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施关爱教育的必要性
我觉得“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从爱做起“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咱们老师在工作中,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学生的心,就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若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聚力,一直不断前进,我们老师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您,愿意把您当做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自己多方面的交流,“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在工作中应该用自己的真情去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觉得从事教师这一行业以来,带给我最多的是感动,记得有一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提到他忘不了在他一次生病时,我煲好粥好送到他床头,告诉他生病了也要尽量吃饱肚子的那一幕,所以他说他到了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时时想起了这句话。我想说的是关爱不是一种口号,更不是难以做到的要求,一个生病时的关怀,一碗粥就可以带给学生一辈子的感动。
二、关爱的原则
(一)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抬起头来
爱的前提是尊重。作为老师,既要充分认识“十个指头不一般齐”的客观存在,又要以“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感情上贴近,人格上尊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尊重学生,无论优生和差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唯我獨尊,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水乳交融,学生也就会紧紧团结在教师周围。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
(二)关爱学生,就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充分的信任是激发学生发挥巨大潜力的动力源泉。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搞调查研究,未了专家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名字,告诉老师:班上这些学生智商很高,是培养的对象,其余的智商一般,是“平庸一族”。过了几个月,专家再次来到班上,果然发现这些随机抽取并告知给教师的学生较之其余的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是我们的教师接收了这些“信息”后,当了回“寓公”,信以为真,对这些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爱、投入了更多的热情,究其原因,起决定因素不是学生的什么“资质”“智商”与“可教不可教”,而是一位老师所能给予这位学生的关注、信任和期盼。身为人师的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的眼睛就是“火眼金睛”,能够洞察学生的一切,乃至一生,先入为主地判定学生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然后冷落她(他),甚至嫌弃他(她)。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就如同温暖的阳光,会使“奄奄一息”的“小树苗”重新焕发生机,健康成长。
(三)关爱学生,就要多角度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换一个角度,每个学生都是第一”,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赞扬,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进步,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们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赞美、表扬和欣赏。儿童是孩子,他们的这种心理更胜于成人,多角度审视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将极大地促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进步和成功。
(四)关爱学生,就要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中这样深情地写道: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应该是教育者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生”看做朋友,当孩子与教师产生朋友般的恋情之情之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的火花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当老师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想想自己是学生、孩子时也十分幼稚,也曾做过错事。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要求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且还包括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分信任。在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师道独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他们学习的伙伴、朋友、参谋,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的引路灯。这不仅是师生形式上的民主、平等,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民主、平等。
(五)关爱的误区
1.黄金条子出状元
有的教师对学生爱到深处,信奉“黄金条子出状元”“铁不打不成钢”,实行“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认为“不用霹雳手段显示不出菩萨心肠”,对学生轻则以骂,重则以打,其实,这是他们还没有懂得师爱的真谛,那就是不仅使学生受到关爱,而且使他们受到教育,为他们播下爱的种子。
2.爱的放纵
爱的放纵是“赏识教育”的简单效仿,无论学生做得对与否都进行表扬和赏识,过多过滥地运用“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是包医百病的良方。在把孩子视为宝的今天,过多地夸奖学生,则会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形成狂妄自大、放任自流的性格。所以说,对学生实施关爱就要有策略。
(六)关爱的策略
1.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小学生因为生理、心理、思想品德都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还不能准确把握自己,教师在关爱学生时,应该注重严而有格,严而有方。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个叫米尔的学生犯错后,全班同学都要求对他进行处罚,没有及时进行处罚,他认为:当犯错的学生本人没有觉悟,而全班同学又不很冷静时,惩罚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使犯错的学生采取更过激、对抗的行动;只有犯错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确实应受到惩罚时,惩罚才是有效的。这既能教育犯错的本人,同时又可以教育全体学生。
2.润物无声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应该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夏天的风和雨,来得猛,去得也快,反复无常。教育是用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熏陶。这种影响应该是长期的、细腻的。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守纪律的和调皮的都能体会到深沉、博大的师爱。
