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媒体助读文学经典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经典阅读已成为语文学习的必要内容。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文本长、思想深、时代远、精彩多的特点,使中学生真正阅读、深入阅读难以实现。多媒体应用到经典阅读教学中,可以起到极大的助读作用。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喧宾夺主,避免浅阅读发生。
  关键词 多媒体;经典阅读;语文;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69—03
  1引言
  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增加了《红楼梦》《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12部中外文学和文化经典作为“经典阅读篇目例举”,这些篇目将在2017、2018年的高考中逐步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经典阅读的意义不仅关乎考试,更关乎学生的成长、文化积淀与传承。就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中所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但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阅读这些经典之作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笔者认为,经典阅读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的文本长。传统教材都是单篇,长也就几千字,而经典阅读篇目中涉及的多为中长篇小说。在现代社会中,碎片化的阅读也严重地影响到中学生。这样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使得学生把经典读下来成为困难的事情。
  2)经典的思想深。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的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可见,读经典是在傳承人类的文明、民族的精神。但是大多数中学生在理解经典的精髓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3)经典的时代远,内容陌生。经典是经过时间淘洗的,历久弥新的,因此,其表现的时代或者创作的年代一般比较遥远。而其中的外国文学经典,则是异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文化思想、生活状态等,都与本民族有极大差异。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中学生而言,这样的作品无疑是陌生的。
  4)经典的精彩多。一部《红楼梦》就产生了一门学术研究——“红学”,其研究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单单就文学而言,人物、情节、环境无一不会成为研究专题。教材中的名篇学习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经典名著就更难实现了。
  于是,经典阅读呈现了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一提经典名著,人人都知道;一说精彩之处,大多不清楚;一写随笔感想,普遍如百度百科。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经典呢?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已经非常普遍。在经典阅读教学中,它同样能够发挥极大的助力作用。下面以《老人与海》阅读教学为例,谈一谈应用多媒体助读文学经典。
  2《老人与海》经典阅读教学实践
  视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做题要看标答,阅读要看导读。学生习惯于以答题的方式进行阅读。当他们打开书,很自觉地都翻到导读部分。对于批判性思维意识弱的学生,“盖棺定论”的话往往束缚他们的大脑。阅读成为一个印证答案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体验小说本身的过程。因此,将学生带入小说阅读的情境,让他们带着兴趣、好奇去阅读,才能开启真阅读模式。
  生活在电视、电脑、媒体、网络世界的00后中学生,他们有着读图时代这代人的特点,对于画面、形象、色彩尤为偏好。于是在《老人与海》的导入环节,笔者选用由俄罗斯动画大师亚历山大·彼德洛夫制作的同名动画片《老人与海》。以原作为基础改编的动画片《老人与海》是艺术家的再创作,这部动画片获得2000年第7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学生在观看了这部仅20分钟,但极具震撼力、唯美到极致的动画片后,对原作产生浓厚兴趣,有着一窥庐山真面目的好奇。这为阅读打下极好的基础。
  平台交流,形成共读伙伴 《老人与海》的阅读每周一课时,持续四周,难免会觉枯燥乏味,特别是对那些没有良好阅读习惯、更喜欢攻克数理化难题的学生而言,更是艰难苦恨。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借鉴“亲子阅读”的经验,在微信组建“共读伙伴”群。共读伙伴们在群中分享读书笔记和交流质疑,形成督读、享读、助读的和谐共读关系。学生对圣地亚哥形象的认识,不再是言简意赅的标答,而是以生动刻画、精彩细节为支撑的真感受、真思考,例如:“一个人,一艘船,在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而他还要面对饥饿,面对寒冷,即使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即使是在船上享受着大餐、躺在床上的人也无法像老人这样坚持。虽然老人最终还是没能带回一条完整的大马林鱼,但他依然是成功的。他那与鲨鱼斗争的顽强精神和无法磨灭的意志,再一次令小男孩折服,他从未输给自己的恐惧。海明威说过:‘世界是美好的,我们需要去奋斗,而圣地亚哥只同意后半句’。”
  读书笔记和共读点评的往来中,一些疑问及时解决了,而另一些疑问则促进更深的思考、更深的阅读。学生提出诸如“小孩儿为什么总跟着老人”“为什么总梦见狮子,一遍遍写狮子”“老人的自言自语怎么理解”等问题。
  问题聚焦,实现深入探究
