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语言能力 促进思维发展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语言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也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培养数学语言能力策略: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注重培养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说理、表达解题思路能力,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语言;思维;教学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和语言,是一种文化。”①作为文化和语言,就要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传播。“表达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表达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②数学语言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也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表达能力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必须培养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看、想、听、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一、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普通语言。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它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抽象的数学语言的“原型”,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在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我注意抓“扩展”与“压缩”的训练。由于方程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我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用线段图表示,讲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再根据等量关系解答。例如,“长江小学五(2)班图书柜,借出56本图书,还剩60本。五(2)班图书柜原有多少本图书?”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用语言叙述:原有的本数-借出的本数=剩下的本数,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X-56=60”;或者:原有的本数-剩下的本数=借出的本数,列式“X-60=56”解答。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经验,我设计了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让学生逐步自己表述应用题。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大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也就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设计了自学提示:1、你将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2、转化以后的图形各部分和原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有什么关系?3、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试着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开始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同,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与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有的学生连接梯形的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下底×高÷2,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上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下底×高÷2+上底×高÷2,经转化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有的学生连接梯形的中位线把梯形分成了两个梯形,再沿着一个梯形的顶点和腰把梯形旋转、平移,和另一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与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有的学生从梯形两腰的中点作底边的垂线,得到两个直角小三角形,通过旋转拼成长方形,长是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宽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高。通过“拼、画、剪、移、说”的活动过程,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耳听、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理解“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来龙去脉及意义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训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数量关系,同时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灵活地进行各种实际计算操作,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这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了一把释疑解难的精神钥匙。
  
  三、注重培养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数学语言是介绍数学知识形成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培养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也是对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③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操作、观察,然后引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学生们有多种表示方法,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几何图形代替数字,有的用字母公式。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有学生总结如下: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很明显,这条性质是不完整的,它只是代表了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取的经验,如何使学生的认识趋于深刻?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2/3=2a/3a,全班大约有95%的学生认为是对的,只有两位认为是错的。我请他们说说原因,他说:“因为a的大小没有确定,所以我认为是错的。”在这位学生的提醒下,有几位学生举手赞成他的判断,又有一位学生发表他的想法:“如果a=0,那么这题就错了。”经过他的进一步解释,全班大部分孩子都明白了。我趁势引导:“那么,这题到底该如何判断呢?”一生说:“当a是自然数、小数、分数时,这题是对的;当a是0时,这题是错的。”另一名学生紧跟着说:“既然这题没有限定a的大小,也包含a是0的可能,所以这题是错的。”我充分利用练习的素材,通过对“判断”的条件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说理、表达解题思路能力,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④培养学生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是多少毫米?”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叙述的:
  从问题入手分析叙述为:要求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是多少毫米,必须知道每本书高是多少毫米?已知条件告诉了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所以每本书高是多少毫米是可求的。
  从条件入手分析叙述为:已知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可以求出每本书高多少毫米,已知每本书高多少毫米,那么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是多少毫米就可以求了。
  用假设的分析方法叙述为:根据题意7本相同的书高是一定的,假设每本书的高度不变,本数由7本增加到28本,是原来本数的4倍,书的高度也是原来的4倍。这种叙述方式和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每当学生用语言表达一个新知识产生的过程时,就先讲清前因后果,此种说理表达训练,本身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好办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促进思维发展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楚廷. 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王庆人.数学家谈数学本质[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3]邓东皋.数学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4]《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江南的记忆里,有一抹红。  那是母亲的油纸伞,是她结婚时的嫁妆。据父亲回忆,母亲嫁来的那一天,天空中不安地飘落着微雨。母亲就是撑着这样一把油纸伞,挨着小巷的青石墙缓缓前行。天色朦胧,更衬托出那一抹明红,略掩住姣好的面容——让父亲看凝了神。那一刻,父亲的现实感早已被眼前的画面击溃:这分明是一位从《红楼梦》里走出的女子。  其实当我将红楼研读甚透后,父亲还未将《红楼梦》读过一遍。至于母亲当年的美,我早
“创新”是时代的呐喊,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作文教学的主题。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激发、培养。为此,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给学生“松绑”。郑板桥说:“不拘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多年的作文教学使我对此有较深的理解:作文须有创新意识,“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只有这样才可能从“山重水复”中突现“柳暗花明”。那么,
谁不曾有过饥渴难耐之时,如茫茫大漠中一段干渴的枯木,努力伸出手臂,却只听到树枝断裂的声音。而此时,必有甘露降临。我心灵的甘露没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博大,没有伯牙子期高
泸州市纳溪区竹林面积达65.4万亩(1亩≈667 m^2),发展林下生态养鸡,不仅能充分利用广阔的林下土地资源,还能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和肉质风味,增加养殖效益。而林下养鸡成败的关键
健康及富有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改变他们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向同学科老师学习之余,可坚持跨学科听课,以提高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