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的教學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需要对小学所学的知识进行新的资源整合,有需要开启高中及大学的学习思维。在初中所有的课程中,数学课程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所以整个初中教学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较多的初中学校中都在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和方法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合理、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师对课程理解不深等情况,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使教师教学能力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提高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131-02
引言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课堂授课能力和学生学习质量成为了教育行业中重点研究的议题。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处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进课堂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还是停留在应试教学的理念上,在课堂中仍然是传授知识—算题—布置作业—讲习题的传统模式,造成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
1.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
1.1教师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在国家所提倡的义务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要学会“数学思维”的思考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用数学的方法、知识去理解和分析事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的是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提炼出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而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的教师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课堂教学游离于此教学目标之外,更有甚者,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体现便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成为了做题机器,教师以增加学生分数为目的,仅仅讲授提分技巧和忽略了真正义务素质教育的目标。
1.2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
在数学课堂中讲解的部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教师过多的讲授,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质量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另外,有些教师在讲到重要的知识点时,怕学生理解不了,一味的重复讲解,这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出现反感的情绪,尤其现在的初中生都是00后,他们对自由的追求更加明显,教师若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更不愿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那么教学效率就会下降,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2.可行性解决方针的提出
2.1利用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活动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化操作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更深程度的掌握。例如在初中几何中讲到圆锥体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学生互动,问学生“那些物体圆锥体?”然后教师以落地灯罩为例,让学生亲手制作灯罩,在制作的过程中自己计算灯罩的面积和体积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对此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2.2数学情景创设法,优化学生思维方式
教师在讲授课程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操作中观察和感悟。例如在讲授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在精确测算后,教师提出“若是想测量山峰的高度应该怎样操作?”通过这样的互动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思考,另其用探索性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3小组竞赛讨论引发竞争机制
初中学生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在数学课堂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本单元所讲授的新知识有意识的创设辩论环节和竞赛环节,让学生不同的思维得到碰撞,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也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体验和满足。例如在讲授到解方程的内容中,安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给出几道解方程的习题,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作答,只有得到正确答案才可以进行下一个队员的接力,最先完成的小组得到奖励,最后完成的得到相应的惩罚。
结语
总的来说,大多数初中学校的数学课堂还是朝着健康、稳定的发展的,若想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习,下课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自行研究深入性话题,则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多去观察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将有创意的教学策略带入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和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也需要团结协作,促使其在数学能力、数学兴趣、数学理念等多方面提升,为其在高中和大学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文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J].江苏教学研究:理论,2016(2):103-106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131-02
引言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课堂授课能力和学生学习质量成为了教育行业中重点研究的议题。初中数学的课程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处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进课堂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还是停留在应试教学的理念上,在课堂中仍然是传授知识—算题—布置作业—讲习题的传统模式,造成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
1.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
1.1教师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在国家所提倡的义务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要学会“数学思维”的思考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用数学的方法、知识去理解和分析事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的是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提炼出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而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的教师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课堂教学游离于此教学目标之外,更有甚者,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体现便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成为了做题机器,教师以增加学生分数为目的,仅仅讲授提分技巧和忽略了真正义务素质教育的目标。
1.2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
在数学课堂中讲解的部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教师过多的讲授,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质量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另外,有些教师在讲到重要的知识点时,怕学生理解不了,一味的重复讲解,这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出现反感的情绪,尤其现在的初中生都是00后,他们对自由的追求更加明显,教师若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更不愿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那么教学效率就会下降,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2.可行性解决方针的提出
2.1利用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活动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化操作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更深程度的掌握。例如在初中几何中讲到圆锥体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学生互动,问学生“那些物体圆锥体?”然后教师以落地灯罩为例,让学生亲手制作灯罩,在制作的过程中自己计算灯罩的面积和体积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对此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2.2数学情景创设法,优化学生思维方式
教师在讲授课程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操作中观察和感悟。例如在讲授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在精确测算后,教师提出“若是想测量山峰的高度应该怎样操作?”通过这样的互动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思考,另其用探索性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3小组竞赛讨论引发竞争机制
初中学生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在数学课堂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本单元所讲授的新知识有意识的创设辩论环节和竞赛环节,让学生不同的思维得到碰撞,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也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体验和满足。例如在讲授到解方程的内容中,安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给出几道解方程的习题,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作答,只有得到正确答案才可以进行下一个队员的接力,最先完成的小组得到奖励,最后完成的得到相应的惩罚。
结语
总的来说,大多数初中学校的数学课堂还是朝着健康、稳定的发展的,若想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习,下课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自行研究深入性话题,则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多去观察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将有创意的教学策略带入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和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也需要团结协作,促使其在数学能力、数学兴趣、数学理念等多方面提升,为其在高中和大学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文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J].江苏教学研究:理论,2016(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