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民银行”风险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aro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遍地开花的“农民银行”风险敞口较大,亟待引起重视、明晰监管权责。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风险不可小觑。”在银监系统工作近20年的一名官员表示,十多年来,银监系统下了大力气监管,但由于互联网等新渠道的原因,加剧了对这类“农民银行”的监管难度。
  今年5月初,江苏徐州曝出消息,当地贾汪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突然倒闭,致使235户村民的1005万元资金无法返还。这只是近年来大量同类事件的最新一例。
  从1990年代屡禁不止,到2004年前后“卷土重来”,再到近两年风险频发,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始终步履蹒跚,有的还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相比于有能力、有定力、有渠道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商业银行,遍及全国、扎根农村的大量资金互助组织,容易出现异化为非法吸储、非法集资的情况。
  一名沿海省份金融办官员统计,截至2015年底,该省各种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约为13万家,成员出资超过2800亿元。推及全国,加上更大规模的“非正规军”,对金融系统稳定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2004年成立、2007年获得金融许可证。

  该官员介绍,全国银监系统早年批准设立了一批资金互助社,现在不少省市政府要求当地金融办也要建设一批、搞活一批资金互助会,加之各地还有一批扶贫资金互助会,三种机构同类不同根,“省里让我们拿出管理细则,可我们并无多少经验,怎么办?”
  待理清的体系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批准,由自愿入股组成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业务。其模式,即农民将“闲钱”凑到一起,构成互帮互助的存贷型类金融平台。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这类组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银监会批准成立、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从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2004年成立、2007年获得金融许可证至今,全国共有49家机构获牌。其监管依据,是银监会2007年颁布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类机构为农村资金互助会,与前者运营模式差不多,“但是,互助会是各地政府自己搞的,通常登记在民政而非工商部门,属于民间协会性质。”前述地方金融办官员介绍,目前,各地尤其市县政府正在扩大这一工作。
  而数量庞大的第三类机构——扶贫资金互助会,多由各地农办、扶贫办牵头管理。与前两类的最主要差别,在于除去农民自身“闲钱”用于集资外,还有财政扶贫资金垫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截至2015年底,前述沿海省份累计组建扶贫资金互助会947家,入会农户5.74万人,累计借款5.4亿元。其资本金中,财政配套比例往往达6成以上。
  “个别市县拿不出配套资金,就全部由中央财政支撑,因而管得也相对严格。”该省份一位农办负责人介绍,这类机构既要落在符合标准的贫困村,又要遵守贷款总额度和单笔贷款额度的限制,每笔贷款多为三五万元。其贷款利率,也多是在央行基准利率上小额浮动,远低于其他放贷机构。
  “本质都是类银行业务,管理条线却这么多,说不准究竟谁是‘亲娘’。”前述金融办官员说。
  “红线”虚设
  “我们村235户村民集资了1005万元资金,全打了水漂。”徐州贾汪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一位顾姓农民社员在电话中向记者说。
  记者在多省调研中发现,类似情况不在少数,尤其2013年、2014年前后,全国有一大批资金互助组织倒台,数亿元资产凭空“蒸发”。
  “即便是银监系统的资金互助社,我们省的8家也倒闭了一家,清偿工作至今未果。”前述金融办官员说,判断“农民银行”风险的准绳在于——是否意在盈利赚钱?是否坚持资金封闭运行?
  “关门跑路的,多是敛不义之财的非法集资。”前述银监系统官员介绍,当地一家县级市的资金互助社,最初由当地一位农办负责人操作筹建,为了从中获利,他将资金分批次地借几个互助社社员的名义投了进去,并严重干扰互助社的正常运营。不久,其行为暴露,银监部门清理查处,风险才得以避免。
  “一些股东还颇为不满,称别的互助社为何就能高息揽存、大额贷款?”该银监系统官员说,必须坚持互助社的原来属性,否则很难管得住。
  该银监系统官员解释,清理股东主要是严格执行所有存贷款均只能针对本社社员的要求,资金封闭管理且控制存贷规模,使得所有社员均知己知彼,即便有风险,也能早预防。
  但这一道红线,却常被各种变通之法打破。
  “申请成为社员并不难,尤其跨村、跨镇的互助组织。”前述金融办官员介绍,邻里乡亲、生意伙伴之间代为入股也很平常,地域限制日渐模糊。并且,尽管央行对小额信贷组织给出了“只贷不存”的严令,但在个别地区,互助会以“入会金”、“资本金”等五花八门的说法替代了存款、贷款字样,以规避监管。
  据悉,除去计划单列市和金改试验区内已有的几十家互助会外,前述沿海省份今年将在全省27个县推广资金互助会试点57家,考虑摒弃以往跨村、跨镇的做法,将互助会落到村级单位,严格构建本村内的资金闭环,以村委会的行政管理和村民们的宗亲、血缘关系,来强化监管。
  “坚持57家试点不盲目扩张,坚持小额,或能规避一些风险。”前述金融办官员称。
  四个风险点
  综合多位受访人士介绍,当前资金互助组织需要防范的主要风险有四点:
  其一是道德风险,即互助组织的股东可能意在牟利,较易异化为非法集资,还可能出现自融。前述银监系统官员就认为,与商业银行类似,自融是大忌,自己办银行给自己贷款,一旦上了规模则后果严重。   其二是法律风险,即目前有关合作金融的立法处于缺失状态,农民遭受损失往往投诉无门。
  这其中的法律问题颇多,例如:究竟何为互助资金?互助组织登记在民政部门和工商部门的差别何在?