  共读伙伴群中的问题经过梳理和归纳,最终聚焦在两个问题上:“小说中多次写老人‘他想’,有什么用意?”“小说中为什么反复写梦到狮子?”这两个问题正是指向对典型人物圣地亚哥形象的理解,指向“冰山理论”的创作特色。问题的聚焦使深入探究、深刻理解成为可能。
  笔者把与问题相关的语言和情节,从繁多的文字中抽离出来,制作成PPT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借助文本深入探究。比如,笔者将小说中写道“他想”“他知道”的句子摘出,并投影出来,请学生和笔者一起模拟此时的老人,轻声读这些句子,并尽力去体会老人当时的境遇和心理:
  老头儿现在的头脑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他想,这也许是一场梦。   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了。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通过重读、细读这些句子,勾连句子前后的情节,学生体验丰富了、理解深入了,从而得出自己的认识。他们认为作者反复多次以自语、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示着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他们还认为圣地亚哥老人对自己的不利处境认识非常清楚,他并不盲目乐观,而是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清醒地判断出这场捍卫大马林鱼的战斗是没有胜利希望的,甚至都不愿自己置身这样一个困难境地中。
  学生随堂批注,笔者则及时用投影仪进行展示。例如,有学生写道:“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强者,《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梦里就总有狮子出现。老人总在回忆它。老人的雄心抱负,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由此可见。也因为这些,即使84天没打到鱼,他仍然在第85天的时候出海;即使经过三天两夜的持久战,他仍然不放过那条大马林鱼;即使他和他的猎物屡遇到鲨鱼袭击,他仍然坚持把猎物带回,哪怕只剩下一副鱼骨架。這无疑是一场撕心裂肺的悲剧,这不禁让读者感叹老人的厄运,但我对老人圣地亚哥肃然起敬。”显然,这位学生对小说中“狮子”的出现的理解是深刻的,是文学的解读。这对其他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内容拓展。开启广泛阅读正如2016年的《考试说明》“经典阅读篇目例举”,此“例举”二字,旨在鼓励考生在阅读这些篇目的基础上,能够更广泛地阅读。笔者选择小视频《海明威冒险之旅》《永不言败》、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推荐给学生观看、阅读,通过这些材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明威的传奇的一生、独特的艺术特色、杰出的文学成就。这些无疑开启了学生广泛阅读,促进了全面深入理解。
  主题写作,展现个性解读 在《老人与海》的学习尾声处,笔者设置了“向圣地亚哥们致敬”“向大海致敬”这样两个主题的写作任务。其目的就在于将输入的、积累的,有效转化为表达的、展现的。这部分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完成,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上传网络。有的学生说:“原本没想好写什么,但当读到网络上同学上传的文章后,自己的思维也被打开了,于是在公交车上用手机就完成了。”学生的表达,既有基于小说本身的赏析,更有结合社会、现实所做的深刻思考。
  如有学生写道:“把我们放到大海中的话,我们只是汪洋中的一根针,等不到被别人捞起,难道就只能迷茫地沉入海底,越沉越深,最终失掉自我吗?不,就当它是一种历练,像老人圣地亚哥那样,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我们也因此要越挫越勇,逆流而上,心中的那座码头总会在我们眼前实体化的!”笔者想这就是阅读名著的更重要的意义——文化的浸润与精神的引领。
  3《老人与海》经典阅读教学思考
  运用多媒体,要避免喧宾夺主 在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学的内容是文学经典,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但“不少教师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在教学过程中输给学生知识,加入很多课外材料,一堂中学语文课硬生生变成大学课堂”。涂洁老师是这么描述一些运用多媒体的课堂的。无疑这样的课堂,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参与阅读,而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接受的又是结论或二度、三度创作的结果。这样的经典阅读就已经完全失去了原味。
  运用多媒体,要避免浅阅读发生网络阅读,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碎片化阅读甚至浅阅读的问题。碎片化阅读只看标题,只看大意的阅读方式,不利于达到整本书阅读效果,容易形成浅阅读。这样的阅读会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停留在肤浅的认知、粗糙的理解、简单的思考的层面。而“从严格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应该是个人的一种文化的生活和精神的存在,因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只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的阅读,一定不能体现经典阅读应有的魅力和价值。
  4结语
