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改工作稳步开展的今天,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深刻变化。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校自2007年提出了“五三”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如何检测学生的学,怎样打造高效的课堂一直是我们教研的主题和重点,“如何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当堂测试”也成为我们教学中讨论的焦点问题。
一、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一】记得刚开始上第一节课,我首先复习引入,出示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学生自学探究。第二步,教师巡回指导,穿插答疑,然后学生进入合作交流阶段,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检查和提高。第三步,根据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展示,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第四步,巩固测试。我对数学辅导材料中的题目进行筛选,与学案一起下发,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提前做完测试,真正测试时却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只顾做检测而忽略新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当堂检测的意义,效果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学生对当堂知识掌握不了,每次接受知识时囫囵吞枣,为考试而考试,忽略了课堂教学的重点。结果差距越来越大,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我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或忙于小组之间赶场,学生的测试没有真正落实,可以说是无效的,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怎样让测试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利用小组竞争机制,把检测成绩加入各小组得分,实现节节有测试,测试必有评价,评价必反饋。
【案例二】我进一步对测试的题目和形式进行改进。首先分层设计题目。一是能力发展深化题,这是根据个别学生上课吃不饱、吃不好,设计能力提升题目,让这些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二是当堂知识巩固题。这是为班里大多数学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上的习题,对当节课的内容进行再现,多以填空或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一般不会出选择题。三是基础练习题。这是当堂课必会的知识点,多为概念的重述、课堂例题的改编,以选择题为主,或者是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或者是给予具体提示的题目。测试中,我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把当堂检测印成小条单独发给学生,每节课留出五分钟的当堂检测时间,当堂批改打分加入小组得分,形成良好的测试氛围。
【反思】开始的一段时间测试效果很好,但不久我发现有的学生只做自己层次的题目,没有动力去解高层次的题目,致使一部分学生的能力停滞不前。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针对他们原有的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低层次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只要完成基础题就得到基础分,如果完成高一层的题目就加分;而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完成基础和中档题才能加到基础分,如果完成提高题额外加分;对于高层的学生,除了评价其自身的学习外,还要对其领导的学习小组进行评价。
二、数学“五三教学”课堂检测总结
课堂测试的形式要多样化,不必整齐划一。一般采取的形式有口头测试、小卷测试、电脑出题测试等。课堂检测的试题设计分工到组内每个人,避免随意性,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不出偏题、怪题。
控制课堂检测题的题量,最多不要超过5道题,如果题量多,就会影响测试效果,学生做不完,失去了测试的意义,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使“当堂验收”达不到预期效果。要做到即时反馈,采取的形式一般有异组同号互批、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查、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举手示意等。教师“一对一”面批,关键是批改完后对各组进行量化,进一步激励各小组竞争。课堂检测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不可能朝夕就能产生效果,在实际操作时要低起点,小步子,高效率,更要坚持长久,持之以恒。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测试要求;要创造能充分展示学生才华的机会,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提问测试时,面向全体学生,注意问题的难度和针对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感情投入,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测试题的反馈,尽量减少大面积的提示或指导,以个别辅导为主,否则就会挫伤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差生的测试,要适当降低难度,加强个别辅导,使学生在每节课检测时满怀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一】记得刚开始上第一节课,我首先复习引入,出示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学生自学探究。第二步,教师巡回指导,穿插答疑,然后学生进入合作交流阶段,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检查和提高。第三步,根据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展示,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第四步,巩固测试。我对数学辅导材料中的题目进行筛选,与学案一起下发,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提前做完测试,真正测试时却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只顾做检测而忽略新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当堂检测的意义,效果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学生对当堂知识掌握不了,每次接受知识时囫囵吞枣,为考试而考试,忽略了课堂教学的重点。结果差距越来越大,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我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或忙于小组之间赶场,学生的测试没有真正落实,可以说是无效的,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怎样让测试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利用小组竞争机制,把检测成绩加入各小组得分,实现节节有测试,测试必有评价,评价必反饋。
【案例二】我进一步对测试的题目和形式进行改进。首先分层设计题目。一是能力发展深化题,这是根据个别学生上课吃不饱、吃不好,设计能力提升题目,让这些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二是当堂知识巩固题。这是为班里大多数学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上的习题,对当节课的内容进行再现,多以填空或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一般不会出选择题。三是基础练习题。这是当堂课必会的知识点,多为概念的重述、课堂例题的改编,以选择题为主,或者是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或者是给予具体提示的题目。测试中,我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把当堂检测印成小条单独发给学生,每节课留出五分钟的当堂检测时间,当堂批改打分加入小组得分,形成良好的测试氛围。
【反思】开始的一段时间测试效果很好,但不久我发现有的学生只做自己层次的题目,没有动力去解高层次的题目,致使一部分学生的能力停滞不前。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针对他们原有的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低层次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只要完成基础题就得到基础分,如果完成高一层的题目就加分;而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完成基础和中档题才能加到基础分,如果完成提高题额外加分;对于高层的学生,除了评价其自身的学习外,还要对其领导的学习小组进行评价。
二、数学“五三教学”课堂检测总结
课堂测试的形式要多样化,不必整齐划一。一般采取的形式有口头测试、小卷测试、电脑出题测试等。课堂检测的试题设计分工到组内每个人,避免随意性,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不出偏题、怪题。
控制课堂检测题的题量,最多不要超过5道题,如果题量多,就会影响测试效果,学生做不完,失去了测试的意义,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使“当堂验收”达不到预期效果。要做到即时反馈,采取的形式一般有异组同号互批、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查、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举手示意等。教师“一对一”面批,关键是批改完后对各组进行量化,进一步激励各小组竞争。课堂检测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不可能朝夕就能产生效果,在实际操作时要低起点,小步子,高效率,更要坚持长久,持之以恒。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测试要求;要创造能充分展示学生才华的机会,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提问测试时,面向全体学生,注意问题的难度和针对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感情投入,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测试题的反馈,尽量减少大面积的提示或指导,以个别辅导为主,否则就会挫伤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差生的测试,要适当降低难度,加强个别辅导,使学生在每节课检测时满怀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