我觉得“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从爱做起“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咱们老师在工作中,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学生的心,就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若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聚力,一直不断前进,我们老师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您,愿意把您当做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自己多方面的交流,“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在工作中应该用自己的真情去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觉得从事教师这一行业以来,带给我最多的是感动,记得有一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提到他忘不了在他一次生病时,我煲好粥好送到他床头,告诉他生病了也要尽量吃饱肚子的那一幕,所以他说他到了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时时想起了这句话。我想说的是关爱不是一种口号,更不是难以做到的要求,一个生病时的关怀,一碗粥就可以带给学生一辈子的感动。
二、关爱的原则
(一)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抬起头来
爱的前提是尊重。作为老师,既要充分认识“十个指头不一般齐”的客观存在,又要以“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感情上贴近,人格上尊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尊重学生,无论优生和差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唯我獨尊,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水乳交融,学生也就会紧紧团结在教师周围。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
(二)关爱学生,就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充分的信任是激发学生发挥巨大潜力的动力源泉。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搞调查研究,未了专家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名字,告诉老师:班上这些学生智商很高,是培养的对象,其余的智商一般,是“平庸一族”。过了几个月,专家再次来到班上,果然发现这些随机抽取并告知给教师的学生较之其余的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是我们的教师接收了这些“信息”后,当了回“寓公”,信以为真,对这些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爱、投入了更多的热情,究其原因,起决定因素不是学生的什么“资质”“智商”与“可教不可教”,而是一位老师所能给予这位学生的关注、信任和期盼。身为人师的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的眼睛就是“火眼金睛”,能够洞察学生的一切,乃至一生,先入为主地判定学生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然后冷落她(他),甚至嫌弃他(她)。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就如同温暖的阳光,会使“奄奄一息”的“小树苗”重新焕发生机,健康成长。
(三)关爱学生,就要多角度评价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换一个角度,每个学生都是第一”,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赞扬,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进步,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们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赞美、表扬和欣赏。儿童是孩子,他们的这种心理更胜于成人,多角度审视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将极大地促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进步和成功。
(四)关爱学生,就要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中这样深情地写道: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应该是教育者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生”看做朋友,当孩子与教师产生朋友般的恋情之情之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的火花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当老师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想想自己是学生、孩子时也十分幼稚,也曾做过错事。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要求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且还包括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分信任。在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师道独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他们学习的伙伴、朋友、参谋,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的引路灯。这不仅是师生形式上的民主、平等,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民主、平等。
(五)关爱的误区
1.黄金条子出状元
有的教师对学生爱到深处,信奉“黄金条子出状元”“铁不打不成钢”,实行“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认为“不用霹雳手段显示不出菩萨心肠”,对学生轻则以骂,重则以打,其实,这是他们还没有懂得师爱的真谛,那就是不仅使学生受到关爱,而且使他们受到教育,为他们播下爱的种子。
2.爱的放纵
爱的放纵是“赏识教育”的简单效仿,无论学生做得对与否都进行表扬和赏识,过多过滥地运用“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是包医百病的良方。在把孩子视为宝的今天,过多地夸奖学生,则会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形成狂妄自大、放任自流的性格。所以说,对学生实施关爱就要有策略。
(六)关爱的策略
1.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小学生因为生理、心理、思想品德都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还不能准确把握自己,教师在关爱学生时,应该注重严而有格,严而有方。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个叫米尔的学生犯错后,全班同学都要求对他进行处罚,没有及时进行处罚,他认为:当犯错的学生本人没有觉悟,而全班同学又不很冷静时,惩罚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使犯错的学生采取更过激、对抗的行动;只有犯错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确实应受到惩罚时,惩罚才是有效的。这既能教育犯错的本人,同时又可以教育全体学生。
2.润物无声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应该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夏天的风和雨,来得猛,去得也快,反复无常。教育是用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熏陶。这种影响应该是长期的、细腻的。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守纪律的和调皮的都能体会到深沉、博大的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