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力学作为中职学校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专业课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何提高建筑力学的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课堂教学效果显得很重要。本文主要从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专业教师的自身发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提高建筑力学的教学质量以减轻学生负担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建筑力学 教学 探索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42-02
一、学情分析
建筑力学是一门丰富的学科,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内容。是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建筑力学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先行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它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学习专业课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一)由于初中学校将升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致使许多教师只抓好学生而忽视差学生,甚至到了初三时将学习差的学生分流出去,以社会考生的名义参加中考,导致他们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上职高后对学习无所谓,对学校管理,对老师教育有抵触情绪。(二)大多中职学生在初中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业目标模糊。各门成绩都不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薄弱。建筑力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与数学、物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学习建筑力学非常吃力。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前几次的课程中还能跟上进度,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在讲到力的投影这节课涉及到三角函数计算时开始觉得吃力,教学中需要补三角函数内容。在后来学习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这节课时,认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于是有部分学生放弃努力,等到这门课程全部结束时,他们基本上一无所获。但是大多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记忆力好,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快,形象思维能力强。因此,要提高中职学校建筑力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学生状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讲授建筑力学时应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完成建筑力学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掌握。并不是教师的教法多么新奇,多么漂亮,课堂多么热闹。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与学应统一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的整体思路。针对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建筑力学难学的特点,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为:教师在开学前依据建筑力学课程标准编写学期课程纲要,尽量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备课时,针对教学目标,设置前置作业。授课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和能力,实现探究式学习。课堂讲授时概括重点、讲解定理、规范解题(例题讲解)学生练习(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作业点评。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主导主要体现在课前的备课过程及课中的及时引导。将教法与学法交织起来,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针对中职学生抽象思维差,形象思维强的这一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了大量的可视性、可比性、可听性教学素材,使学生可以很形象地观察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2.2 充分利用教具。对学生来说,力是抽象的、概念是空洞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模型导向,充分利用实物、力学模型、电化教具等富有针对性的协助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多举一些现实而具体的例子,要结合机械等实物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思考,并尽可能把例子描述得生动具体,把抽象的力分析成具体的力。
2.3上好习题课。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依关系,即在行为后面有一种强化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上述理论,一定要上好建筑力学的习题课,它是建筑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和加深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运算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每讲完一个典型例题,应及时进行相同类型习题课的练习,教师在课堂上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梁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杆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这些通常是习题课的重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指出促进者(我们指教师)和学习者(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而真诚是第一要素,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具备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职学生在上初中时,心理经受来自各方面的打击。所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渴望老师尊重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满怀真诚与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耐心细致地激励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循循善诱地对学生教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平衡心态,增强自制,有效地消除失落、厌学等心理。
2、积极开展校本科研。教师要不断的思考,像专家一样思考、研究。要想真正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师在备课时就得付出加倍的努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除了备课时认真思考以外,还需要借助课堂观察这种有效工具来发现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研组的集体努力,共同完成,共同提高。这就是我们要开展的校本科研。它是建立在教师反思性实践基础上的一种"行动研究",在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方整合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科研的基础和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究性的思考。"自我反思正是这样的思考。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同伴互导)是校本科研的标志和灵魂;同伴互导内涵:"具有相当身份如职称、教龄、学科、地位的教师结成伙伴关系,在一起工作,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课题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改革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专家引领是校本科研不可缺少的因素;专家,能者为师,可以使本校内的,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校外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导、和专家引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基础上共同打造的学习体。
结束语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先行性和广泛性对其他课程的影响深远并有辐射作用。所以,在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结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把握好课程定位,精选教学内容并与其关联课程相结合,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寿梅.建筑力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郭剑,张福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J].山西建筑,2007,(2)
[3]陈春梅.提高高职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08,(3)
[4]章鸿雁,韦东生.谈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5]崔允漷.有效教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6]崔允漷.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同伴互导[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关键词】建筑力学 教学 探索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42-02
一、学情分析
建筑力学是一门丰富的学科,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内容。是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建筑力学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先行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它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学习专业课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一)由于初中学校将升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致使许多教师只抓好学生而忽视差学生,甚至到了初三时将学习差的学生分流出去,以社会考生的名义参加中考,导致他们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上职高后对学习无所谓,对学校管理,对老师教育有抵触情绪。(二)大多中职学生在初中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业目标模糊。各门成绩都不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薄弱。建筑力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与数学、物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学习建筑力学非常吃力。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前几次的课程中还能跟上进度,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在讲到力的投影这节课涉及到三角函数计算时开始觉得吃力,教学中需要补三角函数内容。在后来学习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这节课时,认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于是有部分学生放弃努力,等到这门课程全部结束时,他们基本上一无所获。但是大多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记忆力好,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快,形象思维能力强。因此,要提高中职学校建筑力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学生状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讲授建筑力学时应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完成建筑力学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掌握。并不是教师的教法多么新奇,多么漂亮,课堂多么热闹。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与学应统一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的整体思路。针对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建筑力学难学的特点,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为:教师在开学前依据建筑力学课程标准编写学期课程纲要,尽量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备课时,针对教学目标,设置前置作业。授课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和能力,实现探究式学习。课堂讲授时概括重点、讲解定理、规范解题(例题讲解)学生练习(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作业点评。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主导主要体现在课前的备课过程及课中的及时引导。将教法与学法交织起来,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针对中职学生抽象思维差,形象思维强的这一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了大量的可视性、可比性、可听性教学素材,使学生可以很形象地观察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2.2 充分利用教具。对学生来说,力是抽象的、概念是空洞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模型导向,充分利用实物、力学模型、电化教具等富有针对性的协助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多举一些现实而具体的例子,要结合机械等实物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思考,并尽可能把例子描述得生动具体,把抽象的力分析成具体的力。
2.3上好习题课。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依关系,即在行为后面有一种强化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根据上述理论,一定要上好建筑力学的习题课,它是建筑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和加深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运算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每讲完一个典型例题,应及时进行相同类型习题课的练习,教师在课堂上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梁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杆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这些通常是习题课的重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指出促进者(我们指教师)和学习者(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而真诚是第一要素,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具备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职学生在上初中时,心理经受来自各方面的打击。所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渴望老师尊重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满怀真诚与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耐心细致地激励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循循善诱地对学生教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平衡心态,增强自制,有效地消除失落、厌学等心理。
2、积极开展校本科研。教师要不断的思考,像专家一样思考、研究。要想真正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师在备课时就得付出加倍的努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除了备课时认真思考以外,还需要借助课堂观察这种有效工具来发现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研组的集体努力,共同完成,共同提高。这就是我们要开展的校本科研。它是建立在教师反思性实践基础上的一种"行动研究",在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方整合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科研的基础和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究性的思考。"自我反思正是这样的思考。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同伴互导)是校本科研的标志和灵魂;同伴互导内涵:"具有相当身份如职称、教龄、学科、地位的教师结成伙伴关系,在一起工作,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课题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改革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专家引领是校本科研不可缺少的因素;专家,能者为师,可以使本校内的,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校外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导、和专家引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基础上共同打造的学习体。
结束语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先行性和广泛性对其他课程的影响深远并有辐射作用。所以,在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结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把握好课程定位,精选教学内容并与其关联课程相结合,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寿梅.建筑力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郭剑,张福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J].山西建筑,2007,(2)
[3]陈春梅.提高高职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08,(3)
[4]章鸿雁,韦东生.谈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5]崔允漷.有效教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6]崔允漷.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同伴互导[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