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免除农业税和农村种粮直补政策已实施多年,农民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恩惠下也尝到了甜头,农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农村产业结构由分散向集中、由单一向特色产业转变。可农村职业高中涉农专业前景很不乐观,有的地方甚至停办,究其原因就是与目前农村产业结构不协调,专业单一不灵活,学生实践机会少等。
关键词:涉农专业;培养现状;协调发展
一、目前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现状
中职学校涉农类专业,是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专业,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日渐萎缩,甚至在不少地方已经停办,与当前形势极不相符。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口升学不在吸引人
以前考上大学不但免除学杂费,国家包分配。中职涉农专业的对口升学虽然考的大学不太好,但考上免学费,国家包分配还是很诱人的。可现在上大学需要花很多钱,中职涉农专业上的大学都是农业院校,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上大学的支出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例很大,城里的孩子又不愿上涉农专业,所以,现在中职涉农专业招生很困难。
2.家长意识不强
上中职涉农专业大多都是农村的孩子,涉农专业开设的课程都给农业有关,他们整天在田间地头劳作,辛苦一辈子。根本就不愿意让孩子学和农业有关的专业。也不知道农业是有大学问的。也不指望孩子在职高孩子能学到多大的知识,只想让孩子学一技之长,导致中职涉农专业招生困难。
3.涉农专业的实践实习太少
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多数是要在田间地头、养殖场,在风吹、日晒、雨淋的艰苦环境下进行,有的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意识不强,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倾向。对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存在怕辛苦、图省事、实践教学应付了事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黑板上种田、书本里养猪”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陈旧教学方法。
4.校外实习基地太少
以往涉农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是到国有农场、农科所、兽医站、农技站等单位进行实习,学生的食宿、专业技能操作和实习中的技术指导、管理等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随着这些场、站、院、所机构体制的改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受到极大影响,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安排增加了困难,极大地影响到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与产业协调发展相适应
1.改变专业设置的局限性,向专业大类发展
中职学校的涉农专业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搞好涉农类专业的教学,促进涉农类专业的发展,培养适合农村发展的新型实用人才,专业设置很重要。但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还采用过去的老模式,专业设置比较单一,这与过去农村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与过去农业生产主要为解决人们温饱问题相适应,而不适应目前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和特色产品。为了适应当前要求,中职学校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传统农业的教学,更要重视特色农业的教学。因此,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应重视大专业里面小专业的设置。
譬如,种植类专业增加特色果树和特色花卉课程。现在城里人养宠物的比较多,尤其在大城市。所以,养殖类专业应增加宠物狗、宠物猫及特种动物养殖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自己的爱好来进行选择学习,增加选择性。学生毕业后学以致用,自然就能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涉农类专业办学也就有了活力。
2.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数,开发乡土教材
(1)加大实践技能课的课时比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课程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大技能型课程的课时比重。
(2)开发乡土教材。农业产业化的特点之一是特色农业,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必然选择。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产品,加快特色产品的生产,提高特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职业学校教学服务的目标。通过实施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特色农业生产技术,增加就業后的收入,使广大学生及家长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不仅可以增加办学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直接体现。
3.加强学生实践课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中职学校的涉农类专业的实践课比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以前上实践课都是老师边讲边操作,学生围着看,要让学生和老师一块动手,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等。师生共同承担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在教与学的同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教师既传授知识,又指导生产、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彻底改变黑板上种庄稼的教学方式,将实践环节的教学落在实处。
4.在考试及对口高考中应突出实践技能考试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但是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不一样,普通高中老师传授的是基本的文化课知识,以书面考试就可以检验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职业学校既有本专业课本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多是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活动自然围着考试内容转,学生高分低能成为必然。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要改变职业学校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办学方式。就要在考试及对口高考中加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这样学校对实践课的重视力度就提高,学生在实践技能中更能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
总之,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的办学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办学习惯,实行开门办学、实践办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否进得来、走出去、能否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者简介:
武小彬(1978~ ),男,汉族,河南省辉县市人,本科,辉县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畜禽生产技术
关键词:涉农专业;培养现状;协调发展
一、目前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现状
中职学校涉农类专业,是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专业,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日渐萎缩,甚至在不少地方已经停办,与当前形势极不相符。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口升学不在吸引人
以前考上大学不但免除学杂费,国家包分配。中职涉农专业的对口升学虽然考的大学不太好,但考上免学费,国家包分配还是很诱人的。可现在上大学需要花很多钱,中职涉农专业上的大学都是农业院校,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上大学的支出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例很大,城里的孩子又不愿上涉农专业,所以,现在中职涉农专业招生很困难。
2.家长意识不强
上中职涉农专业大多都是农村的孩子,涉农专业开设的课程都给农业有关,他们整天在田间地头劳作,辛苦一辈子。根本就不愿意让孩子学和农业有关的专业。也不知道农业是有大学问的。也不指望孩子在职高孩子能学到多大的知识,只想让孩子学一技之长,导致中职涉农专业招生困难。
3.涉农专业的实践实习太少
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多数是要在田间地头、养殖场,在风吹、日晒、雨淋的艰苦环境下进行,有的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意识不强,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倾向。对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存在怕辛苦、图省事、实践教学应付了事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黑板上种田、书本里养猪”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陈旧教学方法。
4.校外实习基地太少
以往涉农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是到国有农场、农科所、兽医站、农技站等单位进行实习,学生的食宿、专业技能操作和实习中的技术指导、管理等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随着这些场、站、院、所机构体制的改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受到极大影响,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安排增加了困难,极大地影响到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与产业协调发展相适应
1.改变专业设置的局限性,向专业大类发展
中职学校的涉农专业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搞好涉农类专业的教学,促进涉农类专业的发展,培养适合农村发展的新型实用人才,专业设置很重要。但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还采用过去的老模式,专业设置比较单一,这与过去农村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与过去农业生产主要为解决人们温饱问题相适应,而不适应目前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和特色产品。为了适应当前要求,中职学校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传统农业的教学,更要重视特色农业的教学。因此,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应重视大专业里面小专业的设置。
譬如,种植类专业增加特色果树和特色花卉课程。现在城里人养宠物的比较多,尤其在大城市。所以,养殖类专业应增加宠物狗、宠物猫及特种动物养殖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自己的爱好来进行选择学习,增加选择性。学生毕业后学以致用,自然就能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涉农类专业办学也就有了活力。
2.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数,开发乡土教材
(1)加大实践技能课的课时比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课程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大技能型课程的课时比重。
(2)开发乡土教材。农业产业化的特点之一是特色农业,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必然选择。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产品,加快特色产品的生产,提高特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职业学校教学服务的目标。通过实施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特色农业生产技术,增加就業后的收入,使广大学生及家长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不仅可以增加办学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直接体现。
3.加强学生实践课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中职学校的涉农类专业的实践课比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以前上实践课都是老师边讲边操作,学生围着看,要让学生和老师一块动手,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等。师生共同承担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在教与学的同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教师既传授知识,又指导生产、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彻底改变黑板上种庄稼的教学方式,将实践环节的教学落在实处。
4.在考试及对口高考中应突出实践技能考试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但是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不一样,普通高中老师传授的是基本的文化课知识,以书面考试就可以检验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职业学校既有本专业课本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多是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活动自然围着考试内容转,学生高分低能成为必然。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要改变职业学校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办学方式。就要在考试及对口高考中加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这样学校对实践课的重视力度就提高,学生在实践技能中更能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
总之,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的办学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办学习惯,实行开门办学、实践办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否进得来、走出去、能否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者简介:
武小彬(1978~ ),男,汉族,河南省辉县市人,本科,辉县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畜禽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