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用品的开发已经成为各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合理发展中国体育用品品牌,有利于活跃体育经济,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用品行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比较的优势,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还是较快的,特别是2008年奥运即将来临,为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抓住体育运动背后的无限商机,借奥运和体育优势,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形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现状
(一)体育用品生产大国,但在世界体育用品市场中品牌份额小
据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体育用品的制造大国,生产量占世界市场的65%,主要指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出口生产基地和以福州、厦门为中心的福建沿海地区出口生产基地。但是目前在世界体育用品领域中,美国的品牌占了全球45%的市场,欧洲占差不多30%,中国的品牌份额很小,与起制造地位不符。
(二)品牌间竞争激烈
多家国际著名体育用品如“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企业早已进入中国,国内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如“李宁”牌体育用品、“红双喜”牌乒乓球系列、“中华”牌体操器材系列也正不断加大国际营销的力度,例如通过参加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赞助国外优势运动队等宣传企业和品牌。
(三)行业内交流频繁,行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005年,中国的GDP超过了18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700美金同时GDP连续十年保持近9%的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12美金,而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仅占国内GDP的0.2%,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体育用品博览会,而且一届比一届成功,实现了由国内展会到国际展会的跨越。另外随着2008年奥运的即将来临,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宣传也更加积极活跃,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体育用品自行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大多以来料加工为主,还没有形成自主开发的主导性的体育产品,虽然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数量,但产品整体质量不高。现有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虽然超过了三百万家,但这些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只有十几家,中国的体育用品产业在全球分工中处于最底层。由于缺少自有品牌,很多中国的体育用品企业只能挣到很低的产品加工费。
(二)许多企业已经有了品牌意识,但在体育营销观念、手段上存在误区
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体育营销已被“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运用。对中国企业来说,体育营销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很多的企业还将营销重点停留在电视广告、明星代言或是借口炒作等传统的营销策略上,而国内的广告制作缺乏新意,只突出产品,没有体现产品本身的体育精神。有些明星代言的产品有些显得青春有余,运动不足。营销推广活动要么是降价,要么就是通过炒作来吸引消费者,这样虽然在短期内会使产品销售额有所提高,但对企业自身长远发展及品牌的树立并没有任何益处。
另外,体育用品缺乏明确定位,跟风严重。一会儿借势于体育运动,推出煽情话语;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定位,盲目地扩大诉求对象;更有甚者,将名称、包装、商标、色彩等等克隆,让人辨别不出来。这样只能让消费者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对于品牌的成长造成巨大损失。
还有,市场细分不足,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如福建省德尔惠公司推出的诸如,“奇酷”系列、“骑士”系列、“英雄”系列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欢迎,但却忽视了12岁以下和中老年人消费群,而这两个消费群体正逐步成为我国体育用品消费的重要群体,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行业人才匮乏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体育用品行业不仅需要一大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同时更需要有一批高素质、富有战略眼光的职业经理人来打破目前的人才格局和经营状况。我国大部分的体育用品企业都是走着“贴牌”的路子,而行业人才的缺乏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目前该行业主要人才的缺乏。
1.设计人才缺乏。体育用品设计人才匮乏的问题是导致国内产品没有内涵、科技含量不高、一味跟风模仿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设计师更愿意去时尚服装行业工作。
2.管理人员缺乏。好用的人才不来,来了的人才不好用,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求贤若渴,一方面又顾虑重重。这就是该行业普遍存在管理人才的现状。一般高级管理人才年薪在20万元左右,这在中国应该说也是不低的,但能够拿到这样薪水的人,依旧是寥寥无几。
除此之外,由于具有责任心、商业判断力、财务知识等方面人才的缺乏,导致在这个行业中的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不能适应,不懂得合理的赌预算,导致行业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三、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塑造策略
(一)加强“内功”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形象
首先,企业应该对目前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目前生产的产品是否是按照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的,是否被顾客认为是质量高的产品品牌,同时调查顾客目前对产品的质量是否满意,了解消费者的意见和问题。其次,要从品牌公关、营销、广告等多种角度,树立产品独特的质量形象,如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户外广告、宣传文章、大型的体育比赛赞助、明星赞助、卖场广告、促销等活动进行宣传,把自己的品牌优势“吹”出来,让消费者了解。“耐克”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成功,它每有一点的成绩就会向顾客宣传,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使“耐克”成为高质量和优秀服务的代名词。还有要找准市场定位。产品的设计从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收入等分类的消费者,进行需求偏好的准确把握。最后,搞好品牌联合。据悉,国家已经确定了“李宁”牌等6个体育品牌为国内知名体育品牌。下步,应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内部进行整合,形成明晰的分工,将国内6大体育用品名牌联合起来,与国外知名品牌展开竞争,从而提高中国体育用品的影响力。
