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则”中的不安全因素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为了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自我保护,总是告诫他这样那样的“安全法则”,然而,世界随时在变化,许多原来看起来安全的法则有的已经不再适用。
  
  不要与陌生人说话
  
  家长常常教导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事实上,这一法则存在3个问题:
  问题一: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位母亲反复告诫孩子,不要与陌生人一道离开公园,然后,母亲们丢下孩子躲到远处观察。结果,她们十分震惊地发现,孩子居然与陌生人一起离开公园去寻找“丢失的妈妈”。实验表明,平均只需花35秒钟,一位陌生人就可以将孩子引诱出公园。
  问题二:该法则暗示孩子,陌生人是坏人,意味着危险,而他们认识的人都是好人,意味着安全。这种暗示会给居心不良的孩子的“熟人”有可乘之机。
  问题三: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走失,向陌生人求助极可能是孩子唯一的选择,而这一能力必须在平时与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接触后才能获得。
  
  如果你走失了,去找警察
  
  家长过多地教给孩子这种“大众常识”,忽略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许多警察的标志、徽章都戴在头上或肩上,而孩子的视线主要集中在成人的腰部以下,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孩子很难辨别出谁是警察。
  问题二:在某些场合,孩子可能根本找不到警察。
  
  任何地方都不安全
  
  这种说法意在让孩子更小心一点,警惕性更高一点。但是,这种教导是有副作用的,它暗示着危险无处不在,并且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对孩子来说,这不仅是种安全警告,还是一个令人失望的信息,打击了孩子自我保护的信心。
  这一法则的另一问题是,它的有效期过于短暂,当家长警告孩子时,他就会警觉起来,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危险并没有发生,孩子的警惕性就松懈下来,认为家长的话是危言耸听,可往往这时危险才真正临近。
  
  外出时必须紧跟家长
  
  要求孩子时刻紧跟家长是不现实的,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会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在这样的告诫声中,孩子永远都不可能独立行动。
  然而,面对种种不安全的现实环境,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1.平时可做些训练,教孩子掌握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例如,妈妈特意让5岁的儿子在公园里询问:到附近的儿童乐园怎样走?而她自己则站在远处观察孩子如何选择询问的人,并与之交谈。等孩子问完后,马上和他一起讨论:为什么他要选择这个人,他们谈话的内容是什么,孩子的感受怎样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习了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陌生人,培养了孩子观察陌生人的直觉。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往往比那些从不与陌生人说话的孩子更不易上当受骗。
  2.为了减少孩子与家长外出时走失,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给他穿上色彩鲜艳、有特点的衣服和帽子,便于在人群中辨认。如果到外地旅游,家长可随身带着孩子的照片,或给他的衣服缝上身份识别记号、家人的联系方式,万一孩子走失了也有线索寻找。
  3.家长要给孩子灌输一些保护自身安全的知识。以孩子上学为例,可以为他选择上学的最佳路线,沿途查明哪些地方可以安全停留,哪些地方可以寻求帮助和庇护,选定了的路线就要孩子坚持走,并告诉他您会经常检查,看他是否有遵守这一规则,必要时暗中跟随孩子。
其他文献
2岁的儿子用你的口红在墙上画了比武的小人儿;在你第5次重申“今天不许吃巧克力”之后,4岁的女儿依旧掀开了她的糖盒子;你在孩子5岁生日那天发现他学会了撒谎……“那一个瞬间,我觉得自己肺都快炸了!”我的朋友这样描述她当时的感受。和她一样,很多母亲的第一反应是雷霆大怒,而发作之后的结果往往是妈妈筋疲力尽,孩子无比委屈,最后两个人抱在一起,都哭得挺伤心。然后呢?然后就是你懊悔、道歉,第101次下决心—要镇
期刊
怎样才是培养孩子科学意识、掌握科学知识的最佳途径?以科技为办园特色的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尝试透过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带领孩子在艺术之美中进行科学探索。  幼儿园在开展制作椅子专题活动时,老师并没有让孩子们立即动手做椅子,而是要求孩子与家长一道收集古今中外的椅子资料,了解椅子的来源、发展历史、不同特点,然后参观家具商场。在商场里,孩子们被琳琅满目的椅子吸引住了,纷纷取出纸笔,把椅子描绘下来。
期刊
儿子竟如此介意我的胖    艾子:  我儿子4岁半,最近他意识到体重与美貌的关系后,似乎非常嫌弃我的身材,老是问他爸爸:“妈妈这么胖,你为什么还要跟她结婚?”问得我难堪极了。俗话说“儿不嫌母丑”,为了生他我才从46公斤增重到56公斤,这孩子怎么如此没良心?  齐齐哈尔 小 陆   小陆读者:  当孩子开始介意妈妈的容貌和身材的时候,妈妈往往吃惊而恼怒,部分妈妈也许会采取激烈的态度来应对小孩的“冒
期刊
女儿5岁了,为了培养她多方面的爱好,我给她买了架钢琴,专门请老师来教她。起初,她还兴致勃勃、像模像样地坐在钢琴前学,可是新鲜劲一过,她就不耐烦了。练琴时故意捣乱,一会儿说手指没劲,一会儿说困得睁不开眼睛。我心里很着急,就跟她讲大道理,说我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钢琴,如今她多幸福,我多羡慕她诸如此类的话,可效果并不明显。弹琴弹到一半时,她便好像很明白事儿似的说:“妈妈,你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钢琴,你羡
期刊
  