  网络的发展、多媒体的更新,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条件。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学习,也是这个时代“原住民”喜欢和习惯的学习方式。经典阅读教学要用好网络、用好多媒体,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里还离不开教师对文学经典的深度研读,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精心设计,离不开对多媒体材料的恰当选择。总之,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还是要立足文本,不断实践,在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中,让多媒体充分发挥其助力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高校日语教学为例,探讨多媒体在现代语言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针对课堂教学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多媒体;日语;现代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2-0124-02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odern Language Teaching//NIU Shifeng  Abstract Th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学习主题,有机整合各学科各领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拓展宽广的学习空间,搭建多元交互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拥有更为丰富的土壤,使学生在趣味中学得透彻,能理解更能积极主动地运用知识。  如何使得此项教学内容超越知识符号的认知,建立生活与知识的关联,建构深度学习的意义呢?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实践场景穿越  真实的实践场景由于具备“真切体验”往往令学习
一、回顾寓言,走进《韩非子》  (师出示一组词语)  师:这四个词谁会读?  生: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师:这些词其实都是故事的题目。你们熟悉这些故事吗?  生:熟悉。  师:你听过哪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我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有一天,一只兔子撞在树上倒地死了,农夫捡到后饱餐一顿,从此以后,他就不干农活了,天天在树边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师:说得非常好,言简意赅。谁
本刊讯 2013年11月1日,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在成都举行了以“新视界 色非凡”为主题的2013爱普生投影机新品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上,爱普生携26款涉及家用、商务、教育三大领域的投影机新品强“视”登场,全面满足各领域不同用户的需求。并在发布会上隆重推出了CB-X20、CB-X22和CB-X25等多款专为教学环境量身定制的教育专供投影机。  爱普生针对教学环境的特点和现代化信息教育的需求,用专业
2017年前,学习“童声作文”是在杂志上;2017年后,学习童声作文是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前一后,学习的路径发生了变化,但“童声作文”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却是历久弥新。  初识“童声作文”,得回溯到2009年。那时我初出茅庐,在《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上读到了胡文杰老师撰写的《让孩子笔下的文字更具灵性——校园小说教学实践初探》。从文中,我知道了原来小学生也可以创作长篇小说,知道了宁海县实验小学童声作文
摘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助于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为例,思考运用多媒体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历史;多媒体;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
摘 要: 当代作家苏童在短篇小说创作上有独到的“童话”式风格。本文对苏童短篇小说《拾婴记》进行多视角分析,从社会个体角度与弃婴角度阐释文本的“意外”,结合作者简洁精辟的细节描绘进行评析,于小说文本地点的小循环圈之外解释婴儿最终变为小羊落泪的必然性,以及形象塑造的典型性。  关键词: 苏童 《拾婴记》 多视角 逃亡  似乎像是新媒体时代,文学宣告领先于现实的一种倔强,短篇小说向来不喜过于复杂
摘 要 科幻影片是当代主要的电影类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以热门科幻影片《流浪地球》为例,分析影片中生动展现物理知识的部分情节,充实中学物理课程资源,探析科幻影片在物理教育中独特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科幻影片;中学物理;课程资源;流浪地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9-0052-03  1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记者:孟局长,您好!2016年6月,您的两部教育专著《用生长定义教育》《从原点到远点》正式出版,两本书里都聚焦“生长”这个关键词。孟局长,您是怎么想到提出“生长课堂”这一语文教育新主张的呢?  孟晓东:首先从我个人的成长背景来说。工作刚开始,对语文的理解主要是凭着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老教师的“传帮带”以及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所悟得的;后来,经过了大学的继续教育,尤其是华东师大、辽宁师大硕士研究
摘 要 以实心球为例,阐述如何开发体育器材的多元价值,创设精彩的体育课堂,以期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初中体育;体育器材;实心球;体育核心素养;游戏性体育项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9-0034-03  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理念也不断更新,开发体育器材的多元价值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