(二)加大体育用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体育用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目前还比较差,不能适应我国体育用品的发展,提高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是树立我国体育用品在世界体育用品市场形象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
1.体育用品的设计和制造应更加符合人体运动和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
2.将先进的复合材料运用到体育用品工业上来。目前,体育用品工业是仅次于国防工业率先使用先进复合材料最多的产业,高科技复合材料将会更广泛地在各类体育用品上应用。
3.将电子技术和机电产品技术应用于体育用品业。可以采用委托设计的方式,或者与科研部门合作、共同开发的方式,来提高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面对世界体育用品市场的挑战。
(三)加强体育用品标准化建设,规范行业竞争
我国要积极制订并出台适应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的政策,制订国家体育用品的质量控制体系。限制那些检测设备不完善、无标生产、缺乏有效质量保证的产品投产和销售,加强行业规范。一方面要抓住标准化建设来促进我国体育用品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通过产品的认证,建立市场的标准化制度,以达到扶优限劣、净化市场的目的。
(四)抓住奥运商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的体育用品带来了无穷的商机。预计2008北京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等价值接近1.7亿元,国内企业要争取成为奥运比赛器材赞助商、提供商,抓住参与奥运会的市场活动,抓住奥运明星效应,寻找有可能获奖牌的运动员给产品代言。另外,国内企业也要利用好这次奥运的交流机会,不断的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五)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个体育大国,到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年产值占GDP的比重有望增至0.3%。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体育用品设施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未来体育用品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城市居民对体育用品的消费已经从低档为主向中高档方向发展,农村居民尤其是已经进入小康生活标准的农村地区,对中低档体育用品的消费也将逐步形成新的需求。因此,体育用品产业要立足国内,体育用品的开发要有针对性,特别是要全力抓好与全民健身有关的体育用品。根据区域、层次消费观念的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特征、健康状况的不同,以及其锻炼的目的、追求效果的区别来设计体育用品,潜心研究,以制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体育用品。
中国体育用品业应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寻找各种机会,利用多种渠道走出国门,打进国际市场,实现由劳务输出向技术输出、由简单的出口设备向合资办厂、由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向品牌在境外注册和产品直销等方面的转变,这是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必须走的一条道。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一、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现状
(一)体育用品生产大国,但在世界体育用品市场中品牌份额小
据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体育用品的制造大国,生产量占世界市场的65%,主要指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出口生产基地和以福州、厦门为中心的福建沿海地区出口生产基地。但是目前在世界体育用品领域中,美国的品牌占了全球45%的市场,欧洲占差不多30%,中国的品牌份额很小,与起制造地位不符。
(二)品牌间竞争激烈
多家国际著名体育用品如“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企业早已进入中国,国内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如“李宁”牌体育用品、“红双喜”牌乒乓球系列、“中华”牌体操器材系列也正不断加大国际营销的力度,例如通过参加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赞助国外优势运动队等宣传企业和品牌。
(三)行业内交流频繁,行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005年,中国的GDP超过了18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700美金同时GDP连续十年保持近9%的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12美金,而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仅占国内GDP的0.2%,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体育用品博览会,而且一届比一届成功,实现了由国内展会到国际展会的跨越。另外随着2008年奥运的即将来临,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宣传也更加积极活跃,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体育用品自行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大多以来料加工为主,还没有形成自主开发的主导性的体育产品,虽然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数量,但产品整体质量不高。现有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虽然超过了三百万家,但这些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只有十几家,中国的体育用品产业在全球分工中处于最底层。由于缺少自有品牌,很多中国的体育用品企业只能挣到很低的产品加工费。
(二)许多企业已经有了品牌意识,但在体育营销观念、手段上存在误区
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体育营销已被“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运用。对中国企业来说,体育营销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很多的企业还将营销重点停留在电视广告、明星代言或是借口炒作等传统的营销策略上,而国内的广告制作缺乏新意,只突出产品,没有体现产品本身的体育精神。有些明星代言的产品有些显得青春有余,运动不足。营销推广活动要么是降价,要么就是通过炒作来吸引消费者,这样虽然在短期内会使产品销售额有所提高,但对企业自身长远发展及品牌的树立并没有任何益处。