期刊
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昕昕5岁开始爱在纸上涂鸦,特别是当朋友送了一套绘画工具后,俨然成了小画家。然而每次涂鸦完毕,她扔下画笔就玩耍去了。看到昕昕对绘画表现出的兴趣,我感到欣慰,但同时,她的行为习惯也令我感到焦虑。  一天,和平常一样,昕昕涂鸦完扔下画笔就要跑去玩,我对她说:“昕昕,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吗?”昕昕走过来依偎在我怀里。于是,我给她讲了《蜡笔妈妈找宝宝》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将蜡
期刊
那年我6岁,妹妹萨利·凯只有3岁。我想赚点钱,给我们买些好吃的,于是,我们去拜访邻居,打算以25美分的价格为他们打扫房子。   一位邻居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问我为什么要那样做,我不加思索地否认了:“我们并没有做这件事,他胡说。”母亲没有想到她的女儿竟然会撒谎,大为震惊。  狠狠地教训过我们之后,母亲开始做午餐,当我们大口地咀嚼着三明治时,她问我们:“今天下午你们愿意去看电影吗?”  “当然愿意!
期刊
  
期刊
误区一:洗澡会让孩子着凉  冬冬白天有点发烧,医生说是感冒,开了一些药。服药后冬冬的烧基本退了。可是到了晚上,冬冬又发烧了,38.5℃,服药又不见效。冬冬妈赶紧给医生打电话。医生详细询问了冬冬的情况,基本确定没有其他疾病,建议冬冬妈给孩子用温水洗一次澡。可冬冬妈死活不干,说那样会让孩子着凉,病上加病。  医生的话:  给孩子用温水洗澡,实际上也是一种降温措施,医学上称为物理降温。类似的做法还有用湿
期刊
一个曾经在西雅图景岭学校上小学的小男孩,他做功课时总是精力很集中,所以每次他都比别人先做完。当这个小男孩上到4年级的时候,他的老师把他介绍到学校图书馆帮忙。   学校图书馆的卡菲尔管理员把杜威的“十进排架分类法”讲给小男孩听,然后给他一叠卡片—都是早已逾期未还的书。事实上,这些所谓“逾期未还的书”大部分早已归还,但却归错了位。卡菲尔要小男孩找出归错位的书,并把书卡各就各位。   接受任务后,小男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