开秀美的清华园,师生们再度聚首于此,举办复校开学典礼。  自从5月份着手复员,至10月开学,五个月中,西南联大三校师生及眷属四五千人,间关万里,自西南边陲迁回平津,清华师生有二千左右。六年前,他们的校长梅贻琦曾把清华比喻作风雨飘摇之秋的一艘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驾驶者唯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此时虽有长夜漫漫之感,但相信不久
期刊
维基解密是新生事物,但是人类对秘密的渴望及探求却不是。根据古希腊传说,迈达斯国王的理发师看到国王长着一双驴耳朵的时候,无法承担独自保存秘密的压力,跑到河边芦苇丛旁边挖了个洞将这个秘密讲出来,每当风吹过,芦苇都会说出这个秘密。  大权在握者都倾向于如迈达斯那样,将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军事、外交的问题保密。但是几个世纪以来,也一直有如朱利安阿桑奇那样的人,认为保密本身是错误的。没有哪一方获得了决定性的
期刊
中国正进入一个纷乱的变革年代。共和与立宪,尊孔与废经,新文化与旧道德,一场又一场交锋与论战接踵而至,在清华园里也掀起阵阵涟漪。昔日同窗好友,因吾道不同各行其路,最终形同陌路,乃至反目成仇。  1981年,垂垂老矣的浦薛凤开始在台湾《传记文学》上回忆青春岁月:“那时清华学校的国文老师是赵瑞侯,他曾对人说过:‘我一生教过的学生不下万人,但真正让我得意的门生,只有四人。’”  浦薛凤是清华辛酉级(192
期刊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1945.9 穆旦:《森林之歌——祭野人山死难的兵士》  1941年10月30日,西南联大昆华工校二楼大教室。许渊冲第一次有了生离死别的感觉。当学生代表、低他一级的学妹林同珠带领大家合唱“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ll be”。往常平淡无奇的学生生涯顿时显得熠熠生辉、格外亲切。多年之
期刊
1836年7月1日,巴黎出现两份售价仅为5生丁的报纸。埃米尔德吉拉丹(1806-1881)的《新闻报》和阿尔芒迪塔克的《世纪报》。《新闻报》和《世纪报》年订费为40法郎,只有其他报纸的1/3到1/4,它们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直线上升,成为最早获得成功的法国廉价报纸。就创办者的名气而言,德吉拉丹要远远大于迪塔克,但是后者的《世纪报》更为成功,销量领先于《新闻报》。迪塔克将人情味故事、浪漫文学和政治完
期刊
说起拉里弗林特,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当然,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著名色情杂志《好色客》的创办者,还在于此君一贯特立独行,多次挑战美国政坛的政治底限。1983年秋天,弗林特威胁要公布可能导致联邦调查局难堪的监视录像,法官要求他公开录相来源,为表示蔑视,弗林特居然穿了一件用美国国旗制作的尿布出庭,被判侮辱国旗罪,在联邦监狱关了六个月。 2007年,他甚至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整版广告,宣布任何与国会、或者
期刊
在蒋南翔提出清华要成为“红色工程师摇篮”后,他们是完整完成五年制学业的第一批清华毕业生,他们中的大部分留在了工程师的位置上。清华由此成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桂治轮,留校;夏之熙;留校;吴立信,留校;段传极;留校;沈玉芝;不清楚;周之骥,不清楚;胥怀尧,不清楚……”  钱锡康盯着手中的清华大学“1958年毕业生奖励名单”,他很快在第二排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当年毕业后钱锡康留系任教,此后工作岗位
期刊
布罗德是“那个时代”的意见领袖。他是美国最兴旺发达的年代的见证者,他所代表的精神,曾经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最可靠精神力量。如今,信息的多元化和政治日渐娱乐化,以及信息社会本身的扁平化,大幅压缩了长袖善舞的“意见领袖”们的施展空间,“伟大的一代”已成过去。    2011年3月9日,大卫布罗德81年的生命因为糖尿病导致的器官衰竭而划上了句号。在他六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当中,有四十多年担任《华盛顿邮报》的
期刊
中国是否能够史无前例地跃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峰顶?著名学者Martin Jacques曾给出很肯定的回答。他甚至断言,到那一天中国经济将统治全球独领风骚。在他看来,近期的中国就在最近刚刚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平稳地向世界第一的宝座进军。当然,对此持反对态度的也大有人在,经济学家John Markin就预言:“经济泡沫的破裂会导致中国经济走上二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