另外,体育用品缺乏明确定位,跟风严重。一会儿借势于体育运动,推出煽情话语;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定位,盲目地扩大诉求对象;更有甚者,将名称、包装、商标、色彩等等克隆,让人辨别不出来。这样只能让消费者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对于品牌的成长造成巨大损失。
还有,市场细分不足,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如福建省德尔惠公司推出的诸如,“奇酷”系列、“骑士”系列、“英雄”系列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欢迎,但却忽视了12岁以下和中老年人消费群,而这两个消费群体正逐步成为我国体育用品消费的重要群体,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行业人才匮乏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体育用品行业不仅需要一大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同时更需要有一批高素质、富有战略眼光的职业经理人来打破目前的人才格局和经营状况。我国大部分的体育用品企业都是走着“贴牌”的路子,而行业人才的缺乏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目前该行业主要人才的缺乏。
1.设计人才缺乏。体育用品设计人才匮乏的问题是导致国内产品没有内涵、科技含量不高、一味跟风模仿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设计师更愿意去时尚服装行业工作。
2.管理人员缺乏。好用的人才不来,来了的人才不好用,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求贤若渴,一方面又顾虑重重。这就是该行业普遍存在管理人才的现状。一般高级管理人才年薪在20万元左右,这在中国应该说也是不低的,但能够拿到这样薪水的人,依旧是寥寥无几。
除此之外,由于具有责任心、商业判断力、财务知识等方面人才的缺乏,导致在这个行业中的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不能适应,不懂得合理的赌预算,导致行业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三、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塑造策略
(一)加强“内功”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形象
首先,企业应该对目前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目前生产的产品是否是按照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的,是否被顾客认为是质量高的产品品牌,同时调查顾客目前对产品的质量是否满意,了解消费者的意见和问题。其次,要从品牌公关、营销、广告等多种角度,树立产品独特的质量形象,如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户外广告、宣传文章、大型的体育比赛赞助、明星赞助、卖场广告、促销等活动进行宣传,把自己的品牌优势“吹”出来,让消费者了解。“耐克”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成功,它每有一点的成绩就会向顾客宣传,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使“耐克”成为高质量和优秀服务的代名词。还有要找准市场定位。产品的设计从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收入等分类的消费者,进行需求偏好的准确把握。最后,搞好品牌联合。据悉,国家已经确定了“李宁”牌等6个体育品牌为国内知名体育品牌。下步,应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内部进行整合,形成明晰的分工,将国内6大体育用品名牌联合起来,与国外知名品牌展开竞争,从而提高中国体育用品的影响力。
(二)加大体育用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体育用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目前还比较差,不能适应我国体育用品的发展,提高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是树立我国体育用品在世界体育用品市场形象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
1.体育用品的设计和制造应更加符合人体运动和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
2.将先进的复合材料运用到体育用品工业上来。目前,体育用品工业是仅次于国防工业率先使用先进复合材料最多的产业,高科技复合材料将会更广泛地在各类体育用品上应用。
3.将电子技术和机电产品技术应用于体育用品业。可以采用委托设计的方式,或者与科研部门合作、共同开发的方式,来提高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面对世界体育用品市场的挑战。
(三)加强体育用品标准化建设,规范行业竞争
我国要积极制订并出台适应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的政策,制订国家体育用品的质量控制体系。限制那些检测设备不完善、无标生产、缺乏有效质量保证的产品投产和销售,加强行业规范。一方面要抓住标准化建设来促进我国体育用品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通过产品的认证,建立市场的标准化制度,以达到扶优限劣、净化市场的目的。
(四)抓住奥运商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的体育用品带来了无穷的商机。预计2008北京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等价值接近1.7亿元,国内企业要争取成为奥运比赛器材赞助商、提供商,抓住参与奥运会的市场活动,抓住奥运明星效应,寻找有可能获奖牌的运动员给产品代言。另外,国内企业也要利用好这次奥运的交流机会,不断的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五)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个体育大国,到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年产值占GDP的比重有望增至0.3%。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体育用品设施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未来体育用品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城市居民对体育用品的消费已经从低档为主向中高档方向发展,农村居民尤其是已经进入小康生活标准的农村地区,对中低档体育用品的消费也将逐步形成新的需求。因此,体育用品产业要立足国内,体育用品的开发要有针对性,特别是要全力抓好与全民健身有关的体育用品。根据区域、层次消费观念的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特征、健康状况的不同,以及其锻炼的目的、追求效果的区别来设计体育用品,潜心研究,以制造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体育用品。
中国体育用品业应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寻找各种机会,利用多种渠道走出国门,打进国际市场,实现由劳务输出向技术输出、由简单的出口设备向合资办厂、由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向品牌在境外注册和产品直销等方面的转变,这是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必须走的一条道。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