  其三是监管风险,即监管多门且手段有限。地方农办、工商等部门往往不太懂金融,而地方金融办往往缺乏实权。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葛守昆认为,很多问题都出在监管上,政府缺乏对互助组织资金运作、合伙人股权、投资去向的有效监管,加之一些监管机构人员素质低,不够专业,急需国家在宏观管理和顶层设计上将这类组织纳入到监管体系中来。
  其四是扩张性、延伸性风险。资金互助组织在过去十年以各种形式在全国乡发展、演变,但监管层却难以对其规模、数量做出精确统计,无法全面度量其风险。
  根据前述沿海省份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该省拥有银监系统资金互助社7家,总体贷款规模1.4-2亿元;全省27个县和计划单列市、金改试验区共设立资金互助会约110余家,借款规模约24亿元。并且,该省还拥有扶贫资金互助会947家,累计借款5.4亿元。因此,该省各类登记在册的资金互助组织逾1000家,涉及借贷金额逾30亿元。
  “这只是冰山一隅,更多风险还在于尚未登记在册的‘非正规军’,其规模和风险或达‘正规军’的10、20倍以上。”前述金融办官员统计,截至2015年底,其所在省份的“非正规军”约为13万家,成员出资约2800亿元。
  业内人士估计,我国各省份中各类资金互助组织的总体借贷规模,平均应以百亿元计;全国规模,或高达万亿元以上。
  比起农民内部的“非正规军”,更为危险的是大量假冒资金互助组织,常以“金融互助社区”、“金融互助平台”、“金融互助理财”和“财富互助平台”等名称,依托网站、博客、微信等渠道,宣传其投资门槛低、周期短、收益高等虚假信息,投资额常5万元到50万元不等,月息往往高达两三分以上。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监管章法
  “温州只有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浙江省温州银监局局长赵秀乐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温州40多家银行机构中,这家互助社贷款2300多万元、存款规模1700多万元、资本金500万元,规模最小,却是风险监管的重中之重。
  赵秀乐介绍,温州银监局对此有专门的监管办公室,并将办事处落到了县里,专人专事专办,容不得一丝马虎,“牵扯了我们很大的精力”。
  前述另一位银监系统官员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称市级银监局等部门通常对此高度警惕,相关处室的主任基本每季度或每个月去调研一次,下设办事处负责人则每两周必须赴现场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立即上报。
  “我们管辖的这家资金互助社,严格按照规定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一层’,从2011年成立至今,不良贷款为零。”赵秀乐说,“我们‘敲木鱼’般地给他们灌输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时不时就召集开会,监管成本不低。”
  记者调研了其他城市的资金互助组织,发现他们远没有如此“幸运”——约1/5在开张三五年后倒闭,剩下约1/2处在亏损状态,不良率高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对此表示,资金互助组织的监管有四类依据:
  一是银监会的管理规定,只对银监会发牌的全国49家资金互助社有效;
  二是央行发布的小额信贷组织试点意见,目前亟待进一步出台放贷人条例,扩大试点、加强规范;
  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高利贷的认定标准,以及《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条文,为监管提供了相应依据,但尚缺乏对资金互助组织的针对性;
  四是中央“一号文件”等相关政策,提供了基本原则。但在操作层面,还需更多的实施细则。
  在周立看来,具体监管态度还不明朗,监管原则难以统一,使得监管措施、监管主体都很难落定。早年,银监会无疑是核心监管主体,但这两年地方政府或将接此重任。
  “银监部门已不愿再接此‘烫手山芋’。”前述金融办官员表示,地方金融办一直没有监管权,但互助组织的治理绝不能无法无章,“金融监管主要在国家‘一行三会’,自然也应该从顶层先出个规章制度来。”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合作金融立法缺失已久,亟待提上日程。还应尽快整合银监部门、地方金融办等监管资源,不能再是审批和监管“两张皮”,并明确央地监管权责,防止风险坐大。
其他文献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走近引擎迭代、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拐点,“新经济”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特征出发,对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新判断、新理念、新战略。李克强总理也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新经济”一词备受关注和期待。在传统“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出口效用有所阻滞之际,以“互联网+”、智
期刊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欧亚大陆再连接之印度》(5月3日)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将连接欧亚大陆的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视为印度的战略延伸区,但却慎于涉足该区域。出于对国家稳定的考虑,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陷入能源和管道博弈,印度并未参与其中,只是在地区边缘观望;并鉴于俄罗斯在地区的历史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只与俄罗斯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中国在该地区活动的加强与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步伐加快,印度不得不
期刊
谷歌今年I/O大会的主题,似乎更应该是——“回地球挣钱”。  从无人机到AR眼镜再到机器人,前几年的谷歌放着自己每况愈下的核心业务不管,执迷于一些硬件,在“不务正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赚眼球的把戏成功地把谷歌塑造成了一家黑科技公司,同时,也几乎让所有人都忘了一个基本事实——谷歌仍然是一家广告收入占据90%总营收的“广告公司”。  好消息是给了华尔街全新的讲故事和炒股票的资本,坏消息则是搜索
期刊
如何优化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让农村与城市一起共享现代金融服务的阳光?本刊记者走访有关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探访多地农村,求解农村金融的发展之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均强调发展普惠金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这是因为广袤农村仍是金融服务的“盲区”或“半盲区”。  据银监会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农村
期刊
农村金融是一片有待开发的金融处女地,其市场足够大,高风险亦不可回避。  下乡去,对金融行业而言,以往更多是“政治任务”,如今则是市场新风向。  不仅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对早年“放弃”的农村市场卷土重来,包括电商平台出身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以农业起家的新希望集团和正大集团,以及红遍浙江的可溯金融等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将农村金融视为战略重点,生怕错过了新一轮蓝海市场的布局。  与传统金融不同,以蚂蚁金
期刊
保费更低、保额更高、保障覆盖更广的香港保险产品, 真的适合内地客户吗?  “现在的手续比以前稍微麻烦一点,但是也能买。”面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购买大额万能保险的咨询,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在电话里如是回答。  按照他的解释,由于内地监管机构收紧赴港购险通道,所以购买大额投资类保险需要“绕一下路”。  在《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采访中,不少香港保险代理人表示,内地监管机构的“限令”发出后,保单成交量的确
期刊
负利率有助于扩大贷款规模,也确实降低了融资成本,但损害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并转嫁了风险。  负利率“阴影”弥漫全球已近两年。  两年前的6月5日,欧洲央行宣布将隔夜存款利率由零首次降至负值,全球“负利率时代”从此开启。  当前,全球共有五家央行正在实行负利率政策,不同国家实行该政策的目的略有差异:在欧元区量化宽松的背景下,瑞士央行和丹麦央行的本币由于盯住欧元,被认为币值低估。两国为防止避险资本大量
期刊
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小米,没变。  2015年年底还跟华为争第一的小米,今年开年,连是否保住了前五的位置都成疑了。  在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中,小米被OPPO和VIVO甩到后面,市场份额和销量跌出前五,归到“其他”之列。而由于统计口径差别,另一家调研公司Gartner公布的一季度数据中,小米倒勉强跻身第五。  不管是否跌出前五,事实上,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小米的颓势已初
期刊
单一主业难以实现增长目标,格力正在努力把自己变得更“重”、更“小”和更“多”。  “数字虽然不漂亮,但身体更健康。”5月19日召开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如是介绍。  数字不漂亮,是指去年格力营收大幅度下滑;而“身体”更健康,则是指“格力电器正在努力转型,而且很成功”。  去年以来,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推出智能手机、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高调亮相大松IH电饭煲、收购新能源汽车项目等
期刊
国内的几支CPU研发力量,最终谁能担大任,需拭目以待。  一直以来,由于技术落后、成本高昂、软件兼容性较差等因素,国产CPU的市场竞争力低下,只能在实验室和特定领域少量应用,无法在商业市场同进口处理器正面抗衡。  随着技术进步、IT产业变革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如今以国产CPU取代进口产品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政府机关、国企单位等关键领域,换用国产CPU也成为一项需要尽早完成的任务。  那么,这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